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综合分析北京市顺义区3年期间基于过滤法从成年人腹泻患者分离的弯曲菌菌株的分型特征、耐药特点及分布特征,为我国弯曲菌感染的防控及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连续3年(2016 — 2018年)收集腹泻监测项目中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应用增强过滤法分离弯曲菌并进行菌种鉴定。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2种方法进行细菌分子分型。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分离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结果2016 — 2018年,腹泻病例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65%(17/301)、10.51%(39/371)和7.75%(29/374)。 共分离弯曲菌87株,空肠弯曲菌占87.36%(76/87),结肠弯曲菌占12.64%(11/87)。 76株空肠弯曲菌被分为55种序列分型(ST),11株结肠弯曲菌被分为9种ST型别。 病例发病时间聚集且分离的弯曲菌为相同ST型别的情况出现了6次,通过PFGE分析,5次聚集病例分离的菌株均呈现单一PFGE带型。 76株空肠弯曲菌的多重耐药率为55.26%(42/76),11株结肠弯曲菌的多重耐药率为90.91%(10/11)。结论弯曲菌是北京市顺义区成年人腹泻患者的重要病原菌,过滤法可作为弯曲菌分离培养的有效技术方法。 从顺义区腹泻患者分离的结肠弯曲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引起公共卫生、临床等多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市售禽类食品和腹泻病人中分离的空肠弯曲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根据特异性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空肠弯曲菌4种毒力基因(cdtB,cadF,flaA,virB11),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PFGE)对空肠弯曲菌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3种毒力基因在禽类食品分离株(5株)和腹泻病人分离株(5株)的分布情况一致,均携带cdtB和cadF,但均未检出virB11,两种来源菌株flaA的检出情况分别为3/5和2/5; PFGE聚类分析图谱显示,10株空肠弯曲菌经Sam I 酶切后可分别产生5~9条DNA条带的PFGE带型,其中食品株与病人株之间部分存在高度同源,同源性达到85%以上,但高度同源的菌株之间携带flaA毒力基因的分布不同。结论 深圳地区空肠弯曲菌存在cadF,cdtB,flaA等3种毒力基因,不同来源菌株之间同时具备多样性和同源性,提示空肠弯曲菌腹泻病人的感染来源可能与受污染的禽类食品密切相关,为该地区食源性空肠弯曲菌腹泻病提供基础性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病因及抗体检测。方法:对GBS患儿及其家庭成员和家禽家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培养大便中的空肠弯曲菌(CJ)和质粒分析及抗体测定。结果:10例GBS患儿中发现4例与CJ感染有关的人畜共患的周围神经病,分别在家禽家畜肢体瘫痪后1~3w出现GBS表现,大便培养CJ均为阴性,CJ抗体全部阳性;患者家禽家畜6份粪便CJ培养有5例阳性,血清抗体均阳性。结论:空肠弯曲菌感染可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防止CJ感染是降低GBS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空肠弯曲菌耐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茂俊  张建中 《疾病监测》2007,22(12):793-796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jejuni)是革兰阴性的,微需氧弯曲菌,是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也是旅行者腹泻的主要致病菌[1]。空肠弯曲菌的感染导致空肠弯曲菌病,其主要症状为腹泻性肠炎,此外研究证明空肠弯曲菌的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密切相关,是空肠弯曲菌感染造成主要疾病负担之一[2]。在自然界中,空肠弯曲菌广  相似文献   

5.
