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采集中的安全管理方法.方法 针对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集工作时间急、任务重、人员集中的突发事件,成立咽拭子标本采集工作小组,采取环境安全管理、采集护士及采集对象安全管理与心理支持、加强防控督导等方法.结果 2020年2月18日至23日,共采集呼吸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点网格化管理感染防控实践研究的效果,总结网格化管理实践经验.方法 选取阜阳市某院承担的两处集中隔离点作为研究区域,从隔离地点选址、隔离制度的建立、制定工作流程、设置预案等方面对集中隔离点的感染防控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网点设置行政、医疗、护理、后勤和安保等5类网格员,负责日常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20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病例特征及流行趋势,旨在为遏制本地疫情扩散及外地疫情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二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呼吸道样本采集,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其呼吸道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疫情趋势及聚集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4例COVID-19病例的682名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发现确诊病例39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截至2020年2月28日,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其中确诊病例78例,无症状感染者18例。 5例有湖北省武汉市旅居史的输入性确诊病例构成本次疫情流行曲线的早期波峰,本地73例确诊病例及18例无症状感染者通过共同聚集性活动使COVID-19疫情进一步扩散。结论甘孜州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96例,家庭及宗教(寺庙法会及丧葬礼念经)聚集性活动为本次疫情发生的高危传播因素,无症状感染者以中青年人居多,早期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严格隔离医学观察、对无症状感染者进行及时检测、对高龄确诊病例进行及时救治,可有效降低传染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起,中国及境外陆续发现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最终明确引起此次疫情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广泛分布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1]。已发现有两种β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在过去20年里造成了10000例以上感染病例,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病死率为10%,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病死率为37%[2]。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似乎比以往传播更快,范围更广。截至2020年2月10日,中国累计确诊病例42708例,疑似病例21675例,死亡1017例,而且病例数仍在不断快速增加,国外也相继出现了确诊病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传染源仍在进一步研究中,除了确诊患者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扬州市2020年1月21日—2月29日发现的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暴露情况等资料。结果扬州市14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8. 7岁,末次暴露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平均时间为13. 8 d,92. 9%为COVID-19确诊病例的暴露后感染,85. 7%为COVID-19确诊病例的家庭成员、亲戚等密切接触者。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来源于COVID-19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和聚集性疫情调查。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的排查和采样,规范密切接触者的管理,能减少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造成的疫情扩散,减少重症、危重症病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后,需开展2~4周的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分析,为有效防控COVID-19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例临床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海淀区COVID-19病例人口学特征、就诊情况、感染来源等进行描述,并对轻症和重症病例相应特征进行比较。结果2020年1月20日至3月8日,海淀区共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63例,其中男性30例(47.6%),病例的中位年龄为47岁(四分位间距:36~67,范围:9月龄至88岁),60~7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20例,占31.7%),职业中干部职员病例数最多(21例,占33.3%),医务人员3例(4.8%)。 2020年1月23 — 28日,病例以武汉市输入为主(12/22,54.6%),之后以本地传播为主(25/41,61.0%)。 全区共报告家庭聚集性疫情12起,累计发病39例。 全区4例患者因COVID-19死亡,病死率为6.3%,因肺纤维化死亡1例,余58例(92.0%)痊愈出院。 重症病例17例(27.0%),轻症46例(73.0%);较大年龄[≥50岁 vs. <50岁,比值比(OR)=9.632;95% 可信区间(CI):2.238~41.456]和从发病到发热门诊就诊较长间隔(≥7 d vs. <7 d,OR=4.175;95% CI:1.116~15.610)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海淀区COVID-19疫情早期以武汉市输入病例为主,后继以本地传播为主;出现症状后及早就诊是减少重症和死亡发生的关键,特别是对于≥50岁者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将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n=4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B组(n=40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C组(n=80例),比较三组人群的实验室血常规、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确诊组C组WBC、L(%)、RBC、HGB、CD3~+、CD4~+、CD8~+、BUN、UA均低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G(%)、hs-CRP、ALT、AST、TB、DB、SAA、LDH、CK-MB均高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CD4~+、TnI均低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AST、SAA、LDH 、CK-MB均高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PLT、CD4~+/ CD8~+、CR、CYC、PCT、MYO、CK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CK-MB、LDH、AST、TB、DB越高,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越大;WBC、L%、HGB、BUN、UA、CD4~+、CD8~+ 越低,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也越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院感防控全流程干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效果评价。