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148例(151只眼)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其荧光造影的改变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根据荧光造影时荧光素渗漏形态分析,圆点扩大型74只眼占67.3%,烟囱型26只眼占23.6%,不规则型10只眼占9.1%。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27只眼占17.9%。荧光素渗漏的部位:黄斑中心区占6.26%,旁中心区占79.0%,周围黄斑区占24.4%。结论:渗漏部位与视力预后有密切关系,渗漏面积大小与视力预后关系不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与视力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造影与视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荧光血管造影渗漏情况与视力关系.方法用Zeiss FF450眼底荧光造影摄像机对74例CSC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区者16眼占20.51%,平均视力0.15;位于黄斑旁中心者53眼占67.95%,平均视力0.64;位于周围黄斑区者9眼占11.54%,平均为0.82.在同一眼内只有一个渗漏点者52眼占66.67%;有2个渗漏点者26眼占33.33%.圆点扩大型或墨渍弥散型29眼占37.18%,视力0.1~1.2,平均0.52;喷出型9眼占11.54%,视力0.1~0.5,平均0.21;窗样缺损型22眼占28.20%,视力0.3~1.2,平均0.62;混合型18眼占23.08%,视力0.2~1.2,平均0.64.渗漏面积大小,≤1/2 PD者42眼占53.85%,>1/2PD者36眼占46.15%.结论渗漏点部位与视力有密切关系;渗漏点多对局部的损害较大有关;渗漏点类型对视力影响,以喷出型的为重;渗漏面积越大,视力损害越大(P<0.05).  相似文献   

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 ) ,是影响中心视力最常见的眼底病之一。近年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为临床提供了准确、可靠和客观的诊断依据。作者将我院 198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月 ,2 15例临床诊断为中浆患者双眼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5例 ,2 5 5眼 ,其中男 181例 ,女 34例 ;年龄 13~ 5 2岁 ,其中 10~ 2 0岁 2例 ,2 1~ 30岁 17例 ,31~ 40岁 12 7例 ,41~ 5 0岁 5 1例 ,5 1~ 6 0岁 18例。发病时间 4天~ 8年 ,平均 2个月。眼别 :右眼 10 0例 ,占 46 5 1% ,左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浆 )患者视网膜与脉络膜循环的改变 ,旨在提供病因依据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已确诊为中浆的患者 16例 ( 2 1只眼 ) ,经双眼散瞳后分别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fluoresceinan giography ,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 ,ICGA) ,对比分析其改变。结果 :1 FFA检查 :所有患者均显示明显的晚期渗漏 ;4只眼 ( 19% )合并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pigmentepithelialdetachment ,PEDS)。 2 ICGA检查 :( 1) 2例脉络膜动脉充盈缺损 ,余 14例早期呈动脉充盈迟缓。 ( 2 )与FFA中渗漏对应的脉络膜高渗透性 ,范围大于FFA中所见。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 ( 3 )FFA未发现异常的区域 ,ICGA可见局灶或多灶性脉络膜的高渗透区。 ( 4 )与FFA中对应的PEDS及多个隐匿性的PEDS ;PEDS在ICGA中具有典型特征。结论 :脉络膜循环障碍及渗透性增强是中浆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比较FFA与ICGA检查结果 ,我们认为中浆病人脉络膜循环障碍比视网膜循环障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中浆”患者眼底表现及荧光血管造影改变与双眼视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对90例(95眼)“中浆”患者进行视力、屈光、Amsler方格卡、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双眼影像和立体视功能。结果: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或/和色素上皮脱离者,其单眼抑制率、双眼影像差≥5%者及立体视功能异常率高于视网膜水肿型;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喷出型者的视力及立体视功能受损率高于其他类型,但差异无显著性,病变发生于黄斑区者较旁黄斑区和其他区域者其双眼视觉损害程度更严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病变部位比眼底改变及荧光血管改变对双眼礼堂的影响更具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R)是临床常见眼底疾病。我科8a间单眼CSCR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资料100例,发现健眼存在FFA异常表现者7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5岁以上和45岁以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47例173眼45岁以上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45岁以上38例,双眼发病5例,多灶渗漏31眼,局灶渗漏12眼,形态改变以不典型渗漏及墨渍弥散型多见。45岁以下109例,双眼发病21例,多灶渗漏32眼,局灶渗漏98眼,以局灶渗漏为主。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鉴别,45岁以下以局灶性渗漏为主。  相似文献   

8.
分析226例(258只眼)中浆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其表现形式主要为扩散型渗漏、喷出型渗漏、较大范围的色染、荧光窗缺四种。渗漏以扩散型为多,黄斑中心部最易发病。同一眼中渗漏点多数为1个,但最多者有8个。本文还对其疾病的性质,表现形式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阳桥生 《眼科新进展》2005,25(3):268-269
目的探讨45-55岁中年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68例79眼中年人CSC的FFA特点,并与同期45岁以下CSC的FFA特点相比较。结果中年人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57例,多灶渗漏44眼,局灶渗漏35眼。形态改变以墨渍弥散型和不典型渗漏多见,与45岁以下患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以上CSC患者的FFA表现以多灶渗漏及播散性色素上皮损害多见,但需与老年黄斑变性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48例58眼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患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FFA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女CSC患病率比男低(1∶5.86);≤45岁的CSC患者30例35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17眼(48.6%),多灶渗漏9眼(25.7%),不典型渗漏9眼(25.7%);>45岁CSC患者18例23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2眼(8.7%),多灶渗漏11眼(47.8%),不典型渗漏10眼(43.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FFA表现单灶渗漏及墨渍、喷出型渗漏。>45岁FFA灶型渗漏及色素上皮失代偿,双眼发病较年轻患者多见,复发者渗漏点多靠近原发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1988~2002年CSC患者204例(236 眼),根据FFA分类总结。结果FFA表现形式有5种:①渗漏点型;②局限区RPE渗漏染色型;③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型;④混合复杂型;⑤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结论FFA的不同表现形式,为激光光凝治疗CSC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锋 《临床眼科杂志》1997,5(4):211-214
目的探讨CSC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方法对305例(316眼)临床诊断为CSC患者FFA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造影诊断分为通常的单纯色素上皮脱离型、典型CSC型(四点扩大型、喷出型)、急性色素上皮炎型、弥漫性色素上皮损害型,并提出二种分型:CSC合并色素上皮炎型、色素上皮色素脱失型。结论色素上皮炎型是CSC特殊的荧光表现,是其中一型。CSC发病机理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异常渗漏。  相似文献   