李华  王艳  王毅  叶长芸 《疾病监测》2017,32(4):318-322
目的 初步探索农贸市场中蜚蠊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及农贸市场中食品李斯特菌污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0-12月从北京市某肉类(猪肉、羊肉、鸡肉)和水产品销售市场共采集147份蜚蠊样本进行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以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结果 蜚蠊样本中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58.06%(78/147),包括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威尔李斯特菌,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率为17.68%(26/147),以水产品销售区域蜚蠊中分离率最高(18.18%)。血清型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4种血清型,分别为1/2c、1/2a、3a和1/2b,优势的血清型为1/b(34.60%)和1/2c(34.60%);PFGE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1种PFGE带型,优势的PT型为PT16(19.23%)和PT30(19.23%)。MLST分析将26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5种序列型,分别为ST87、ST9、ST121、ST155、ST35,优势的序列型为ST87(34.62%)。结论 农贸市场中蜚蠊能携带李斯特菌且不同食品销售市场中蜚蠊所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分子型别不同,可能与不同食品类型携带的单增李斯特菌的型别不同而蜚蠊与食品间有交叉污染有关,因此蜚蠊可能成为农贸市场中传播单增李斯特菌并污染食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程晨  孔子艳  孙闯  马萍  姜飞  顾兵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0):779-783
摘要:目的?分析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8—2019年4株临床分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别用PCR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inlA、inlB基因扩增和血清分型;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为1/2a-3a和1/2b-3b-7 2种血清型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10种抗菌药物敏感;所有分离株均携带李斯特菌毒力岛LIPI-1(prfA、actA、plcB、plcA、hly、hly2、mpl)和inlA、inlB基因;PFGE和MLST将4株菌分为4个不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和ST型,包括ST121、ST619、ST621以及1株新型ST1474。结论?4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ST型菌株均为江苏地区首次检出,菌株的致病力与其携带的毒力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0-2013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分离的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 方法 对1868份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 结果 共分离到92株沙门菌,总分离率为4.93%.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的沙门菌分离率最高,达23.21%,1~3岁组次之,达8.26%,1岁组和11岁各年龄组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于1.45%~5.41%.性别和分离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株沙门菌分布于19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最多,占38.04%,肠炎沙门菌次之,占31.52%,第3位是斯坦利沙门菌,占7.61%.61株沙门菌可以分为41种PFGE带型,每种带型最多有7株菌.鼠伤寒门菌产生17个PFGE带型,主要带型为 T1型,肠炎沙门菌的带型为E1型.发现2起家庭聚集性的沙门菌感染,1起为罗森沙门菌感染导致的1对双胞胎幼儿发病,另1起为1对夫妇和1位老人在家庭聚餐后感染肠炎沙门菌. 结论 4~10岁年龄组腹泻病例沙门菌分离率最高,需高度重视该年龄组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状况;本地区腹泻患者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PFGE分型及时能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例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致病因素进行调查和溯源分析。方法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患者、患者家庭食品、厨房用具等进行样本采集并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菌株分离鉴定。对分离菌株的6个毒力基因(prfA、plcB、hly、actA、iap、inlA)进行检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9份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单增李斯特菌,1株来自患者,2株来自厨房环境用具样本(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1份和小号菜板涂抹1份),3株来自患者家庭中食物(分别是猪肝1份、甜玉米粒罐头1份和红焖牛肉罐头1份)。除冰箱冷藏室内壁涂抹和甜玉米粒罐头2个样本检出的菌株plcB毒力基因阴性外,另外5个毒力及其他菌株的所有毒力基因全部为阳性。分离菌株均为ST121型,PFGE带型100%一致。结论患者家庭厨房食用食物和环境皆被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引起交叉感染,致使患者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9.
