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鼻科少见疾病,其组织形态虽属良性,但临床上有较高的复发率(28%~74%)和癌变率(2%~20%).本组38例,男31例,女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鼻阻、嗅觉减退、涕夹血.该肿瘤可引起鼻腔鼻窦骨结构吸收破坏,表现为蛙鼻、面颊隆起,硬腭下塌等,1例癌变者有同侧颈淋巴结肿大.肿瘤位于鼻腔侧壁(含下鼻甲、中 相似文献
3.
4.
膀俄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膀眈慢性炎症或膀眈出口梗阻所致的一种良性增殖性病变。我院自1990年至今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本组男3例,女1例;年龄35-65岁,平均49岁;病程2月一10年。4例中3例以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l例以排尿不畅为主诉人院。3例有慢性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5.
6.
半导体激光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进一步摸索激光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为治疗鼻腔乳头状瘤提供更加全面、合理、有铲的方法。方法 采用半导体激光结合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18例,并与既往单纯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随访1 ̄3年。结果 半导体激光结合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其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者。结论 半导体激光在治疗鼻腔良性肿瘤如内翻性乳头状瘤中有其独特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IPB的临床资料,29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 病人术后生存良好,30例获得随访3mo~2a,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 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行B型超声检查,肿瘤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缘呈锯齿状强回声,内部呈不均质或均质的低回声,肿瘤形状不规则,局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膀胱壁肌层完整.4例术前行CT检查发现膀胱内不规则软组织肿物,未见明显穿过肌层影像表现,提示膀胱肿瘤.3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区域充盈缺损.所有患者均行膀胱镜检查,镜下表现为实性肿块突入腔内,肿块表面被覆正常膀胱黏膜,血管走形稀疏.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呈良性肿瘤特点,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确诊依赖于膀胱镜联合活组织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43例,其中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5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下尿路症状及体检发现。诊断依据泌尿系超声,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其中4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未手术治疗仅行膀胱灌注1例。结果:35例随访12个月-64个月,平均25个月。5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行TURBT术,1例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复发率低,膀胱灌注未见明显降低其复发率。但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51岁,体检超声发现膀胱占位一周入院.该患者平时体健,无肉眼血尿,查体及常规化验检查正常.入院后行经腹部彩色超声检查,仪器ACUSON128XP/10A,探头频率3.5 MHz.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6 4例鼻腔和副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诊断的特点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AB及网状纤维染色法观察该瘤粘液细胞和基底膜 ,计算瘤细胞核分裂相数 ,收集有关临床病理资料 ,并随访。结果 (1)此瘤好发于成年男性 ,病程较长 ;临床常以鼻塞流脓涕及鼻衄为主要症状。 (2 )瘤组织呈乳头状或实巢状向粘膜间质内生长为其组织学特征。 (3)瘤细胞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及核分裂相 >5个 10HF患者易复发。 (4)瘤细胞不典型增生Ⅲ级核分裂 10~ 2 5 10HF患者易癌变。结论 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征提出瘤细胞不典型增生 ,核分裂相数目多少是预测肿瘤复发和恶变的重要指标 ,复发是导致恶变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87例,采用鼻内窥镜62例(鼻内窥镜组),经鼻侧切开25例(鼻侧切开组),将两种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6年,并发症:鼻内窥镜组(7例)明显低于鼻侧切开组12例(P<0.01);住院时间:鼻内窥镜组(12.3 d)明显短于鼻侧切开组(18.7 d);术中出血量(Ⅰ~Ⅱ级):鼻内窥镜组(185 mL)亦明显少于鼻侧切开组(525 mL)(P<0.01).结论 鼻内窥镜术是治疗Ⅰ~Ⅱ级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一种较好方法;对于Ⅲ~Ⅳ级患者,使用鼻内窥镜术应持谨慎态度,鼻侧切开仍不失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26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22例行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4例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9~60个月。1例术后30个月复发,其它25例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恶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收治的伴有恶变症状的SNIP患者15例,分析SNIP恶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效果,统计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3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生存时间8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生存时间89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6个月。15例SNIP恶变患者中,接受单一方法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0.0%(2/5),接受综合方法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0.0%(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治疗方式是影响SNI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SNIP恶变率较低,但缺乏特异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及治疗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随访患者。