方法:对11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收入我院后按照医院早部署、早培训、早落实原则进行精准实施的接诊流程;包括规范有效的采集咽拭子方法及送检流程;规范的医学观察管理流程和医院环境清洁消毒流程,并通过院感防控全流程干预,应用表格式对关键点进行评价,医学观察期为14天。结果:11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在观察期内均无发热,无出现乏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院感防控全流程干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在基层医院建立规范的医学观察区及管理模式能起较好地参考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初期肺炎病例中主要呼吸道病原的流行情况。  方法   252例肺炎病例被纳入本研究,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对144例病例同时收集咽拭子和痰液样本)进行32种呼吸道病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  结果   病毒、细菌和肺囊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3.10%(33/252)、50.00%(126/252)和1.59%(4/252)。 43例病例呼吸道样本中检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7.06%(43/252),其中13例病例为病毒与细菌或病毒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30例病例为细菌与细菌或细菌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 患基础疾病和无基础疾病病例中流感嗜血杆菌(χ2=9.557,P=0.002)、肺炎支原体(χ2=7.831,P=0.005)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5个年龄组病例中病毒(χ2=16.112,P=0.003)、肺炎支原体(χ2=10.741,P=0.030)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44例肺炎病例的痰液和咽拭子样本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6),而痰液样本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样本(χ2=5.533,P=0.019)。  结论   COVID-19流行初期(2020年1—3月),肺炎病例呼吸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其下呼吸道样本(痰液)的细菌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样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发病早期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及时发现和治疗管理COVID-19患者并防止病情进展,进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0年1月19日至3月9日全国COVID-19流行病学调查网络报告系统中湖北省以外省份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纳入作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浙江省奉化市手足口病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病原分布情况,分析2013-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月采集手足口病患者5例及其15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检测肠道病毒,同时开展住院病例病原学监测,对2013-2014年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奉化市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225.99/10万和365.07/10万;街道发病率高于乡镇;发病率最高为1岁组。病例肠道病毒A组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0.94%、20.42%和38.74%;2013年优势病毒为其他肠道病毒(占61.00%),2014年为Cox A16和EV71;EV71发病年龄大于其他肠道病毒(Z=-3.70,P=0.00);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和阴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阳性率分别为48.44%和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毒阳性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在44.96%~48.1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与密切接触者肠道病毒以同型为主(Kappa值0.53);1~8岁密切接触者阳性率42.08%,12~66岁密切接触者阳性率31.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奉化市手足口病处于高流行态势,流动人口密集地区高发。多种病毒流行,优势病毒处于变化中,流行特征与病原体有关,病原监测有助于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必要时应对其他肠道病毒开展进一步分型。密切接触者带病毒率高,应关注密切接触者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1日入住辽宁省2所新冠肺炎集中收治医院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定义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纳入重症新冠肺炎17例,其中重型15例,危重型2例。17例患者均存在发热,14例发生肝损伤,5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乳酸脱氢酶升高,13例出现D-二聚体升高。所有患者胸部CT均呈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表现。所有患者均需要氧气支持治疗。患者主观感受发病至出现呼吸困难中位时间8 d(1~15 d),但实际开始接受氧气治疗时间为发病第3天(1~16 d)。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8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截至2020年3月16日,治愈出院16例,死亡1例。治愈患者发病至病毒核酸阴转中位时间(咽拭子、痰液RT-PCR检测)27 d(14~50 d)。结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发热持续时间长、淋巴细胞计数早期下降,随病情改善后回升,可伴有肝损害、心肌损害等,双肺典型病毒性肺炎影像表现。经鼻湿化高流量吸氧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氧气供应。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减轻肺部渗出、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陈深侠  俞柳燕  楼赟 《疾病监测》2014,29(8):629-632