杜小莉  周海健 《疾病监测》2015,30(11):969-975
目的 评价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用于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分型能力。 方法 选用220株肺炎克雷伯菌,对PFGE方法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分辨力、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分型一致性进行评价。挑选全部220株菌株进行实验,评价PFGE的分型力;挑选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评价PFGE的可重复性;分别挑选3组无流行病关联的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食品分离株,使用Simpson差异指数(D)评价PFGE的分辨力;挑选同一次暴发期间分离的34株菌株,评价PFGE的流行病学一致性及其与MLST对暴发菌株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挑选64株不同来源的菌株,评价PFGE和MLST分型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的分型一致性。用BioNumerics软件对所有实验菌株的PFGE图谱进行分析。 结果 22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216株通过PFGE能够获得有效的图谱,其分型力为98.18%(216/220);18株菌株重复2次实验的图谱完全一致;PFGE对无流行病关联的50株碳青霉烯耐药临床株、34株腹泻患者肠道分离株、48株食品分离株分型的D值分别为0.9910、0.9964、1.0000;针对34株暴发期间分离菌株,PFGE能够很好地甄别出暴发菌株,高度相关菌株和不相关菌株,并且分型结果与菌株分离病区、分离时间具有一致性;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不能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分成相同或相似的带型或者聚成一簇。 结论 PFGE对肺炎克雷伯菌分型具有很好的分型力、可重复性和分辨力;针对暴发菌株,PFGE能够将相同MLST型别的菌株聚成一簇;针对流行病学不相关菌株,PFGE和MLST分型一致性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m)的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抗生素敏感性及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6年12类食品中分离的22株Lm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抗生素敏感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2株Lm分为5种血清型(以1/2c、3a血清型为主);19种毒力基因携带谱(T1~T19),毒力基因阳性数为6~12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菌株;分为8个序列型(ST)(包括7个新型STA1~STA7),STA3为主要型别;分为17种PFGE带型,其相似系数为63.5%~100.0%,PTⅠ为主要PFGE带型。结论 昌平区食源性Lm以1/2c、3a血清型为主,STA3为主要型别,PTⅠ为主要PFGE带型,其毒力基因的携带具有差异性,出现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株,为食源性Lm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园园  李颖  张爽  张彦春  马红梅  张茂俊 《疾病监测》2018,33(12):1048-105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弯曲菌引起腹泻的现状,探索弯曲菌分离检测方法及其耐药特征。 方法 收集2017年顺义区2家医院成年人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分离培养。 用滤膜法分离培养弯曲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37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39株弯曲菌,检出阳性率为10.48%,包括36株空肠弯曲菌(92.31%,36/39)和3株结肠弯曲菌(7.69%,3/39)。 沙门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99%(26/372)、0.27%(1/372)、9.14%(34/372)、12.63%(47/372)。 弯曲菌感染病例的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恶心、脱水为主,且多为水样便。春秋季检出率高于夏冬季,高峰出现在10月。弯曲菌感染病例以16 ~ 45岁青壮年居多;男、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0,P=0.698);职业以学生、其他职业、商业服务居多。 可疑感染食品为蔬菜类、粮食类、水产及其制品。 3株结肠弯曲菌分离株仅对氯霉素敏感。 36株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包含萘啶酸(97.22%)、环丙沙星(97.22%)、四环素(86.11%)、氟苯尼考(58.33%)。19株空肠弯曲菌(52.78%)存在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谱主要为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四环素类(47.37%,9/19)。 结论 弯曲菌感染引起腹泻的比例较高,春秋季高发,耐药性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源性疾病监测腹泻患者霍乱弧菌感染特点及病原学特征,为科学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5-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霍乱弧菌,针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图谱分析以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结果2015-2017年,共收集1 105例腹泻患者,霍乱弧菌的检出率为0.54%(6/1 105),霍乱毒素基因ctxAB均为阴性,血清学分型为非O1/O139型,其中5株霍乱弧菌携带Ⅲ型分泌系统毒力基因。 菌株PFGE聚类分析结果和MALDI-TOF MS图谱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霍乱弧菌流行强度不高,但其感染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应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中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地区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研究感染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分离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第一人民医院的228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通过厌氧培养进行艰难梭菌菌株分离和鉴定,进行多位点序列基因分型,以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耐药性,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8份标本共检测出产毒型艰难梭菌41株,其中31株为医院获得性腹泻;阳性患者平均年龄67.8岁,主要来自消化内科(34.1%)和肾内科(19.5%)。 ST2、ST3和ST54为主要基因型。 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哌拉西林敏感。 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显示,>60周岁、患基础性疾病和有抗生素用药史的阳性患者数量远高于阴性患者比例(χ2=4.229、9.022、5.767,P=0.023、0.001、0.009)。结论杭州市富阳区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院内感染。 