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0 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组 :米非司酮组 5 0例 ,从月经周期第 1天开始 ,每天口服 2 5 m g,连服 90 d;B组 :随诊观察组。在治疗前后 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 ,观察副反应。结果 :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缩小 ,雌、孕激素水平下降 ,血红蛋白水平上升。与随诊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梁茹英  朱志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539-2540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内美通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B组50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42例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每日2次,连服3个月。B组44例为米非司酮组,每天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剂量与服药方法同A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用药前后雌、孕激素,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外周血雌、孕激素维持于较低水平,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以A组更明显,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安全有效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4.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B组为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组,10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同时口服内美通2.5mg,每周2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行子宫内膜病检观察子宫内膜变化;检测雌、孕激素水平,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观察服药后的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子宫内膜及雌孕激素水平维持于增殖早期,血红蛋白上升。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治疗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子宫和最大肌瘤的体积缩小更明显。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米非司酮配伍内美通是更有效、更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均分为两组,甲组每天服米非司酮12.5mg,乙组每天服米非司酮25mg,从月经第2或3天开始,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检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症状均消失,血红蛋白上升,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每天服12.5mg与25mg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将4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每组2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A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2.5mg,B组患者每天服用米非司酮25mg,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B超测量子宫和肌瘤体积,同时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贫血纠正。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A组患者肌瘤缩小25.36%(P<0.05),B组患者肌瘤缩小25.68%(P<0.05);2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药物,可以用于保守方法治疗子宫肌瘤,在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米非司酮12.5mg每日口服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绝经前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进行药物治疗,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 mg,bid。从月经周期d 1开始,连服3个月。在治疗前后B超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结果:86例患者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但痛经和下腹坠胀症状消失;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并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血红蛋白水平及激素指标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显著缩小,且观察组患者缩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及E2等激素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相较于常规大剂量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减低激素水平,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12年2-11月接收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105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正常剂量25mg/d,B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d,C组患者服用米非司酮最小剂量5mg/d,所有病患需在月经开始第3天服用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分析3组患者在服用药物前后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 3组子宫肌瘤体积以及子宫体积治疗后与治疗前均有缩小,治疗后B组与A、C组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都表现为正常.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佳,在临床应用中是不错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3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66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给予米非司酮口服10mg/d,同时口服三苯氧胺10mg/次,每日2次,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64例,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剂量与服药方法同观察组,同时给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雌、孕激素,血红蛋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血红蛋白均上升,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较治疗前均缩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和肌瘤大小指标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血红蛋白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三苯氧胺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三苯氧胺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 10 0例随机分两组 ,每组 5 0例。A组 :口服米非司酮 10 mg,每日 1次 ,三苯氧胺 10 m g,每日 2次 ,连服 90 d;B组 :米非司酮 10 mg,每日 1次 ,连服 90 d。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闭经。两组治疗后经量减少 ,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两组间有差异显著性 (P<0 .0 1) ,A组经量减少和子宫肌瘤的体积缩小明显。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近绝经期子宫肌瘤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16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米非司酮组,81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mo.B组:米非司酮配伍甲基睾丸素组,81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mo,同时口服甲基睾丸素5mg,1次/d,连服6mo.全部贫血病例辅以硫酸亚铁、维生素C治疗.治疗前和服药6mo后1wk内由专人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三维径线,同时予清宫并行子宫内膜病检.服药前及停药后1wk内测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并记录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两组治疗后,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缩小,血红蛋白上升.治疗后A组35.8%进入绝经期,B组75.3%进入绝经期.治疗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不良反应类似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小剂量甲基睾丸素治疗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GnRH-a组(A组)患者每次于月经来潮第1~3天在腹部前壁皮肤皮下注射GnRH-a 3.75 mg,之后每月重复注射1次,每次3.75 mg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B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2.5 mg,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A组缩小20%以上者38例(88.37%),B组缩小20%以上者41例(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GnRH-a对子宫肌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3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B组3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C组30例,每日口服米非司酮25mg。全部患者均从月经周期第2天开始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及3个月后用B超测量子宫及肌瘤体积;抽血检查血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用药3个月后,3组患者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生殖激素FSH、LH、E2和P用药前后对比,激素平均水平下降,尤其以E2和P下降明显,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以肌瘤体积缩小20%作为疗效判别指标,则A、B、C组有效率分别为76.66%(23/30)、70.00%(21/30)和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与剂量关系不密切,每日口服米非司酮12.5mg可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5.
何晓芳 《海峡药学》2011,23(10):152-15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50例单发子宫肌瘤的患者自月经第三~五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用3个月,观察服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用B超测定子宫及肌瘤体积并测定用药前后卵泡期静脉血E2、P水平。结果42例患者出现闭经,13例痛经患者用药后症状缓解,所有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均得到纠正。用药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缩小(P〈0.05)。静脉血E2P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小子宫及肌瘤的体积。降低血清雌孕激素水平,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62-65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血清E2、LH、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B组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30mg/d,疗程6个月;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宫瘤消胶囊3粒/次,3次/d,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水平和不良反应,并对两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2、LH、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E2、LH、P水平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减少的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92.5%;B组总有效率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12.5%、1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与非米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缩小肌瘤体积,降低性激素水平,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子宫肌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参照组选择醋酸曲普瑞林治疗,研究组选择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时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瘤体积、子宫体积、月经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肌瘤体积(32.58±12.64)cm3、子宫体积(104.75±28.79)cm3均小于参照组的(45.57±15.03)、(121.34±32.85)cm3,月经时长(6.54±1.20)d短于参照组的(8.77±1.1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中,米非司酮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可以进一步缩小肌瘤及子宫体积,而且还更有助于其月经时长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2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给予米非司酮组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治疗后子宫体积、肿瘤体积和肿瘤缩小范围进行研究。结果GnRH—a组治疗后,肌瘤体积均缩小70%以上;米非司酮组连续治疗后,肌瘤体积均缩小71.5%以上。结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轻,停药后肌瘤复发率较低,更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64例,A组单纯米非司酮25mg,1次/d,B组口服消结安胶囊,每次2粒,3次/d,联合服用米非司酮25mg,隔日一次。两组均在月经干净后5~7d服用,10~15d为1周期,连用3~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子宫肌瘤大小及临床变化。结果 B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最大肌瘤体积缩小效果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结安配伍米非司酮周期性治疗子宫肌瘤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米非司组,且副反应小,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è将9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分为两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索,米非司酮10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B超观察用药前后子宫与肌瘤体积变化,监测用药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下腹部胀痛及贫血等得以纠正.用药后较用药前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有所降低,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均缩小,以A组效果明显,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良反应主要是更年期综合征表现,均不严重,不需处理.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甲基睾丸素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较安全而有效的保守疗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