目的调查分析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防止结核病在学生中的扩散和蔓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诸暨市2008-2013年发生的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筛查,以非密切接触者为感染情况作为本底对照;分层分析密切接触者感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8例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密切接触者共1721人,强阳性400人,强阳性率为23.24%。同时调查非密切接触者1409人,强阳性39人,强阳性率为2.77%,密切接触者的强阳性率远高于非密切接触者(χ2=269.33,P=0.000)。影响密切接触者PPD试验结果的因素有发病季节、痰菌含量及就诊延误,通过分层分析,冬春季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阳性率较高,特别是患者痰菌含量较高时(χ2=10.12,P=0.00;χ2=5.35,P=0.02);痰菌含量高的患者其密切接触者阳性率高,在春季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尤其明显(χ2=14.42,P=0.00;χ2=11.25,P=0.00);传染源诊断延误时间对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的影响表现为患者痰菌含量较低时,冬春季发病患者的不同诊断延误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不同(χ2=4.60,P=0.03);而患者痰菌含量较高时,不同季节发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影响涂阳肺结核学生患者PPD试验强阳性率的主要因素中,传染源的发病季节、痰菌含量和诊断延误各自起着一定的作用,其中以发病季节和痰菌含量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20年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贵州省报告的COVID-19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疫情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1月22日至12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COVID-19病例17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大疫情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于某方舱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相关与分层回归分析患者抑郁水平、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94例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46.81±11.34)岁,平均入住方舱时间为(14.48±6.62)天;患者总体抑郁水平较高,平均得分为(43.01±11.22)分;患者抑郁水平与社会支持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P<0.01);分层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1)。结论: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抑郁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抑郁水平呈负相关,是新冠肺炎患者抑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nasopharyngeal specimen collection from suspected case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a tertiary designated hospital. The key points include establishing a special sampling room, strict sterilization of the entire environment,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nurses, enhancement of personal protection, standardization of methods and processes for swab collection, and a timely and safety sample submission. More than 11,000 nasopharyngea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by eight nurses, with an average of 1,375 specimen swab collections each nurse, and no one was infect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护理37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方法 2020年3月5日—14日,对兰州市定点医院收治入境的3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理论分析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问题,制订综合护理计划,尊重患者的信仰,经过精准的护理,确保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多方面的需求。结果 应用跨文化护理理论满足37例患者的多元文化需求,治疗期间未发生配餐失误、祷告相关冲突及护理相关并发症,没有护理纠纷和投诉,在尊重患者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结论 针对境外输入性不同文化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准确评估患者的需求,需注重提供多元的、基于文化需求的个性化的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We investig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subclinical 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nd background factors.MethodsWe determined SARS-CoV-2 antibody (IgG) prevalence in 1603 patients, doctors, and nurses in 65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and investigated their background factors. Antibodies (IgG) against SARS-CoV-2 were analyzed by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ResultsThe 39 subjects (2.4%) were found to be IgG antibody-positive: 29 in the patient group (2.9%), 10 in the doctor/nurse group (2.0%), and 0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sex, and the antibody preval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tibody prevalence was 2.7% in the patient group and 2.1% in the doctor/nurse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tibody-positive subjects and the antibody-negative subjects in any background factors investigated including overseas travel, contact with overseas travelers, presence/absence of infected individuals in the living area, use of trains 5 times a week or more, BCG vaccination, and use of ACE inhibitor and ARB.ConclusionsAntibody prevalence in the present survey at medical institu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okyo and in Osaka measured by the government suggesting that subclinical infections are occurring more frequently than expected. No background factor that influenced antibody-positive status due to subclinical infection was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