13.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影响患者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3例(181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荧光渗漏点,181眼中典型荧光渗漏98眼,占54.1%;48.1%患眼视力在0.7以上。28.2%患眼视力在1.0以上。患者视力与病变部位或荧光渗漏点位置呈正相关。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显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影响程度,明确荧光渗漏情况、部位及荧光渗漏点数。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患者视力与病变部位或荧光渗漏点位置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改变与视力关系。方法用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121例中浆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并结合临进行分析。结论:渗漏面积大小与社一有密切关系,渗漏部位与视力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58例(68只眼)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患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FFA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女性CSC患病率比男性低(1:6.25);≤45岁的CSC患者40例(45只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TA单灶渗漏23只眼(51.1%),多灶渗漏12只眼(26.7%),不典型渗漏10只眼(22.2%);>45岁CSC患者18例(23只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多灶渗漏12只眼(52.2%),不典型渗漏10只眼(43.5%),单灶渗漏1只眼(4.3%).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FFA表现单灶渗漏及墨渍、喷出型渗漏.>45岁FTA灶型渗漏及色素上皮失代偿,双眼发病较年轻患者多见,复发者渗漏点多靠近原发灶.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以下简称中浆 )是以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 [1 ] 。自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发明以来 ,对中浆发生机制的了解进一步加深。我们总结了 1997年 11月~ 1999年 1月临床上诊断为中浆的 12 6例 (130只眼 )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2 6例 (130眼 ) ,均系焦作矿务局五官医院眼科门诊患者 ,经视力、视野、Am sler表和眼底检查 ,临床诊断为中浆。其中男 110例 ,女 16例 ,双眼发病 4例 ,均为男性。发病年龄 19~ 5 6 a,平均 40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tcentral seous chorioretinopathv,CSC)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rl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中的动态表现.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Heidelbetg retina angiography,HRA)对46例CSC患者.行双眼FFA及ICGA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 46只主检眼中34眼在IC-GA早期见到一处或多处脉络膜血管充盈延迟,46只眼显示后极部一处或多处脉络膜异常高荧光;在FFA中.22只眼在相应位置出现低荧光区,44只眼于相应部位出现点或片状高荧光。对侧眼中42只眼在ICGA过程中出现一处或多处点或片状高荧光区,而FFA中,仅29只眼在FFA中见到点或片状高荧光,其病灶数量明显少于ICGA。部分病例在ICGA和FFA中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脱离区,结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存在脉络膜循环异常、ICGA与FFA比较,前者在诊断上更有价值。ICGA与FFA对认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自1999年4月—2003年12月间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并接受激光治疗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00例,410眼。除5例5眼因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200μm以内未行激光治疗外,其余均采用了直接或间接激光治疗。结果 接受激光治疗的病人395例405眼,大多数病人的视力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提高,症状缓解,治愈率达87.1%。结论 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时封闭渗漏点确切,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眼底红外线(infrared ray,IR)和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AF)的影像特征。方法:采用Spectralis HRA海德堡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模式和AF模式,对76例80眼CSC患者进行IR眼底照相、AF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患者80眼中,CSC病灶的IR影像:黄斑水肿区色暗,浆液性感光视网膜脱离边界清楚,可见白色斑点状病灶,尤其是对应于荧光造影时的渗漏部位。CSC病灶AF表现为黄斑区盘状的弱AF者18例18眼,占22.50%;黄斑区弱AF中包含较多点状强AF者13例13眼,占16.25%;黄斑区弱AF中包含弥漫性强AF者11例11眼,占13.75%;黄斑盘状脱离区边缘强AF环者3例3眼,占3.75%;弱AF和斑点状强AF相连的复合病灶者19例21眼,占26.25%;后极部局灶性密集强AF和低AF者3例3眼,占3.75%;黄斑区弱AF中散在点片状低或强AF者9例11眼,占13.75%。FFA荧光素渗漏点或异常荧光与异常AF相对应者45例47眼,占58.75%;不一致者31例33眼,占41.25%。眼底红外像IR与FFA荧光素渗漏点相一致者65例68眼,占85.00%;不一致者11例12眼,占15.00%。结论:IR,AF检测为CSC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非创性检查手段,结合FFA检查,可以对CSC影像观察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兰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145-147
目的:探讨影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CSC患者75例150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导致CSC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预后良好46例92眼(61%),预后不良29例58眼(39%).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病程、渗漏类型、渗漏点距离、渗漏面积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渗漏类型、渗漏点距离、渗漏面积均是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病程、渗漏类型、渗漏位置、渗漏面积均与CSC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r=0.367、0.269、0.518、0.325,P均<0.05).结论:导致CSC预后不良的因素较多,病程、渗漏类型、渗漏点距离、渗漏面积均是CS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