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臂丛神经麻痹20例(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康复仪刺激受累肌肉,并随访观察18~58个月.与单纯神经松解术组17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康复组肩、肘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神经松解术组(P<0.01).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是臂丛神经麻痹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励建安 《现代康复》1999,3(4):387-387
5.3.4呼吸肌疲劳:肌肉疲劳可分为低频疲劳和高频疲劳。低频疲劳是指低频电刺激(1Hz-3Hz)所产生的收缩力下降.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高频疲劳是指高频电刺激(50Hz~100Hz)造成的疲劳,一般认为与肌肉代谢有关。其中低频疲劳的临床意义较大。CHF患踏车运动后可迅速发生最大呼气压和吸气压降低。采用膈神经电刺激的方法.发现健康人和CHF患在最大运动时最大吸气和呼气压均显降低.但跨膈无显改变.CHF患有明显呼吸辅助肌氧化不足,但未见低频疲劳。因此最大呼吸压力降低或许与主观动机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频电刺激治疗Bell‘s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频电刺激治疗Bell’s麻痹王兴林,金淑珍,刘东新,谢庆茹,肖红雨Bell’s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面部肌肉解剖学特点,将14块面部表情肌分为主要功能及次要功能,根据肌肉的位置及大小,用中频电刺激面部主要肌肉运动点治疗而神经麻痹,并做了随访...  相似文献   

4.
1 EMG用于识别麻痹肌肉疲劳因为人体的肌肉 骨骼系统通常被认为是动态的 ,它的未知数要大于对等的已知数 ,所以当要确定在体的某一肌肉的肌力大小时 ,往往被认为是不确定的。而在功能性电刺激激活的麻痹肢体中 ,可成为动态可确定的 ,麻痹肢体的肌肉是与意识控制相隔离的 ,其非零的有效肌力只能是受到刺激所激活的那些肌肉。在这种特殊的情形之下 ,可以从外部测得的力矩 ,以及这些直接相对应肌肉的输出特征参数 (结果 )与其它性质的数据 (如代谢或肌电 ) ,从它们的相关性中计算出实际的肌力〔1〕。而要弄清受刺激过程中肌力与EMG活动…  相似文献   

5.
背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已被证实能用于治疗受损肌肉,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保持肌肉蛋白合成。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参数选择及临床评价存在争议。目的:从临床应用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力康复的效果。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不同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术后肌力恢复的文章,英文检索词"ACL,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神经肌肉电刺激"。共检索到92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0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肌力、增加运动范围、减轻水肿、减缓萎缩、促进组织愈合以及缓解疼痛,对肌肉酶活性也能产生积极影响,亦可提高患者等速肌力。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肌力康复的参数设置差异较大,需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中药理疗方法恢复大强度运动训练后发生的运动性关节疲劳的血液流变特性变化.方法 将动物分为对照组与恢复组,采用电刺激3周大强度运动训练模型.结果 在大强度运动训练第3周时恢复组较对照组的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全血表观粘度、纤维蛋白原有改善.结论 大强度训练后发生的运动性关节疲劳的血液流变特性有异常改变,而中药理疗可改善大强度运动训练过程中血液流变特性,有利于关节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发病4 周内、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且患侧腕背伸时所测收缩肌电值=基础肌电值的患者60 例,分为2 组:对照组(n=30)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治疗组(n=30)应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共治疗4 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 应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 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00),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即使于发病早期,未检测到肌肉收缩肌电值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8.
对79例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肌肉瘫痪和运动单位功能障碍应用4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进行治疗,66例临床痊愈,13例明显好转。其中21例系上运动神经元瘫痪,15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运动单位功能障碍58例,51例痊愈。功能性电刺激的治疗作用机制,除适应肌肉“募集作用”和“募集次序”以增强患肢肌力外,尚需作进一步探索。从对下运动神经元有良好作用看来,提示功能性电刺激对下运动神经和运动单位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及3个月时,观察组House Brackmann评定达Ⅱ级以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比较,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可通过激活一组特定的神经纤维,通常为外周神经纤维,来诱发运动性反应,即肌肉收缩。电刺激的应用可分为功能性和治疗性二大类,功能性电刺激主要用于运动或功能的恢复而治疗性电刺激主要用于防止致残过程加重。在对18例神经根病变后伴有股四头肌或胫前肌肌力减退的病人采用FES治疗,电刺激参数为20Hz的双向方波,波宽225μs,调制波上升时间3s,脉冲幅度逐渐增加到耐  相似文献   

