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辛属马兜铃科植物,其用法用量历代医家所著不一,现行中国药典、高校教材和临床应用亦存在较大分歧,分析了古今细辛用量的有关文献,旨在探讨细辛用法用量和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细辛的再认识,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细辛在《伤寒杂病论》中的用法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其用法用量问题一直是中医学术界聚焦的热点,长期困惑着中医药临床工作者。该研究从《伤寒杂病论》着手,对其用法用量作初步研究。研究认为,配伍用药得当,煎药次数宜少,煎煮时间宜长,少量多次分服,区分年龄体质,是临床大量使用细辛,且确保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以期对后学者有所裨益。[方法]通过学习郭诚杰教授对细辛的药性及毒性的认识、适应的病症及用法和用量的独到见解,总结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细辛的经验。[结果]郭诚杰教授在辨证用药基础上将细辛应用于痹症、脏寒痹阻证及肺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拓展细辛在乳腺增生病中的外敷应用,配伍时尊崇经方,遣方用药灵活,运用细辛的经验颇为独到,临床每收良效。[结论]郭老应用细辛经验丰富又有创新,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试论仲景用细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仲景<伤寒杂病论>,所用药物160余种,每味药物在其功效、配伍、剂型、用量及煎服方法等方面均有一定法度,无不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其中有关细辛的用法,于临床尤具指导意义.论中所用细辛的方剂<伤寒论>5首,<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15首,除去二书中相重复者2首,共计18首.兹就细辛的使用规律论述如次.  相似文献   

5.
对细辛的用量与超量使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辛的用量,从古至今各书记载多为六分左右,临床上有细辛不过钱之说。“神农本草经”及中国药典一部  相似文献   

6.
细辛的用量临床分析长治市城区医院(046000)许卫生,马晨辉晋城市妇幼保健院王文青细辛,味辛、性温、无毒。入手太阴.足少阴、足厥阴经。功能发表散寒,温肺化饮.祛风止痛。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在用量上.多遵循“细辛不过钱”之说.用时谨小慎微,笔者经多年运...  相似文献   

7.
关于细辛的用量,历代多谓不超过5 g,民谚亦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之说.因而很多医生在临床中均不多用.近代一些中药学将其用量延用至7.5 g.笔者认为,细辛虽有小毒,但如果辨证明确,配伍精当,亦可大剂量应用,未发现不良反应,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国华老中医临证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强调使用时应把握"表里同病而里虚未甚、阳虚外寒"的病机关键。本文从其方证特点、辨证要点、用法用量、随症配伍及现代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附子的临床用法、用量和配伍等因素与安全的相关性.方法:对门诊应用附子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记录附子用量、煎服方法、配伍、处方组成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追踪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附子不良反应事件与煎煮方法、煎煮时间相关(P<0.01).甘草和干姜并非附子必需的安全性配伍药物:附子与半夏可以配伍应用;附子与细辛配伍应用,则有增加附子毒性的可能.结论:适当的剂量以及合理的煎煮方法、煎煮时间、药物配伍,是避免附子不良反应的关键因素,临床应用附子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产地、性状鉴定、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来描述北细辛,最后总结北细辛在临床上具有多种治疗作用,但因其有毒性,所以用量因病情而异,且与剂型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中医界对细辛的用量问题多有争论,中医临床中有“辛不过钱”的训诫,甚至在民间也都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警戒临床对细辛的用量当以小量(现代多以1钱做3g衡量)为慎。而中医最早的药学类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本将细辛列为上品,即可长服、久服,可延年益寿的一类无毒药物,因此,许多医家对此也提出了疑问,如张隐庵认为:“辛香之药岂能闭气?上品无毒之药何不可多用……学者不详察而遵信之,伊黄之门终身不能人矣。”张锡纯亦认为“二钱非不可用”。很多医家在临床应用时也并不局限于“辛不过钱”。  相似文献   

12.
细辛临床剂量之探讨苏临庆(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330006)刘能俊(江西中医学院药学系330006)关键词细辛,用量细辛,辛烈窜透,其用途较多,然而古人对其剂量有“不过钱”之说(1钱=3.125g)。因此用细辛者,多持审慎态度,导致其治疗上发挥不了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棕榈子的用法用量,促进棕榈子中药饮片标准的统一,为提高现代中医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历史佐证。方法 运用描述统计分析法,描述分析各地方标准用法用量项差异具体情况。运用文献检索法,查阅方剂资料,包括主治疾病、用法用量及药物频次统计等,并对棕榈子用量进行古今折算。结果 棕榈子炮制方法采用煅制,用法以煎汤为主,古今折算单次用量范围3.73~11.19 g为宜,具有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的功效,治泻痢、泄泻、痢疾、痔血、崩漏带下、鼻洪吐血、衄血、胎动不安等病症。结论 棕榈子用法用量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可进一步深入到药学实验研究中,以期促进中医临床用药研发。  相似文献   

14.
细辛注射液     
本品为细辛经水蒸汽蒸馏而制取的无色澄明体,每毫升内含原生药一克。处方:细辛500克,吐温-80 10毫升,共制500毫升。制法:取细辛切碎,洗净,加水浸泡一小时后放入蒸馏器内。先收集蒸馏液1500至2000毫升,然后再把蒸馏液放入蒸馏器内,进行重蒸馏。收采重蒸馏液500毫升,加入吐温-80,经过滤后灌封,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灯检无异物,PH值:6-6.5为合格。主治:神经性头疼、牙疼等。用法与用量:肌肉注射或穴位封闭,每次一毫升。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文献、基原、异名、分布及民族民间用法等方面,分析了灯盏细辛的民族民间用药状况,为灯盏细辛的民族药物学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细辛用量的变化看中药用量有以下特点:剂量不同,功效有别;体质、年龄、性别、病情不同,用量大异;方剂配伍、剂型不同,用量悬殊;药物的质量及特性不同,用量不同;以有效量及现代药理研究论,用量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合理使用细辛用量可提高治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季果熟期采挖,除去泥沙,全草入药,阴干、生用细辛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等功效。《本草正义》:“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古今医家用细辛为小剂量,故有“细辛不过钱”之说,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细辛的用量为1-3g。笔者在临床应用中对细辛的用量略有心得:1中风后之半身不遂患者李某,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剖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配用细辛的典型方剂:麻黄细辛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乌梅丸、三黄汤、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赤丸和小青龙汤,阐明了细辛在祛寒邪、主痹证、通血脉和化水饮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中可体会出“方书之祖”制方遣药的精湛性,确不愧为后世制方的规矩准绳;最后根据仲景对细辛的用量之重,与现代重量相折算,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雄辩地说明了细辛在汤剂中可重用的机理所在和治疗意义,为临床重用细辛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另外,还指出了临床大剂量使用细辛时,切不可“·单·用·末”冲服,及与它药配伍煎服时,亦需先煎、久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双柏散治疗效果,促进双柏散的临床合理使用。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双柏散临床应用、用法用量、药用辅料、不良反应、化学物质基础进行综述。结果双柏散在临床应用范围广,且疗效显著;双柏散由粉剂制成糊剂时可使用蜂蜜、水、醋、凡士林、酒等不同辅料敷贴于患处;双柏散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过敏反应;调制辅料、外敷剂量、每次外敷时间、用药疗程未明确统一;未见报道不同用法用量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结论双柏散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为明确不同用法用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药品说明书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临床应用的药品说明书进行用法用量项目考察.结果 与结论部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目存在问题,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全面,准确,有利于安全、有效地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