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诱导,为糖尿病患者实施细胞移植治疗建立基础。方法将胚胎干细胞(ESC)在成纤维细胞(MEF)饲养层上扩增后脱离饲养层,让ESC自发分化成拟胚体(EB),再将EB诱导为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NPC),最后将NPC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IPC)。结果ESC在MEF饲养层上扩增4d后,在悬浮培养状态下自发分化为EB。将EB在NPC选择性培养基中做贴壁培养后,ESC先分化为上皮样细胞,再分化为神经细胞样细胞。经过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在经过NPC培养基诱导4d的细胞,nestin阳性细胞占86.5%。nestin阳性细胞在IPC选择性培养基中诱导5~6d后,可分化成胰岛素分泌细胞。结论ESC来源的nestin阳性细胞既可以分化为NPC,也可以分化为IPC。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横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并了解该细胞是否具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方法从健康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通过传代对细胞进行纯化和扩增.采用两期诱导方案,用诱导液1使BMSCs向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分化;用诱导液2使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用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后上清中胰岛素的量.结果BMSCs经第一期诱导5d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经两期,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糖反应性较弱.结论健康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且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葡萄糖是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分化后胰岛素分泌细胞数量及分泌能力相关。 目的:对比不同浓度葡萄糖诱导下,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 方法:使用胶原酶Ⅴ及Ficoll-400分离及纯化Wistar大鼠胰腺上皮细胞,获取胰腺导管干细胞,将干细胞分为10组,体外培养、增殖及分化形成胰岛素分泌细胞。各组在含有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分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胰腺导管干细胞,光化学发光法检测分化出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 结果与结论: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30.6 mmol/L组细胞的刺激指数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葡萄糖浓度为15.6,20.6,25.6 mmol/L组细胞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其他组(P < 0.05),但这3组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胰腺导管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实验中,当分化时培养液所含葡萄糖浓度为20.6~25.6 mmol/L时,所得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包括部分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供体来源的匮乏及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极大地阻碍了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最有希望的来源是从干细胞诱导分化出大量可供移植的胰岛细胞,但目前胰腺干细胞转分化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寻找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合适的细胞来源。方法: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以添加有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烟酰胺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不同时间取样本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检测第1,16天时CK-19、PDX-1免疫化学染色变化并以半定量RT-PCR检测第1,16天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表达情况,21d时行双硫腙染色实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释放实验以检验胰岛样细胞的生理功能。结果与结论:分离第1天,大部分细胞CK-19染色阳性,偶可见PDX-1阳性细胞,16d后,CK-19阳性细胞快速增殖形成细胞团,大部分细胞PDX-1染色阳性;RT-PCR显示培养细胞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达明显增强,分别增加了5.4倍和6.1倍(P0.01);21d时胰岛样细胞团更加成熟,双硫腙着色阳性,且对高糖(15mmol/L)刺激的胰岛素释放较低糖(5.6mmol/L)时增加了1.6倍(P0.05)。提示小鼠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增殖,并具有干细胞潜能,可转分化胰岛素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乳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定向诱导成产胰岛素细胞过程中,检测胰十二指肠同源性盒因子1(PDX-1)和nestin的表达。方法通过细胞培养方法分离培养MSC,加入10μg/L人表皮生长因子(EGF)、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10μg/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10μg/L人B细胞调节素、20 mmol/L烟酰胺和20 g/L B27进行诱导。诱导后,采用反转录PCR检测胰岛素、PDX-1和nestin的mRNA的表达,并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PDX-1和nestin蛋白表达。结果在乳鼠MSC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过程中,胰岛素和PDX-1 mRNA的表达上调,nestin mRNA表达下降;nestin、PDX-1和胰岛素蛋白能在产胰岛素细胞中共表达。结论 MSC可以定向诱导而表达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适宜浓度。方法: 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体外培养。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DMSO,A组)和TSA干预组(25 nmol/L,B组;50 nmol/L,C组;100 nmol/L,D组;200 nmol/L,E组)。各组分两阶段用相应的培养基培养10 d后进行检测。