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文曾报导大剂量辐射损伤时,小鼠小肠组织中胆碱酯酶活性明显降低,乙酰胆碱大量蓄积并引起严重的小肠运动功能紊乱。我们的实验还表明,辐射引起的小肠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和胆碱酯酶活性以及小肠运动功能变化随射线种类、照射剂量和照射后的时间而异。这种照射后小肠运动功能紊乱程度与小肠组织中乙酰胆碱含量改  相似文献   

2.
rhIL-11对中子照射小鼠肠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中子照射小鼠小肠上皮损伤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变中子照射小鼠模型,观察rhIL-11对照射后小鼠小肠上皮形态、隐窝细胞坏死和细胞增生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rhIL-11治疗和预防给药可通过促进小肠隐窝细胞增殖使肠损伤得到迅速修复。照射后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rhIL-11治疗可明显提高S期细胞比例。结论rhIL-11对中子照射小鼠小肠损伤具有防护作用,并能够影响细胞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往工作表明,钴-60丙线照射明显抑制胃排空,抑制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剧。800拉德照后第3天胃半量排空时间(t1/2)可达正常10倍以上。目前认为,中子的辐射生物效应一般较丙线为重,E1Y及Ross(1947)首次报导了中子照射可引起大鼠胃排空延缓。Turner等对比观察快中子15—37拉德及X线50—100拉德照射对大鼠胃排空的抑制效应,证明其RBE=2.9,但Woo-dward等未能观察到中子与X线对胃排空效应的明显差异。迄今文献中尚未见到有关中子与丙线所致胃排空效应的对比研究。本  相似文献   

4.
电离辐射引起动物小肠运动功能改变曾有过一些报道。我们过去在整体动物研究中观察到照射后肠道各部位运动功能紊乱程度并不一致,各段肠道收缩和舒张也很不协调,这可能是肠套迭产生的原因。迄今为止,虽然对射线引起的小肠运动功能改变在整体动物肠道上已进行过一些观察,但是不同照射剂量和照后不同时间与小肠运动功能改变的关系尚需进一步加以阐明。本研究选用三种不同剂量丙线对小鼠进行一次全身照射,并在照后不同时间观察离体空肠的自发性运动变化,为分析射线引起的小肠运动功能紊乱与肠套迭形成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离辐射后动物小肠组织中乙酰胆硷(Ach)含量增高可能是引起肠道运动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研究照射后肠道组织中ACh含量变化对于阐明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原因及其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正常情况下,小肠组织中胆硷乙酰转移酶(ChAT)和胆硷酯酶(ChE)活性是维持ACh含量恒定的主要因素。Conard曾报道X线600rad照射后的大鼠小肠组织中ChE活性降低到40%。我们也观察到丙线照射后小鼠小肠组织中ChE活性降低到40—50%,而ACh含量却大幅度增高,但是ChE活性降低和ACh含量增高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过去研究指出,小鼠经γ 线或中子一定剂量照射后小肠Ach含量增高,ChE活力下降,5-HT含量也有增加。这些观察指标在中子照射后的变化均比髓γ 线照射组严重。本文着重观察预防药WR-2721对经不周剂量Y线和中子照射后上述指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们曾报导了~(60)钴丙线1000拉德照射对小鼠空肠隐窝细胞周期的影响和WR-2721的防护作用。本文报导丙线不同剂量照射后隐窝细胞周期各时间参数的变化,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小鼠受超致死剂量全身中子-γ线照射后,由于小肠隐窝细胞对辐射高度敏感,在受照射后数小时内就可观察到隐窝细胞分裂减少或停止,隐窝萎缩,绒毛脱落等。有人将大剂量照射后3—5天内发生的动物早期死亡与射线引起的早期胃肠损伤相联系,并称之为“胃肠型死亡”。隐窝干细胞是小肠隐窝存活、增生的基础,隐窝干细胞具有较强的亚致死损伤修复能力,因而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射损伤后隐窝数量很快增加,促  相似文献   

9.
