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可导致多巴胺缺乏,这是引起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运动症状的原因.使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酶解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经口服、皮下注射、经皮给药、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可给予有效治疗.然而,帕金森病涉及非多巴胺能的神经元退化,由此所致的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仍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最近新型多巴胺能药物和非多巴胺能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的干细胞移植疗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发现,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元并且可以呈现出多巴胺能神经元表型,在Nurr1基因过表达和/或一些诱导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能力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研究进一步证实,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损伤脑组织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可导致多巴胺缺乏,这是引起帕金森病主要临床运动症状的原因。使用左旋多巴、左旋多巴酶解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经口服、皮下注射、经皮给药、静脉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可给予有效治疗。然而,帕金森病涉及非多巴胺能的神经元退化,由此所致的非运动症状的治疗仍有待解决。本文介绍了最近新型多巴胺能药物和非多巴胺能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0 引 言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我院采用ZD立体定向仪及配套射频仪,行CT直接定位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 81例,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震颤及肌强直,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总结81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81例患者中,男50例,女31例,年龄为36~72岁.临床表现以震颤为主,伴有肢体僵直和(或)运动不能.64例患者生活上需依赖他人照顾,17例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78例行一侧毁损术,3例行双侧毁损术.术后震颤消失达100%,肌强直完全改善,所有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穿刺部位皮质小血肿1例,肢体无力3…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类 阐述了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激动剂、MAO-B抑制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7.
帕金森病(Parkison diseases,PD)是中枢神经核团的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1,2],主要以骨骼肌僵直、静止性震颤和运动减少为主要症状,疾病与许多因素有关,但确切致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PD自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过,PD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提高神经系统的多巴胺含量,纠正多巴胺能神经与胆碱神经两大系统功能的失衡,保护多巴胺神经元或相关功能神经元,恢复病变神经元的功能是现今PD治疗的研究重点[3,4]。现在可用于PD治疗的药物大约有数十种,对缓解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分析某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经DBS治疗12例帕金森患者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安全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训练,出院给予宣教.比较分析12例患者DBS治疗与个性化护理前后UPDRS评分、ADL评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DBS治疗与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后患者UPDRS、ADL评分明显优于DBS治疗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DBS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1例患者出现电极意外脱落并发症,经及时处理,症状很快缓解;12例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治疗效果也非常满意.〔结论〕帕金森病患者DBS治疗的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1.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实验动物:12头封闭群广西巴马小型猪,雌雄不限,体重275~32kg,术前24h禁食,术前6h禁水。112 器材:普通外科开胸器械包1个,心脏特殊器械1套,体外循环物品1套,表面活性人工心脏瓣膜1只,胸腔引流袋1个,套管针、三通开关、延长管、输液泵、多功能麻醉机、电凝器、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器、体外循环机、水温箱等。113 药品:氯胺酮、异丙酚、阿托品、芬太尼、爱可松、青霉素、肝素、鱼精蛋白、肾上腺素、麻黄素。12 方法121 麻醉:以15mgkg体重氯胺酮 05mg阿托品肌内注射,基础麻醉,5~7min后动物自然倒下,右… 相似文献
12.
1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由于手术复杂 ,创伤大 ,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加之体外循环中血液破坏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术中对肺的牵拉挤压等 ,使肺顺应性降低 ;术后咳嗽困难以及呼吸机应用等 ,使患者痰液滞留 ,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据资料估计[1] ,心脏手术后并发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病率为 2 0 %以上。患者不仅身心痛苦 ,而且住院时间长 ,经济损失大。我们通过对 5 3例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 ,认为除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外 ,加强围术期的呼吸道管理 ,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7月 ,在低温体… 相似文献
14.
许丽娜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3):216-218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15例行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手术的帕金森病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进行细致、充分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术后严密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本组15例患者,术后12例患者震颤完全消失、肌僵直完全解除、患肢活动灵活,无神经系统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有肢体轻瘫和流涎,1例患者因紧张有一过性血压增高和头晕.结论 对立体定向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在大型非心脏手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是围手术期合并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降脂治疗为心血管病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但是其在围手术期的潜在益处仍未确定。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678例颅脑手术中围术期间死亡46例,死亡率为6.78%,经统计学处理表明围术期病人死亡与选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无关,而与本前病情相关,病情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7.
茶多酚对帕金森病猴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5,36(5):689-693
目的 探索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猴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雌性食蟹猴年龄10~12岁,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茶多酚对照组(TP组)、帕金森病模型组(MPTP组)和茶多酚治疗组(MPTP + TP组),每组4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茶多酚对照组灌胃给予茶多酚80 d;PD模型组静脉注射MPTP诱导PD模型,茶多酚治疗组在PD模型建立后给予茶多酚治疗80 d,每周2次用帕金森病临床行为评价量表评价各组动物运动损伤。实验动物经安乐死后,分离脑组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纹状体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和体视学分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化。结果 TP能减少MPTP诱导的食蟹猴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缓解其运动障碍。结果 首次在灵长类动物体内实验证实茶多酚能有效减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并改善其运动机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提高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成功率的方法 ,并从行为学、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形态学角度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 取SD大鼠90只,将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微量注射于左侧黑质区及黑质纹状体通路,观察大鼠的行为及黑质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①90只大鼠中经阿朴吗啡诱导后有64只(占71.1%)恒定转向右侧且结果 稳定,旋转圈数>210r/30min,被认为是成功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②除旋转行为外,部分大鼠还出现震颤、活动迟缓、嗅探、觅食、竖尾等异常表现;③随机选取10只不同时期的成功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免疫组化下观察发现注射侧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减少(P<0.001),电镜观察发现大鼠中脑黑质神经细胞普遍存在变性坏死及不同阶段的凋亡样改变.结论 用6-羟基多巴胺选择性损毁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较快建立稳定的成功率较高的类似于人类中晚期帕金森病行为和病理的大鼠模型,但在病程和行为学等方面同帕金森病人仍有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该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3方面的优势:①观察组并发症比率9.8%明显低于对照组19.6%;②观察组患者第2次住院概率7.8%以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5.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7%、15.7%;③住院治疗时间(32±3.2)d明显少于对照组(55±1.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进行介入治疗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心血管等意外事件的发生,能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