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5年1月14日,浙江省金华市第六中学发生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发病79例,罹患率4.55%。发病厨工未及时调离岗位导致食物、餐具污染,是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示应重视食堂员工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市某小学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粪便标本和环境样本检测诺如病毒并进行基因测序。本次疫情涉及8个班级,发生病例51例,流行历时3天,罹患率为13.5%。9份患者粪便标本中8份检出诺如病毒,阳性率达88.9%,在首发病例家中洗手池和坐便池涂抹标本检出诺如病毒。选择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为诺如病毒GⅡ.7型。  相似文献   

3.
2010年2月广东省某老人院发生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现场调查发现老年人与护工的罹患率高于工作人员,特护和全护老年人的罹患率高于一般护理老年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人感染风险随着需护理程度分值的增加而增加,提示本次暴发主要是因为护工护理操作不规范导致老年人-护工-老年人间的交叉污染,建议制定老人院感染控制和规范护理指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某高校突发的病例陡增,查明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致病因子,控制疫情曼延.方法 依据《诺如病毒感染暴发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采集肛拭子、环境样、水样进行检测.结果 采集肛拭子样18份,检出GI型诺如病毒阳性10份;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水样9份,检出GI型诺如病毒阳性2份.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GI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8年5-6月甘肃省兰州市发生的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分子特征,并进行溯源分析。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对阳性标本聚合酶区–衣壳蛋白区核苷酸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2起学校胃肠炎疫情均为诺如病毒GⅠ引起,5月28日至6月4日的一起疫情发病50例,罹患率为3.24%。6月1-13日的疫情发病35例,罹患率为4.76%;流行病学调查提示,2起疫情均与小饭桌就餐和密切接触相关。33份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GⅠ核酸阳性标本13份。对阳性样本的RdRP和VP1区的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比对,第1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Ⅰ.3[P13]基因型,第2起疫情为GⅠ.6[P11]基因型。结论兰州市城关区2起学校急性胃肠炎疫情分别由GⅠ.3[P13]型和GⅠ.6[P11]型诺如病毒引起,应加强诺如病毒监测,强化中小学附近小饭桌等集中就餐场所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宋晓佳  张静  施国庆 《疾病监测》2017,32(2):127-131
目的 了解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诺如病毒、诺瓦克样病毒以及暴发、调查为关键词检索,收集整理2000-2013年在CNKI、万方和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中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集符合要求的文献52篇,涉及诺如病毒暴发疫情72起,累计报道病例11 778例,平均164例/起,疫情持续时间平均8.57 d。报道疫情数居前3位的省份依次是广东省28起(占38.89%),浙江省18起(占25.00%),广西壮族自治区6起(占8.33%)。暴发场所以学校及托幼机构为主,有53起,占73.61%,其中中学25起、小学及幼儿园17起,大学11起;其次是养老/医疗机构10起,占13.89%。传播途径以经水传播为主,有27起,占37.50%,人-人接触传播24起,占33.33%,食源性传播17起,占23.61%。不同场所疫情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899,P=0.000)。在经水传播的疫情中,由桶装水污染引起的暴发最多,占48.15%。基因组别分布GⅡ24起,占72.73%,GⅠ6起,占18.18%。结论 需加强关注我国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暴发,特别是学校和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建议加强高危场所管理和水质监测,提高菌株检测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7.
2014年3月17日,江苏省苏州市某学校学生出现腹泻暴发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共发现66例学生病例,罹患率为3.5%(66/1904)。流行曲线提示人传人模式。9个宿舍的首例病例在宿舍呕吐后,7个宿舍在潜伏期内有新病例出现(RR=15,95%CI:2.1~103)。实验室检测诺如病毒Ⅰ型阳性。患者呕吐产生的呕吐物污染可能是疫情在宿舍内传播的危险因素。学校应加强呕吐物的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的现场消毒处置方法及消毒效果。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对诺如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的消毒措施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此次疫情中病例的临床症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考虑认定为一起诺如病毒交叉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对单位内部所有可能污染的部位进行消毒,连续消毒3 d均达到消毒合格。 结论此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腹泻疫情。通过消毒等多措施处置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提出当前防控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浙江省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2019年报告173起学校诺如疫情,涉及170所学校,累计3172例病例,波及161711人,总罹患率为1.96%.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  相似文献   