患有基础性疾病、8周内有抗生素用药史的老年患者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院内感染防控中需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深圳市罗湖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探索病原体分布及耐药率变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珠海银科药敏试剂套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总体支原体感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均呈上升趋势,单纯解脲脲原体感染逐年下降,单纯人型支原体感染逐年上升。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为支原体感染耐药前3位抗生素,并且其耐药率明显增高。结论深圳市罗湖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日趋严重,逐年增加的人型支原体感染可能是支原体感染耐药性增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2011-2013年深圳市福田区1728例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 结果 2011-2013年福田区轮状病毒的总体检出率为18.29%(316/1728),2011-2013年检出率起伏较大,分别为22.16%(115/519)、13.13%(73/556)和19.60%(128/653);男性检出率为18.53%(184/993),女性检出率为19.96%(132/735);轮状病毒在冬季的检出率最高(34.79%,167/480),秋季次之(20.67%,87/421),春季、夏季的检出率较低.0~5岁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21.01%,232/1104)显著高于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13.46%,84/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5786,P 0.05). 结论 轮状病毒是福田区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2011-2013年检出率呈较大起伏;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0~5岁婴幼儿患者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尤其应加强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某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因伤害住院儿童的情况,为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因伤害住院的儿童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共监测因伤害住院儿童病例1 052人次,占所有因伤害住院人数的7.27%,男女性别比为2.31:1,因伤害住院儿童病例数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7、1和2岁儿童因伤害住院人数较多,10、9和11岁较少,10岁儿童人次逐年上升。伤害原因前4位依次为接触热和烫的物质(32.09%)、跌倒(23.07%)、暴露于无生命机械力量下(16.55%)和交通事故(14.04%);伤害造成后果前4位依次为烧伤和腐蚀伤(31.78%)、上肢损伤(21.52%)、头部损伤(15.00%)和下肢损伤(14.86%)。人次日均住院费用逐年增高,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660),年龄与人次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长呈正相关(r=0.392、0.142)。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某医院不同年龄组儿童伤害的发生特点不同,伤害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男童多于女童,可针对高危人群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We examined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diarrhea caused by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enterotoxin (CPEnt) in three tertiary hospitals in the Tsukuba-Tsuchiura district, Japan. In addition, isolated strains were genomically characterized. Among 294 stool specimens submitted for C. difficile toxin A (CDTxA) assay during a period of 6 months, 6 (0.42 cases per 1000 beds monthly) and 79 (5.5) were positive for CPEnt and CDTxA, respectively. C. perfringens with the cpe gene was detected in 15 (5%) of the specimens. Genom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one pair of specimens submitted from one hospital, and from three submitted from different hospitals. Four specimens submitted from one hospital contained C. perfringens with the cpe and the cpb2 genes. We concluded that C. perfringens caused nosocomial diarrhea one-tenth as frequently as C. difficile did in this district, and that strains causing nosocomial diarrhea might have already been acquired in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8.
弯曲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畜共患致病菌,近年来因其流行率与耐药率的不断上升而受到全球人医和兽医临床的高度关注。欧洲、美国及我国均建立了人医和兽医领域的弯曲菌耐药性监控网络,此外,相关学者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动物是弯曲菌的主要来源之一,动物源弯曲菌可经由食物链传播给人,带来潜在风险。因此本文以动物源弯曲菌为对象做一综述,以深入了解近几年该菌在欧洲、美国、中国等国家的流行与耐药性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尔图地区长尾黄鼠汉赛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等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风险,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5 — 9月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捉查岗果勒、布兰布拉克、白石头等地长尾黄鼠86只,无菌采集鼠体肾脏,试剂盒法提取全基因组D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样本汉赛巴尔通体ssrA基因、伯氏疏螺旋体recA基因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Msp2基因。结果共检测86只长尾黄鼠样本,其中汉赛巴尔通体阳性42份,阳性率为48.84%;伯氏疏螺旋体阳性6份,阳性率为6.98%;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3.49%。 布兰布拉克地区的汉赛巴尔通体感染率高于查岗果勒和白石头地区,白石头地区的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感染率高于其他两地。结论新疆古尔图地区长尾黄鼠存在汉赛巴尔通体、伯氏疏螺旋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