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已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90例,与其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09±0.19) mm,斑块检出率74.1%;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为(1.42±0.18) mm,斑块检出率77.5%;对照组颈动脉IMT为(0.78±0.22) mm,斑块检出率21.7%.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通过对颈动脉IMT检测,可以间接了解冠心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临床试验证明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可以作为反应冠状动脉的病变的窗口。颈动脉和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许多共同之处,共存的概率为10%~40%。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84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变化,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及冠心病组(63例),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1支、2支、3支病变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结果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亦增加,亚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颈动脉超声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1.4%,总的诊断符合率为79.8%。结论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韦波 《吉林医学》2010,31(11):1447-144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组3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20例和20例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观察斑块的情况及对三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IMT增厚程度及斑块发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斑块发生率高于高血压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了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可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C A S)101 例。发现 C A S 组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 M T) 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P < 0 .01) ;而颈总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 M A X) 、舒张期血流速度( M I N) 、阻力指数( R I) 和血管管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 B I F)( 占458 % ) ,多为扁平斑( 占42 % ) ,属早期病变,其对颈总动脉 M A X, M I N 及 R I 似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HFUS)检查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36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25例),均接受HFUS检查,统计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查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情况。结果 92例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经HFUS检测,检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69例,占75.00%;其中56例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60.87%;颈动脉增厚15例,颈动脉正常7例;3组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病变支数增加,ITM、颈总动脉内径、斑块Crouse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US检查可有效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回声情况、ITM及颈总动脉内径,且随颈动脉硬化程度增加,其ITM、颈总动脉内径及斑块Crouse积分随之增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红晓  李海燕 《北京医学》2007,29(2):125-125
研究显示,颈动脉与全身其他部位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的97例患者同时进行冠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相关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观察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析探讨其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ATL-5000和惠普尖端影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 MHz,共检查患190例,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检出率为47%,其中大于60岁的检出率为72%,小于60岁的检出经为32%;患有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的检出率分别为74%,68%,66%,50%和54%。结论 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高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等疾病则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及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30例ACS患者、29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组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和斑块积分,以及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3组间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CS组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ACS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13.145±9.796)ng/mL]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2.206±1.996)ng/mL]和对照组[(0.583±0.421)ng/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结论:ACS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和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总斑块积分、软斑块积分、硬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方法: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6例,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糖尿病、脑血管病史20例老年人为对照组。两组进行了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超声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采用Sutton法。结果:CHD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CH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斑块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相平行,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特点及其对早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测定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0.85mm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比11%,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5.7%、特异性88.9%、准确性87.2%。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加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对提示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值得广泛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程度及其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14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各组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多发斑块检出率以及粥样斑块的严重程度高于对照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和脑梗死均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更高。对中年以上人群,尤其是有多种危险因素者,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颈动脉作为“窗口” ,探讨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关系。方法 :5 3例高血脂患者据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 (2 4例 )和阴性组 (2 9例 )。高频超声探查颈动脉 ,比较两组斑块阳性率、斑块分型、大小和分布。结果 :有冠脉病变的高血脂患者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且以复合性斑块为主 ,阴性组以纤维性斑块为主 ,两组斑块大小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无 ,可作为透视冠状动脉的一个“窗口”。高血脂患者的斑块大小和声像图分型对其冠脉病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分级在预测冠心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界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分级在估测冠心病中的最佳预测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测125例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以及颈动脉斑块分级,评价它们估测冠心病的作用,并用ROC曲线评价它们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中膜增厚、斑块分级均可估测冠心病,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5、0.74;将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增厚≥1.3mm,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0.9mm,颈动脉斑块分级≥2定义为阳性,3者联合评价其阳性积分,则ROC曲线下面积为0.82,以3者中任2项阳性为预测值估测冠心病,灵敏度95.3%,特异度84.2%,阳性预测值85.3%,阴性预测值86.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及其分叉处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分级可用于估测冠心病。以3者联合评价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