结果:46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1例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2例合并局灶性恶变;术后均行膀胱灌注治疗,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者1例,其余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的良性肿瘤,易合并移行细胞癌,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活检;TURBt术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膀胱灌注并定期复查膀胱镜,以防治尿路上皮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5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52例中,术前影像学检查(超声、钼靶、乳腺导管造影至少一项)考虑为恶性或可疑恶性39例;46例行术前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13例;39例行术中冷冻病理明确诊断癌变患者18例。术后病理报告乳头状瘤癌变局限于导管内32例,癌变伴微小浸润16例,浸润性癌4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改良根治术26例,保乳(区段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8例,乳腺单纯切除7例,单纯区段切除11例(包括1例乳头切除)。34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1例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4例(2例局部复发,1例胸壁复发,1例出现肺转移)。结论 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术中冷冻有助于确诊,最终诊断依靠术后病理充分取材。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4)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切除手术中的作用及SNIP患者的最佳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7例SNI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95例)和鼻内镜手术组(112例),其中鼻内镜手术组患者按照是否联合鼻外入路又分为单纯鼻内镜手术组(52例)和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组(60例)。所有患者手术后定期随访。结果传统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44.2%,鼻内镜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14.3%,其中单纯鼻内镜手术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23.1%,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为6.7%。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鼻内镜手术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低于传统手术组患者。结论鼻内镜的介入使用能够降低手术切除SNIP的复发率,提高SNIP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借助鼻内镜的高分辨率优势,SNIP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入路手术可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总结28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经验,探讨不同分期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优选方法以及预防复发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的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下经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2例,鼻内镜联合泪前隐窝入路4例,鼻内镜联合眉弓入路(Lynch切口)1例,鼻内镜联合上颌窦前壁进路(Caldwell-luc)1例。结果:28例患者痊愈20例,复发8例,复发患者中T2期7例,T3期1例,复发率29%。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需根据分期及不同病变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法,T1期、T2期患者可单纯鼻内镜下完成彻底切除,必要时联合泪前隐窝入路;T3期患者,病变位于额窦可鼻内镜联合眉弓进路手术(Lynch切口)或DrafⅡb、DrafⅢ型[1],病变位于上颌窦可鼻内镜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或鼻内镜联合Caldwell-luc术式,T1、T2期患者疗效优于T3期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若有复发需尽早切除并电凝或等离子行病变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电凝电刀手术治疗后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电凝电刀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和初步疗效。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诊治的2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接受鼻内窥镜下鼻腔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按Krouse分级,其中1级局限于鼻中隔患者3例和2级病变位于鼻腔上颌窦口周围患者10例,病变侵及筛窦5例,均全程采用电凝电刀完成手术治疗,属3级病变的既往手术复发者2例,病变累及全组鼻窦伴轻度骨质破环2例,采用电刀电凝结合电动吸切器完成手术治疗,手术过程均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进行。结果:除2例复发的属3级病变的鼻腔乳头状瘤病例,均完成肿瘤根治切除,术中出血较少,除2例复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出血约150ml外,其余18例原发性患者出血量为10-50ml,中位数出血量35ml。手术时间短,为20-60min,术中术野清晰,无颅-额-眶手术并发症,术后1天抽取纱条,3天后出院,3个月后复查见术腔完全上皮化。随访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个月,20例鼻腔乳头状瘤病例术前鼻塞,血性脓涕,头痛等症状均缓解,无复发病例。结论:电凝电刀手术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手术视野清晰,对病变的基底及安全边缘切除彻底,不易造成瘤组织的血行播散,术中及术后出血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轻,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对于1级和2级病变可做到肿瘤完整切除,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