10.
2017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黄姚古镇景区发生一起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发病104例,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为井水污染引起,通过采取停用井水、消毒、隔离等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建议改善排污设施,加强饮用水、食品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勇  龙江 《疾病监测》2008,23(6):353-354
目的 查明重庆市南岸区一起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原因。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结果 本次疫情共计发现病例5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34例,临床诊断25例),无死亡,罹患率为49.6%,带菌者16例,感染率为63.0%。所有感染者参加了某酒楼的聚餐。 结论 该起疫情为因食品污染而引起的丙型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021年北京市某小学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及措施,探讨疫情处置经验。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三间分布,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疫情暴发的原因,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子和环境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和肠道致病菌检测。  结果   共搜索到156例疑似病例,均为学生,罹患率为24.5%(156/638)。 病例临床表现以呕吐为主(98.1%),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病例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不同教学楼、不同楼层、不同班级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罹患率为33.1%(95/352),女性罹患率为26.2%(61/286),男女性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6, P=0.098)。 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近距离接触患者呕吐物(≤1 m)为本起疫情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14,95%CI: 2.76~53.39)。 57件肛拭子标本和3件环境涂抹标本检出GⅡ组诺如病毒。  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GⅡ组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近距离暴露患病儿童呕吐物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未及时处理呕吐物和疫情迟报为本次疫情规模较大的重要原因,建议学校及时规范处置呕吐物。 同时建议学校加强监测,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和处置,防止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查明2005年宁波市发生的一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用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采集市场贝壳类海产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生伤寒、副伤寒1029例,发病率为13.10/10万;发病曲线呈双峰状,病例分布以市区为中心波及到周边地区,发病以25~55岁年龄的青壮年为主; 流行病学1∶1配对调查显示:生吃毛蚶和牡蛎者患病的危险分别为对照组的4.0倍和23.0倍(95%CI分别为1.45~11.0和5.1~103.6);同时从市场摊位所采集的牡蛎和毛蚶样品中,各检出1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结论 此次疫情是由生吃受污染牡蛎、毛蚶等贝壳类海水产品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区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RT-PCR检测诺瓦克病毒抗原。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一周,共发病13例,其中幼儿8例,小学生1例,教职工4例。采集10个病例大便样本,实验室检测诺瓦克病毒抗原全部阳性。结论密切接触是此次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隔离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和控制此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查明2014年浙江省慈溪市发生的一起伤寒暴发原因、传播方式、波及范围,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开展本次调查。方法 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其中76例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共发生伤寒91例,病例以成年人为主,本地户籍病例占90%以上,发病率为6.20/10万,流行曲线呈现双峰状,病例分布由中心城区逐渐向周边乡镇/街道扩散。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生食蚶子(OR=5.00,95%CI:1.57~21.62)是可疑危险因素,但卫生学调查提示蚶子来源环节污染可能性小。分层分析后发现使用被粪便污染的井水冲洗贝壳类海产品和经口使用被粪便污染的井水(OR=22.89,95%CI:2.73~503.40)是导致本次伤寒暴发的原因。采集井水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受到粪便污染。结论 本次伤寒暴发为使用了受污染的井水所导致,建议所有菜市场禁用井水,卫生部门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监督和管理,继续推动农村改水改厕。  相似文献   

16.
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建祥  金加洪  徐上坡 《疾病监测》2009,24(12):976-977
2009年4月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幼儿园发生一起手足口病暴发,共发生手足口病25例,罹患率为6.28%。从发病幼儿的咽拭子中分离出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EV)。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可确定该园此起暴发疫情是由CoxA16和EV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2016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某游泳馆发生一起咽结膜热疫情。7月26日至9月3日,发病64例,罹患率16.54%。病原学检测结果为腺病毒3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示该游泳馆超负荷运转,消毒等卫生管理措施未落实到位是发生此次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查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传播途径,以便及早扑灭疫情。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对病例采样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疫情历时32 d,发生病例121例,罹患率为3.66%。在发生首例病例后10 d发病达到高峰,此前发病呈多个波峰逐渐增高的趋势,每个波峰间相隔约1~3 d。15岁以下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7.93 %。病例集中分布,有家庭聚集性。有15份病例粪便标本及1份蝇类标本检出福氏志贺菌2a。结论 证实此为一起由福氏志贺菌2a引起、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19年广东省某县一起食源性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建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系统查询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对调查对象开展布鲁氏菌感染初筛及确证实验;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发现30例病例及6例隐性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18日,呈现持续同源的暴发模式;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00%)、肌肉、关节痛(46.67%)、乏力(43.33%)等;共从调查对象血液中分离出21株布鲁氏菌且均为羊3型;经分析,仅生饮H家羊奶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饮者相比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91(2.38~119.96),与煮沸饮者相比,RR值为36.36(5.07~260.58),且感染与饮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4.437,P=0.035)及时间上的关联。结论该布病暴发疫情为患者饮用受羊种3型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煮沸羊奶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一起腺病毒3型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为类似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制定病例定义,描述流行特征;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确定致病原。结果 2015年11月4-17日累计发现病例34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咽拭子标本检测确认为腺病毒3型感染,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0%)为主,伴有咳嗽(64.71%)、头痛(32.35%)、咽痛(23.53%)等症状。结论 该疫情是由腺病毒3型引起的学校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时空分布呈现明显聚集性,传播途径可能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首发病例发病后晨午检未发现继续上课是造成这次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学校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做好教室通风和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