小鼠经不同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致死效应和辐射敏感组织损伤程度都与混合照射时中子所占比例密切相关,中子比例越高损伤效应越重。WR-2721的辐射防护效果也和中子比例呈直线负相关。那么,对辐射损伤有治疗作用的措施,对混合照射小鼠的效价是否也呈现上述相似的规律性?研究这些问题对混合照射所致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将是有益的。骨髓移植对极重度造血型和轻度肠型急性放射病有一定疗效。中子照射小鼠输注或屏蔽骨髓也有一定保护效果。反应堆临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采用输注骨髓细胞或屏蔽造血组织照射腹部的方法,探讨在大剂量照射后造血组织对早期肠道损伤的作用.结果表明,输注骨髓细胞对受~(60)Co-γ线12Gy和10Gy照射小鼠的小肠重量减轻及隐窝活存率都没有明显影响.小鼠经14GyX线全身照射或照射腹部后,肠上皮细胞的减少及隐窝有丝分裂受抑制的程度相似,没有观察到由于屏蔽自身造血组织而减轻肠道的损伤.提示,在大剂量照射时,肠道的损伤主要取决于射线的直接作用并与照射剂量有关,而造血组织对它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造血组织对辐射甚为敏感,狗受一定剂量丙线照射后,外周血某些指标的变化是相当显著的,不同照射剂量之间的变化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外周血某些指标的测定常作为研究急性放射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中子及γ射线照射对肠黏膜免疫组织损伤的病理特点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及γ射线照射350只BALB/c小鼠,于照后6h、12h、1~5d、7d、14d、21d及28d活杀取全肠,经光镜、电镜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技术研究肠黏膜免疫组织的病理变化及淋巴细胞死亡方式。结果 中子照后肠免疫组织的基本病变为淋巴细胞变性、凋亡、坏死及数目减少,中子4.0及5.5y照射后未见明显再生,2.5Gy组则见再生修复现象,且呈剂量相关性;中子2.5Gy照后6h~3d,黏膜内及下淋巴组织中淋巴细胞逐渐减少,核固缩及大量核碎片形成,3d时淋巴组织中仅残留间质细胞,隐窝细胞见再生。5d时淋巴组织始见增生,至照后21d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γ射线照射后基本病变与中子类似,5.5Gy组见再生恢复,而12.0Gy组未见明显再生。原位末端标记显示各照射组于照射后6h肠黏膜免疫组织中凋亡的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尤以中子4.0Gy和了射线12.0Gy更为明显。结论 2.5~5.5Gy中子及5.5~12.OGyγ射线照射均可致明显肠壁淋巴组织损伤,且在相同剂量下,中子对免疫组织损伤重于γ射线;免疫组织损伤重,且恢复慢;4.0Gy以上中子照射多见淋巴细胞坏死,而5.5~12.0Gyγ射线则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肠组织中EGF和EGFR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射线照射,于照后6h、12h及1、2、3、4、5、7、10、14、21、28天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EGF和EGFR在肠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肠黏膜上皮和隐窝细胞浆内EGF及EGFR表达在2.5Gy中子照后1天内增强,1~2天减少,3~7天增多,5天达高峰,14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平;4.0、5.5Gy中子及12Gy γ射线照射后6h增多,12h-4天进行性减少;5.5Gyγ射线照射后3天内增加,3天达高峰,5天后逐渐恢复。结论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肠内源性EGF及EGFR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造血损伤和修复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子对造血系统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其作用是肯定的。但是关于中子引起造血损伤和修复特点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整,尤其对照射后的恢复问题尚有争议。因此,进一步系统地比较研究中子和γ线照射后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特点,对了解两种射线作用的异同,估计中子照射动物可能治疗的潜力都是有益的。本文报道了裂变中子和γ线照射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敏感性,骨髓CFU-S和GM-CFU-C的再殖能力,以及骨髓有核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改变,藉以了解造血系统损伤和修复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动物:LACA成年健康雄性小鼠,1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中子和~(60)Co γ线照射后狗骨髓的损伤和恢复。结果表明,中子1.17Gy照射后第4,10,18和28天,骨髓有核细胞数都比相似剂量γ线照射后少,骨髓细胞分裂抑制也更严重。中子在大动物体内剂量分布特点应引起注意。中子单侧照射后,狗体两侧造血组织的效应差别甚大,靠近放射源一侧损伤明显比远侧重,恢复也较慢。  相似文献   

16.