双硫腙染色鉴定各组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各组的胰岛素分泌,比较各组胰岛素平均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素的分泌量。结果: TSA作用10 d能够诱导C57BL/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分泌胰岛素。 B组胰岛素染色阳性面积、阳性率、胰岛素染色积分吸光度以及胰岛素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其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随着各干预组TSA浓度的升高,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B组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SA处理10 d能诱导C57BL/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并且25 nmol/L为TSA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稳定可重复的骨骼肌细胞离体胰岛素抵抗模型,促进胰岛素抵抗病理机制的探索及药物的研发与筛选。方法:采用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C2C12为研究对象,分别以正常分化液及含40和60 mmol/L葡萄糖的分化液诱导分化,每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对细胞汇聚、融合和形成多核肌管的影响;分别在分化1、3、5和7 d后应用2-NBDG法检测不同处理对细胞基础糖摄取和胰岛素刺激糖摄取的影响;在分化5 d和7 d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干预对葡萄糖转运子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化5 d后应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不同干预对GLUT4蛋白分布的影响。结果:形态学结果显示,经60 mmol/L葡萄糖(高糖)处理3 d后明显抑制C2C12细胞的生长分化;葡萄糖摄取结果表明高糖处理5 d和7 d后均明显抑制C2C12的基础糖摄取和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P0.01),且处理5 d后胰岛素刺激的糖摄取与基础糖摄取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高糖处理5 d和7 d后,胰岛素刺激的GLUT4表达与基础GLUT4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免疫荧光组化检测结果表明高糖处理5 d后明显减少C2C12细胞胞膜上GLUT4蛋白分布水平(P0.01)。40 mmol/L葡萄糖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效果不如60 mmol/L葡萄糖明显和稳定。结论:通过高糖刺激可成功构建较为稳定的小鼠骨骼肌细胞离体胰岛素抵抗模型,以60 mmol/L葡萄糖刺激5 d效果最好,通过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基础和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和GLUT4蛋白表达与分布能较好地评价骨骼肌细胞离体胰岛素抵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较好的方法。 方法 大鼠胰腺提取物和尼克酰胺分别诱导小鼠的BMSCs分化,经免疫组织化学、双硫腙染色、放射免疫学方法和RT-PCR技术(Ins-1、Ins-2、Glut-2、GK)鉴定两种诱导方法诱导细胞的分化程度。 结果 两种方法诱导后的细胞均可以表达胰岛素。双硫腙染色和胰岛素免疫组织化学的染色结果发现,两种分化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放射免疫学检测胰岛素及C肽片段:两种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的胰岛素随25mmol/L葡萄糖刺激时间的延长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曲线有明显差别,尼克酰胺分化的小鼠BMSCs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IPCs)与正常小鼠胰岛细胞的曲线一致性欠佳,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分化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产生细胞的分泌曲线一致性很好。尼克酰胺分化后的细胞不能产生C肽片段,而大鼠胰腺损伤提取物能够表达C肽片段。RT-PCR结果显示,尼克酰胺与大鼠胰腺提取物均可以表达胰岛细胞相关的几个mRNA(Ins-1、Ins-2、Glut-2、GK)。 结论 大鼠胰腺提取物与尼克酰胺相比,可能是一种较好的诱导BMSCs分化成熟产生胰岛素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胰十二指肠同源框因子-1(Pdx1)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采用携带Pdx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MSCs 7d,联合细胞因子分阶段诱导分化。RT-PCR及Westernblot、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胰岛素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化学发光法检测诱导后细胞培养液上清中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素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诱导转入Pdx1基因的人脐带MSCs后,梭形细胞聚集形成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胞浆呈亮红色;诱导后的细胞表达Pdx1、胰岛素、C肽和葡萄糖转运体2基因;诱导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并且在高糖作用后,胰岛素和C肽分泌增加;诱导后胰岛素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1.61±4.83)%。结果表明,Pdx1修饰人脐带MSCs在体外能够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尼克酰胺、β-细胞调节素(betacellulin)、bFGF、HGF诱导人脐血CD34 细胞向胰岛细胞的分化.方法 用磁性细胞分选试剂盒(MACS)分离出CD34 细胞后在含5?S,1×ITS,4.7mg/L亚油酸,10-4mol/L 2-磷酸抗坏血酸的低糖型DMEM中培养,扩增后于培养第5d加入尼克酰胺、betacellulin、bFGF、HGF进行诱导,并于诱导14d、24d留取细胞.应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细胞中胰岛细胞标志物,并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胰岛素水平.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34 细胞的平均分离纯度>90%,达到分离要求.RT-PCR检测到诱导后的CD34 细胞表达nestin、ngn3、IPF-1 mRN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诱导的CD34 细胞中出现nestin和insulin阳性表达细胞.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率平均为(9.8±2.7)%.ELISA检测发现诱导组和未诱导组培养液中的insulin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体外联合应用上述因子能诱发脐血CD34 造血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1.
