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核内蛋白TFAR19对γ射线诱导的MCF 7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形态学、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 rhTFAR19蛋白对γ射线诱导MCF 7细胞周期无明显作用。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为G2 M期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形态表现为核碎裂 ,染色质边集 ,凋亡小体形成。单细胞电泳可显示典型的“彗星” ,并通过形态变化区别坏死细胞和辨别荧光显微镜下难以识别的核碎裂凋亡细胞。结论rhTFAR19蛋白对γ射线诱导的MCF 7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 ,其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可能是通过放大或增强γ射线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产生。  相似文献   

2.
探讨细胞核内蛋白TFAR19对γ射线诱导的MCF-7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和细胞形态学、荧光显微镜及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rhTFAR19感对γ射线诱导MCF-7细胞周期无明显作用。细胞周期特异性凋亡为G2M期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形态表现为核心碎裂,染色质边集,凋亡小体形成。单细胞电泳可显示典型的“彗星”,并通过形态变化区别坏死细胞和辨别荧光显微镜下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技术在肿瘤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应运而生,且已公开发表了多种检测策略。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可在同一细胞中捕获分析两种以上的组学信息,包括转录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蛋白组等。该技术突破了以往单细胞检测的单一性,可更全面、多角度地整合分析肿瘤细胞特征,为系统观察肿瘤细胞异质性、各类生物学特性及机制,研究肿瘤细胞间或与其他类型细胞互作,发现鉴定新的细胞亚型提供前所未有的优势。尽管目前单细胞多组学技术仍然处于技术探索及高通量开发阶段,但可预见广泛应用单细胞多组学分析技术是肿瘤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介绍多种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并综述目前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开创性研究,展望单细胞多组学技术的未来,以期为肿瘤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包括单细胞DNA测序(scDNA-seq)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等在内的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已被用于揭示恶性肿瘤细胞的异质性、阐明其发病及耐药和复发机制等, 能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等提供新的策略。文章结合第65届美国血液学年会上的报道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以单个细胞为单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全方位分析单个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其已成为现代生物 学深度研究的一种强有力工具,使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临床应用转化研究达到了传统测序方法难以实现的极高精确度和灵敏度。 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又称“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已成为最广泛应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简要介绍scRNA-seq技术 的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和方法,系统阐述其应用在肿瘤异质性、肿瘤转移、肿瘤免疫、肿瘤耐药等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肿瘤精 准医疗的临床转化与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将推动肿瘤精准医疗迈向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He M  Jiang YY  Zhu M  Wei X  Qin J  Zhang ZY  Li L 《癌症》2006,25(5):543-548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抑制剂抑制端粒酶活性的机制十分复杂,可能涉及多个蛋白的共同作用。本研究通过3’-叠氮脱氧胸苷(3’-azido-deoxythymidine,AZT)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比较AZT作用后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相关蛋白的变化,探讨AZT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噻唑蓝[3(4,5-demethyhhiazole-2-y1)-2,5-diphenyl tetrazolium-bromide,MTT]实验确定AZT作用的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TRAP assay,FQ-TRAP法)检测AZT作用后,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ribonucleotidyl transferse(TdT)-mediated biotin-16-dUTP nick-end labelling,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ZT作用后.SMMC-7721细胞凋亡情况;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和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AZT作用后特异蛋白质的变化。结果:AZT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最佳作用时间为48h,最佳作用浓度为20mmol/L;FQ-TRAP法检测发现,AZT作用后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受到明显抑制(P=0.0001);TUNEL法观察到AZT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ZT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率为13.5%: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技术观察到,AZT作用后有7个与蛋白代谢相关的特征峰变化;蛋白质芯片.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发现,AZT作用后有24个蛋白分子在癌细胞中高表达,8个蛋白分子在癌细胞中低表达,32个差异蛋白均属于小分子蛋白。结论:AZT可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诱导凋亡与相关特异小分子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强  方仪  王靖 《中国癌症杂志》2022,32(7):635-64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相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肿瘤间异质性和肿瘤内异质性使得精准分型治疗工作进展缓慢。传统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已为揭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驱动基因、精确分型、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有局限性,无法揭示肿瘤内异质性。近年来兴起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细胞中的单个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该技术在研究肿瘤异质性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已有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包括从单细胞层面解析乳腺癌转录组图谱、探索乳腺癌微环境异质性、探索乳腺癌耐药发生机制、探索乳腺癌克隆异质性及克隆演化研究,以及综合挖掘单细胞公共数据资源揭示乳腺癌异质性。本文对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相关前沿重要研究进行综述并深入思考,旨在为乳腺癌研究者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往在肿瘤研究中有关组织培养所使用的肿瘤细胞都是单层细胞或单细胞的浮悬液。这种单细胞与人体胪瘤细胞的特性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利用这种单细胞进行实验所获得的结果,并不能准确反映肿瘤的生物  相似文献   