较大剂量照射后,在急性放射病的病程中,由于胃肠道的损伤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常常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比较而言,肠上皮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很高,但肠上皮细胞的再生潜力很大,更新速度也很快。因此,深入掌握肠上皮辐射损伤与修复的规律性,对改善急性放射病的治疗原则,是有意义的。本文介绍大剂量丙线与中子混合照射狗的小肠上皮再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法测定小鼠经3种射线、不同照射方式照射后不同时间小肠组织胺含量.结果表明:4Gy中子照射后小肠组织胺含量增加的程度远比同剂量γ线明显;15Gyγ线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增加程度略高于同剂量X线.同种射线相同剂量不同照射方式引起小肠组织胺含量变化也不一致.15Gyγ线一次全身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增至正常值的149.7%;而15Gyγ线分5次连续5天照射后第3天则为正常值的104.3%;15GyX线全身一次照射组、照射腹部组和屏蔽腹部组照射后第3天小肠组织胺含量分别为正常值的131.8%、123.1%和111.6%.本文并对上述改变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小鼠受到不同剂量全身照射后血清和主要造血免疫器官中结合珠蛋白的表达,寻找可能的放射病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方法 运用Western blotting 检测照射后小鼠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变化,RT-PCR检测照射后小鼠器官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 照射后小鼠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和免疫造血相关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均较正常对照升高,而且随着照射后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出现了增加趋势。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引起小鼠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和造血免疫相关组织中结合珠蛋白mRNA的增加,可能是急性放射损伤诊断的新指标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裂变中子照射对小鼠空肠隐窝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经335rad裂变中子全身照射后,用标记分裂指数法测定了空肠隐窝细胞周期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照后7天内GT时间缩短较明显,而后有恢复趋势,9天时已接近正常水平。增殖周期各时相以G_I期变化最显著,对GT的影响最大。对相近似致死剂量的中子和~(60)Coγ线照射后GT的变化进行比较看到,中子照射引起的GT缩短比γ线引起的GT缩短更明显。文章中对肠上皮修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AIF、Bax和Bcl-2在中子及7射线照射致肠道损伤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290只BALW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2.5Gy中子照射组(80只)、4.0Gy中子照射组(60只)、5.5Gy γ射线照射组(72只)及12.0Gy γ射线照射组(54只),分别采用5.5和12.0Gy γ射线以及2.5和4.0Gy的中子照射,并于照射后6h,1、2、3、5、10d活杀,取空肠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分析MF、Bax及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及隐窝上皮细胞质AIF呈强阳性,Bax和Bd-2呈弱阳性.中子和γ射线照射后6h~1d,隐窝细胞核中AIF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Bax强阳性持续至照射后3d,表达明显增加(P<0.01).5.5、12.0Gy γ射线及2.5Gy中子照射后6h~5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强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4.0Gy中子照射后6h~3d,Bcl-2于上述部位呈弱阳性,表达无改变(P>0.05).结论 中子及γ射线照射后空肠隐窝上皮细胞核中AIF表达增加,参与了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子照射时的Bax表达强于γ射线照射时,γ射线照射时的Bcl-2表达强于中子照射时,二者变化规律不同,提示中子和γ射线致肠道损伤具有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