河福金  王健  牛建昭 《解剖科学进展》2001,7(2):156-159,191
肝窦壁细胞是肝脏的非实质细胞 ,对于肝脏的生理和病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肝窦壁细胞的形态、功能及其与肝脏的病理生理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并就肝窦壁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以期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2.
13.
《Immunology today》1994,15(7):312-315
Human T cells express major histocompata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I antigens and adhesion molecules characteristics of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and recent in vitro and in vivo evidence supports and antigen-presenting function for T cells. In this guise, T cells provide downregulatory signals for the immune response by inducing anergy in T cells that have already been activated and cytotoxicity in resting T cells. Here, Werner Pichler and Tony Wyss-Coray suggest that this may represent an important negative mechanism for T-cell homeostas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for unprimed T cell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e triggering requirements of T cells differ for primed and unprimed cells: primed T cells can be triggered to produce lymphokines without viable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s), apparently by crosslinking the T-cell receptor (TCR). Unprimed T cells do, however, require viable APCs and here Jonathan Sprent and Mary Schaefer review what type of cells can carry out this func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APCs for unprimed CD8+ cells.  相似文献   

17.
The mucosal immune system of the intestinal tract is continuously exposed to both potential pathogens and beneficial commensal microorganism.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the ability of the gut to either react or remain tolerant to antigen present in the intestinal lumen. Antigens of the gut commensals are not simply ignored, but rather trigger an active immunosuppressive process, which prevents the outcome of immunopathology.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n update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homeostasi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complex crosstalk between T cells, dendritic cells and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肾癌(RCC)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对RCC的杀伤活性。 方法: 将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经RCC(786-0细胞株)抗原致敏后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实验分3组: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A组),未致敏DC与CIK共培养组(B组),单纯CIK组(C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CIK免疫表型。MTT法检测3组效应细胞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 结果: 效靶比 20∶1 时,A、B、C组对786-0细胞杀伤活性分别为(70.64±8.26)%、(53.40±7.33)%、(46.64±6.01)%,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以前列腺癌PC3细胞作靶细胞对照,A组对786-0及PC3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RCC抗原致敏DC与CIK共培养后的DC-CIK细胞可明显提高CIK细胞对RCC的杀伤特异性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许旺细胞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许旺细胞不易直接获取,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目的:综述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许旺细胞的作用以及各种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的潜能。 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1有关许旺细胞参与神经损伤的修复、干细胞分化为许旺细胞验证及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Schwann cells,nervous system,stem cells”。排除重复性研究,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及其引文。根据纳入标准,收集到29篇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许旺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和营养因子为受损的神经营造了适于修复与再生的微环境,从而促进轴突再生;同时通过增殖及分化等机制围绕新生轴突形成髓鞘。神经修复需要大量许旺细胞的参与,而许旺细胞不易直接获取。研究表明,各种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嵴干细胞和嗅鞘细胞,能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分化为许旺细胞样细胞,为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备受关注。 关键词:许旺细胞;神经系统;再生;修复;干细胞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