9.
探讨单细胞克隆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LCSCs)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来源的LCSC克隆,采用RT-PCR法鉴定干细胞标志物;将该单细胞克隆分别用成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及特殊染色技术比较诱导前后LCSC表达成骨、软骨及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的差异。结果:单细胞克隆的LCSC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物、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巢蛋白(nestin)、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CD133。分化诱导培养3周后,成骨方向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呈现橘红色钙结节形成,软骨方向诱导的细胞阿尔新蓝染色显示蓝色蛋白多糖沉积,脂肪方向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脂滴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标志物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软骨细胞特异标志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Ⅰ型及Ⅱ型胶原间为P<0.05,其他指标间均为P<0.01)。结论:LCSC具有可塑性,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具有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测序提供了全方位理解肿瘤的方法。单细胞测序因不同的原理分为多种类型,它能够检测到单细胞的精细差异,甚至发现新的细胞类型,用于分析肿瘤的细胞谱系、基因图谱、克隆进化、免疫进化、肿瘤亚型和药物反应。单细胞测序正在改变我们对肿瘤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DNA倍体结果的一致性及可靠性。方法分别采用单细胞制备仪、组织匀浆器及石蜡组织提取DNA标本,通过流式细胞仪同时检测56例食管癌DNA倍体。结果采用单细胞制备仪、组织匀浆器及石蜡组织提取DNA标本,56例食管癌非整倍体率分别为48.21%、44.64%和42.86%,其中各有1例为近二倍体。采用石蜡组织法检测DNA倍体SPF值为(18.205±7.719)%,高于组织匀浆器提取法的(17.330±8.160)%和单细胞制备仪提取法的(15.479±7.8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3、1.858,P=0.561、0.066);组织匀浆器提取法SPF值高于单细胞制备仪提取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7,P=0.223)。结论不同方法检测DNA倍体SP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单细胞制备仪方法检出非整倍体率最高,可能为最佳检测DNA倍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范国昌  吴祖泽  王艳飞  邱兆华 《癌症》1999,18(6):617-623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单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dndritic cells,DC)与人白血病细胞 K562融合后,能否诱导同p210蛋白特异性的CTL,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 论基础。方法:外周血来源的巾附单核细胞,在人GM-CSF(1000U/ml)作用下,培养5~7天后,与人白血病细胞K562进行融合,融合细胞再与自体的淋巴细胞共同孵育10~14天,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分析其对p210蛋白阳性细胞的杀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单细胞组学技术能从单细胞分辨率解析瘤内异质性和细胞间交互,空间组学技术则从空间维度探究异质性与肿瘤微环境。因此,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文针对2023年单细胞与空间多组学技术在肿瘤细胞图谱、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及临床应用与药物研发的研究进展进行盘点,并尝试分析目前仍面临的挑战,以期对本领域研究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外源性镉金属硫蛋白对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和修复作用。方法:采用单细胞电泳地(SCGE)检测DNA单链断裂(SSBS),观察在脱金属硫蛋白和不同终浓度CdMT染毒作用30分钟和60分钟时DNA链损伤,和去除受试物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时DNA链损伤的修复。结果:DNA-SSBS尾长在Apo-MT作用未中;在中、高剂量CdMT染毒30和60分钟时都明显增长。损伤后链修复DNA迁移  相似文献   

15.
P-gp、GST-π、TS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及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gp、TS蛋白均不表达,GST-π蛋白高表达4例(44.44%)。51例宫颈癌组织中,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5.10%、62.75%和43.14%。宫颈癌组织中P-gp、TS蛋白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宫颈癌中P-gp和GST-π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GST-π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29.41%,P-gp和TS蛋白共表达率为19.61%,3种耐药蛋白共表达率为13.73%。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和临床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P-gp、GST-π和TS蛋白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单细胞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多组学等单细胞测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sc-Seq)技术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细胞基因表达和功能变化的强大研究工具。随着sc-Seq技术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其将改变人们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理解,为更精准地从分子层面阐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提高其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水平做出重大贡献。本文就sc-Seq技术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诊疗和预后相关标志物、免疫治疗及放化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Pu XX  Jiang GF  Chen Y  Xu ZL  Xian LJ 《癌症》2005,24(12):1442-1447
背景与目的:CY-B12是最近合成的新型二苯并呫吨类化合物,本研究探讨CY-B12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测定CY-B12体外抑制胃癌细胞MGC803、鼻咽癌细胞CNE-2、口腔上皮癌细胞KB-3-1及肺癌细胞Glc82等细胞株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Y-B12作用后细胞周期的改变及细胞凋亡,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Westernblot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c25C、CyclinB1、Cdc2的改变,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CY-B12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CY-B12对MGC803、CNE-2、KB-3-1及GLC82等细胞株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7.51、9.58、8.84和15.99μmol/L。CY-B12可诱导CNE-2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继而发生细胞凋亡,可观察到细胞染色质凝集、凋亡小体产生及凋亡峰出现。CY-B12作用24h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c25C表达水平随CY-B12浓度升高而下调;CyclinB1蛋白在CY-B12浓度低时升高,CY-B12浓度高时表达下降;Cdc2蛋白变化趋势与CyclinB1相同。单细胞凝胶电泳证明CY-B12诱导了DNA损伤,并存在浓度-效应依赖关系。结论:CY-B12有较强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它可能通过断裂细胞DNA、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c25C、诱导细胞发生周期阻滞和凋亡而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彗星试验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Osting和Johanson于1984年首先提出的微电泳技术,1988年经Singn等进一步完善为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celgelelectrophoresis,SCGE)。SCGE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链损伤的方法,其原理是: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研究P53抑癌基因蛋白与DNA的关系。方法 :71例肿瘤手术样本,其中良性8例,恶性63例。(1)用机械方法获得实体肿瘤组织的单细胞悬液,1%多聚甲醛固定,或50%~95%乙醇固定,0.1%triton X-100处理,先P53-FTTC核抗原标记,再溴化丙啶(PI)染DNA,流式细胞仪双参数分析。(2)相同样本32例P53蛋白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1%多聚甲醛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乳腺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传统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精确分型、诊断及治疗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仍有局限性,无法揭示肿瘤内异质性。与传统测序技术相比,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灵敏度、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该技术可以分析复杂混合细胞中单个细胞的分子生物学信息,应用在肿瘤异质性方面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包括从单细胞层面解析乳腺癌转录组图谱、探索乳腺癌微环境异质性、探索乳腺癌转移与耐药发生机制、探索乳腺癌克隆异质性及其演化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腺癌单细胞测序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