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9):650-650
(以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括号内为不宜用者)A安装(按装)安排(按排)B白细胞(白血球)瘢痕(疤痕)报道(报导)笔者(者)并(,)部分(部份)闭合骨折(闭合性骨折)辨别(辩别)C采用(用)参与(参予)创伤(外伤)重叠(重迭)成分(成份)D蛋白(旦白)锻炼(锻练)练习(炼习)担心(耽心)E恶性  相似文献   

2.
面部浅表皮损(如瘢痕、色素痣、囊肿等)切除术为整形美容外科常见手术。以往多采用不可吸收及可吸收带针缝合线作为缝合材料,从2010年1月开始,笔者应用Dermabond进行切口闭合1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5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20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笔者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06例,男159例,女47例,年龄21~72岁。按照患者自愿分成钢板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切开组)及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组(闭合组)。1切开组:97例,男73例,女24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82例,笔者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2例,男18例,女64例,年龄60~80(71±5)岁。均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与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10月采用PFNA治疗的55例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采用有限切开,29例采用闭合复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与闭合组相比,有限切开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显著增大,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减少。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晚期并发症率,有限切开组为3.85%(1/26),闭合组为37.93%(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限切开组下地行走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闭合组(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而Harris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组VAS评分和Ha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影像方面,依据改良Baumgaertner骨折复位标准,有限切开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闭合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限切开组的股骨颈干角和尖顶距均优于闭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PFNA治疗AO/OT 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采用螺纹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7-03采用螺纹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闭合性股骨干骨折。结果本组57例骨折完全闭合复位,3例有限切开复位(均为C型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95.0%。57例骨折闭合复位成功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5(5~16)个月。56例骨折顺利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7.5(4.5~12.0)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Tohner-Wrnch标准评定疗效:优44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8.2%。结论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术中采用螺纹克氏针辅助闭合复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复位效果好、可重复性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脑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0-01—2016-01诊治脑栓塞患侧肌力下降的4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置换组)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7天VAS评分等。结果空心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手术并发症优于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患侧肌力明显下降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近期并发症少,患者易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 (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等损伤。记录患者从受伤至闭合复位外固定时间、2次分期手术间隔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进行放射学复位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15.43±5.31)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3.77±1.2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受伤至闭合复位跨踝关节固定时间1.22~7.34 h,2次分期手术间隔5~9 (5.98±2.11) d。术后12个月患侧踝关节AOFAS评分(90.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中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 2008年8月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中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的106例胫骨远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复位方式分成切开复位组(n=50)和闭合复位组(n=56),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X线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程度、感染率,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11]方法评价术后肢体功能,采用五分法评价病人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 ~ 27个月(2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感染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Johner-Wruhs评分结果优良率均超过90.0%.无感染及皮肤坏死.X线透视时间:切开复位组为2~9s(平均5.5s),闭合复位组为8~22 s(平均15.0 s).平均手术时间:切开复位组为100 min,闭合复位组为106 min.切开复位组透视时间明显短于闭合复位组,平均手术时间前者比后者短,前者具有更好的骨折对位、复位操作相对容易;闭合复位组具有较少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稍短,患者较易接受.[结论]对于采用微创技术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后者运用微创技术保护骨膜的切开复位可以减少透视时间,复位技术相对简单,对透视设备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有限切开复位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43-A型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7—2014-01采用MIPPO技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08例AO43-A型胫骨干骨折,50例采用闭合复位(闭合复位组),58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切开组)。结果 10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11.0±4.9)个月。与闭合复位组比较,有限切开组手术时间更短、解剖复位例数更多、X线透视次数更少,但切口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IPPO技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O 43-A型胫骨干骨折时,可先闭合复位骨折达到近似解剖复位;如果判断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应果断有限切开复位,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次数,而且骨折端获得解剖复位后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JournalofClinicalOrthopaedics编辑委员会EditorialBoard主任委员Chairman 戴克戎1(DaiKerong)副主任委员ViceChairmen 江 曙2 (JiangShu)   邱贵兴3(QiuGuixing)  吕厚山3(L櫣Houshan)李佛保4 (LiFobao)董吟林2 (DongYinlin) 卜海富2 (BuHaifu)委员Members(以姓氏笔画为序 , 为常务编委 )  于仲嘉1(YuZhongjia)     马自雄2 (MaZixiong)    马志新5(MaZh…  相似文献   

13.
名誉主任委员     王澍寰      主任委员    顾玉东 副主任委员兼秘书   尹大庆      副主任委员   程国良 洪光祥 常委兼秘书      徐建光 常务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加宁 田光磊 寿奎水 杨志明 费起礼 傅炳峨 蔡林方 裴国献 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韦黄度 王国君 王玉明 曲铁兵 刘兴炎 刘  朱建民 李康华 宋建良 林其仁 张信英     张少成 张树桧 邵新中 陈云瀛 钟生才 徐永清 高学纯 梁炳生 温树正 蒋电明 赖嘉第 廖忠林 阚世廉 青年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   万圣祥 王云亭 王爱民 尹宗生 庄永青 朱庆生 劳 杰 陈 亮 芮永军 汤锦波     范存义 黄富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单纯闭合复位、闭合复位后择期骨块切除以及急诊切开骨块切除复位3种方法 治疗Pipkin Ⅰ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月,收治24例Pipkin I型股骨头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闭合复位8例(闭合复位组)、闭合复位后择期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  相似文献   

15.
正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laporoscopic and ena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和腹腔镜手术,该技术在内镜的引导下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准确地进行黏膜切除,同时在腹腔镜下进行浆肌层切除,并在腹腔镜下使用切割闭合器切割闭合切开线,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美国国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复位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简单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简单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小切口复位(31例)与闭合复位(27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58例均获平均随访13(11~48)个月。31例小切口复位者均骨性愈合,恢复良好。27例闭合复位者中18例正常愈合,7例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结论小切口辅助复位较闭合复位能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骨折不愈合率,是一种治疗简单股骨干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与其疾病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改善其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认知闭合需要量表和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217例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总分215.54±22.56;疾病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得分18.23±2.60,屈服得分12.82±1.57,回避得分17.20±2.32;面对得分与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0.272~-0.499,均P0.01);屈服、回避得分与认知闭合需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0.333~0.494,均P0.01)。认知闭合需要为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R2=0.238~0.297)。结论分离转换障碍患者认知闭合需要处于较高水平,影响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经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611例患者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体重指数、低分子肝素、鞘管尺寸、活化凝血时间、制动时间是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为2.087~14.005;P<0.05,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敏感性72.7%,特异性88.2%。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出血风险0.02~0.81区间进行决策干预具有临床获益。结论股动脉穿刺后采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体重指数、较短制动时间等5项,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好,可作为相应护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踝关节Logsplitter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开放与闭合Logsplitter骨折患者预后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6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6例Logsplitter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5例为开放骨折脱位(开放组),21例为闭合骨折脱位(闭合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伤、受伤至入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切口愈合、踝关节活动度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等。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9个月;开放组和闭合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9,P=0.251)。开放组出现术后感染3例,骨折不愈合3例,创伤后骨关节炎5例;闭合组分别有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两组除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外,其余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末次随访时两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6);开放组获良10例、一般5例,闭合组获良13例、一般8例,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796)。两组骨折愈合患者的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跖屈、背伸、内翻、外翻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或闭合Logsplitter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