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莫永鑫  谢平 《海峡药学》2012,24(4):168-16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4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营养支持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适当应用抗生素、抗酸剂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奥曲肽)25μg.h-1持续静脉滴注,症状好转后改生长抑素0.1mg,皮下注射,每8h一次。结果观察组胃肠减压量(243.28±56.23)mL·d-1、腹痛腹胀缓解时间(2.34±1.56)d、肛门排气时间(3.54±1.83)d、住院时间(7.12±3.26)d少于对照组的(352.67±69.90)mL·d-1、(3.65±2.03)天、(4.98±2.04)天(、10.34±4.12)天,观察组总有效97.14%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3例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疼痛,可耐受,无需进行特殊处理。结论生长抑素可迅速改善粘连性肠梗阻引起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粘连性肠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胡满棉 《中国药业》2012,21(13):74-75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25μ/h微量泵静脉注入。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疗程第3天、第5天肌酸激酶水平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更好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97年2月~2001年9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3例,其中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3例。生长抑素具有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梗阻缓解率,降低再次手术率的优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亚男  侯卫学  刘庆华 《河北医药》2012,34(17):2662-266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所致的肠梗阻,见于腹部手术,炎症和创伤后,随腹部手术增多,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占肠梗阻病例的32%~44%,病死率高达8%~13%[1].多发生于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常反复发作,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怀疑绞窄性肠梗阻者应再次手术.我院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石蜡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2012年07月—2014年07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名称设定为D1组(观察组65例)以及D2组(对照组65例)。D1组:临床选择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的方法进行治疗;D2组:临床选择鼻胃管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患者胃肠减压量、患者腹胀痛缓解时间以及排气恢复时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所有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D1组明显高于D2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P<0.05);在腹胀痛缓解时间方面、胃肠减压量以及恢复排气时间几方面,D1组明显优于D2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P<0.05)。结论 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选择生长抑素+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能够发挥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有效改善,最终成功提高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64例进行研究,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和对照组(采用鼻胃管治疗),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腹胀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恢复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0%、腹胀痛缓解时间为(3.81±1.02)d、胃肠减压量为(679.15±86.13)m L/d、恢复排气时间为(4.62±0.81)d,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8.53±2.02)d、(581.32±76.15)m L/d和(7.96±2.11)d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疾病临床上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总计83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生长抑素组4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灌肠等,生长抑素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生长抑素3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首次5min慢速冲击注射0.25mg,后持续滴注速度为0.25mg/h)。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胃管拔除时间、中转开腹率,另两组均于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监测血清谷氨酰胺(GLN)、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水平,从而判断肠屏障功能恢复水平。结果两组在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禁食时间、住院天数、平均每日胃肠减压量、中转开腹率、胃管拔除时间、GLN恢复水平、WBC、DAO、MDA下降程度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加用生长抑素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中转开腹率,并能够尽快地恢复肠道屏障。  相似文献   

8.
理气宽肠汤预防粘连性肠梗阻术后再粘连4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平  徐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719-172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缺乏特效的预防方法。我们于1990年1月~2004年9月采用“理气宽肠汤”灌肠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汪海 《海峡药学》2013,25(5):138-139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4例,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解痉止痛、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内科保守治疗。生长抑素组在此基础上予生长抑素注射液0.1mg皮下注射,每8h 1次,直至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或中转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中转外科手术率,并随访观察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生长抑素组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组中转外科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6,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生长抑素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3,P<0.01)。结论生长抑素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缩短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中转外科手术率;同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预防粘连性肠梗阻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生长抑素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术后腹胀、恢复排气等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恢复排气及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更优(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用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各项症状,加速其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22例术后粘连性绞窄性肠梗阻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生长抑素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症引起的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6例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入院日期均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之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在禁食减压、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生长抑素;对照组患者11例,只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减压引流量及血浆蛋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生长抑素在治疗结直肠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所有患者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如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出现肠狭窄的情况时,则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特殊的护理。结果 86例患者中,有60例患者在给予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占69.77%;其余26例患者均采用再次的手术治疗,再次手术后,24例患者痊愈出院,占27.91%,2例患者发生死亡,占2.33%。结论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并可以确定非手术治疗及再次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梁建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32-1632
笔者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单纯肠梗阻11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小剂量乳糖酸红霉素、小承气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常规保守治疗;治疗1组加用生长抑素;治疗2组加用小承气汤和小剂量乳糖酸红霉素;治疗3组加用生长抑素、小承气汤及小剂量乳糖酸红霉素。比较治疗72 h后的效果。结果 3个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3组疗效最佳,肠梗阻恢复再通所需时间比其余各组明显缩短。结论加用生长抑素、小剂量乳糖酸红霉素和小承气汤明显提高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近期确诊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6例,在自愿的前提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实验组40例行联合中医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5~20d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征积分表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对照组的中医病症积分表分别为(9.6±1.4)分、(12.9±2.5)分,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郑东升 《中国新医药》2004,3(5):108-108
自1992年1月开始至2000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术后肠粘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肠减压量、腹围缩小量、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肠梗阻导管可减少胃肠减压量及腹围缩小量,缩短呕吐停止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及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后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9例术后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9例患者均治愈,未发生肠外瘘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治疗13例中2例发生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论 腹腔术后可出现肠梗阻,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