11.
<正> 应用某些不同参数的电流刺激正常或失神经支配肌肉,使其收缩以达到某一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电运动刺激(Electro-MotorStimulation,EMS)疗法。电刺激神经肌肉常用于肌肉再训练、防止和延缓肌萎缩、降低肌痉挛及防止肌挛缩等。在功能性电刺激领域内,电运动刺激已得到较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有关电运动刺激在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排列表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1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2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训练方法上加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3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但观察组提高最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偏瘫上肢功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择发病在 4周内的脑卒中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例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神经肌肉促进技术、ADL功能训练 ,治疗组还应用AM 80 0型神经网络重建仪 ,对瘫侧腕伸肌群进行 4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腕背伸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 ,伸腕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腕伸肌力于每次治疗前后均给予测评并记录。此外FMA上肢运动功能积分 ,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 ,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给予评定。结果 治疗后各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 ,经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经方差分析 ,差异也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 ,上肢运动和功能恢复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横向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对男排运动员疲劳性胫痛、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横向弹性的影响。 方法:16名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训练后于胫骨前肌采用低频电刺激放松肌肉,对照组休息不做处理。采用Myotonometer肌肉状态测试系统于训练前、训练后和治疗后(休息后)测量队员左侧胫骨前肌静息状态横向弹性。 结果:训练后,两组静息状态下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均显著下移,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显著减少;治疗后(对照组为休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胫骨前肌压力-位移曲线明显上升,AUC显著增加,但治疗组压力-位移曲线与AUC的改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低频电刺激能显著增加患疲劳性胫痛的男排运动员胫骨前肌静息状态下的横向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腕背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应用AM800型神经功能重建仪对患侧上肢腕背伸肌群进行20min/d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入院24h内和治疗后12周分别对两组的最大肌电幅度、腕背伸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定法及改良Barthel(MBI)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及腕背伸活动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肌电触发神经肌肉刺激的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 肌肉无力或瘫痪可能发生在脑损伤、中风或脊髓损伤之后,不管这些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如何,受累肌肉能被适用的电流所刺激。电刺激肌肉有助于保持肌力,减轻疲劳,保持受累关节的活动性,当精心地安排刺激时间时(Lieber 等,1988),可以增进肢体功能。实施电刺激可以用表面电极,或用手术植入电极。表面电极置于覆盖肌肉的皮肤上或靠近相应的运动神经。手术植入电极直接置于肌筋膜上,或环绕运动神经周围.表面电极足以剌激浅表肌肉(即四头肌)或浅表神经(即腓总神经),这些部位低强度电流就足够了,并且其运动点的位置容易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肌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比较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前后的肌电变化。方法:4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超短波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共观察140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的募集型,传导潜伏期值等变化对比。结果:治疗前后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超短波治疗后肌电变化结果显示明显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中风并单侧肩关节半脱位患者5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应用二种方案的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观察电刺激对肩关节半脱位、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治疗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P<0.05).结论一定参数的电刺激可用于中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及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正> 有关电刺激对骨骼肌肌力的影响的文章已发表不少,其中最令人注目的可能是苏联学者 Kots 的报道。他发现肌肉电刺激是增强健康人及患者肌力的有效方法,其效果比单纯运动练习显著。认为在同一肌肉内,电刺激时比主动运动时有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并进一步宣称高强度电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比最大主动收缩还强10~30%,但重复Kots 的试验的其他作者未能得到此等结果。其他作者虽然也普遍发现电刺激能增强健康人的肌力,但并不比单纯的主动运动更有效。Rcmero 等发现电刺激使31%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