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少产后阴道血肿发生的方法。方法:应用回顾性方法对76例产后阴道血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急产占27.63%,第二产程延长占46.05%,血肿发生在会阴左侧切口处及左侧阴道壁占69.73%,血肿发生时间在产后2h内占84.21%。结论:产后阴道血肿的发生与产科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产后阴道壁血肿会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我院妇产科从1996~2000年共治疗产后血肿20例,11例为第1胎,6例为第2胎,3例为第3胎;其中有5例为头位难产,15例为头位顺产;产妇平均年龄26岁;7例在我院分娩,13例在外院分娩,因产后发生阴道壁血肿而入院治疗。血肿发生在阴道左侧壁8例,右侧壁7例,左右壁4例,会阴侧切部位1例;血肿直径<4cm  相似文献   

3.
董秀  刘焕云 《河北医药》2001,23(9):720-720
产道血肿在临床并非罕见 ,属产后出血的一种特殊形式 ,初期为内出血 ,或可继发外出血。因发病隐蔽 ,诊断易被延误 ,常致出血增多。阴道壁富有血管 ,且网络交错 ,处理不当 ,将会引起严重后果 ,甚至威胁生命。现将我院 5例产道血肿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997年~ 1999年我院足月阴道分娩45 2 2例 ,产道血肿 5例 ,占阴道分娩的0 .11%。血肿部位 :阴道中段 4例 ,后穹窿1例 ;原切口或破损部位 3例。合并妊高征 2例 ,外阴、阴道静脉曲张 1例。血肿发现时间 :产后 30min~ 6 .5h。血肿腔最大直径 8.5cm ,第二产程≤ 30min 3例。…  相似文献   

4.
产后出血原因及预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PPH)原因及预防效果。方法:对住院分娩的3 125例产妇中的154例PPH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125例产妇中PPH发生率为4.93%,导致产妇PPH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2.60%,胎盘因素占33.12%,产道损伤占11.04%,凝血功能障碍占3.25%。顺产、阴道助产及剖宫产中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10%、8.02%和3.83%。有流产史和无流产史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9.56%和2.67%。孕1次和孕2次或以上者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2%和7.60%。有妊娠合并症78例,占8.55%,无妊娠合并症者76例,占3.43%。结论:宫缩乏力、胎盘滞留的积极治疗及减少分娩次数、流产次数是控制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产道血肿是由于分娩时造成软产道损伤血管破裂,血液不能外流,积聚于局部而形成。发生部位多见于会阴、阴道、阔韧带等处,以阴道血肿最为常见。产道血肿因临床症状出现慢,诊断易被延误,往往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我院1984~1993年间共诊治产道血肿33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率:在住院产妇中发生产道血肿33例,约占同期住院产妇4000多人发生率的0.75%。 1.2 血肿部位:阔韧带血肿1例,血肿直径>10cm。阴道左侧壁血肿27例,阴道右侧壁血肿2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62-665
目的:探讨产后阔韧带及腹膜后血肿的高危因素及主要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产科收住的11例产后阔韧带和/或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阴道分娩导致的腹膜后血肿,全部为急产,其中2例(66.7%)为巨大儿;8例剖宫产分娩形成的阔韧带和/或腹膜后血肿患者,身高<160 cm者5例(62.5%),妊娠并发症3例(37.5%),第二产程剖宫产2例(25.0%),瘢痕子宫3例(37.5%)。11例患者中,介入治疗6例,占54.5%,开腹急诊手术行髂内动脉结扎和/或子宫切除术4例(36.4%),1例保守治疗。11例患者均治疗成功。结论:急产、巨大儿可能是阴道分娩导致腹膜后血肿的高危因素。身高矮小、瘢痕子宫二次剖宫产、妊娠并发症及试产后第二产程剖宫产可能是剖宫产术中形成阔韧带和/或腹膜后血肿的高危因素。介入手术栓塞盆腔血管与开腹手术结扎盆腔血管治疗阔韧带及腹膜后血肿疗效相似,但开腹血管结扎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建议有介入手术条件单位尽可能选择微创介入手术。  相似文献   

7.
丁文玲  赵志军 《河北医药》2002,24(8):686-686
本文报告 12例产后阴道血肿的临床情况 ,以期引起注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收治产后大出血病例 10 8例 ,其中阴道壁血肿 12例占 11.1%。 12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 2 1~ 3 3岁 ,平均 2 5 .6岁。分娩孕周 3 7~ 42周 ,新生儿体重记载不详。分娩方式 ,自产 6例 ,产钳 4例 ,吸引产、臀牵引各 1例。1 2 产时异常情况 合并妊高征 5例 ,合并病毒性肝炎 1例 ,合并妊娠期特发性黄疸 1例 ,第二产程延长 3例 ,胎儿宫内窘迫1例 ,急产 1例。1 3 分析结果  (1)血肿的发现时间、位置与临床表现 :2h内发现 4例…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严重威胁产妇生命 ,至今仍居我国孕产妇死因的首位。当产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各种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 ,迅速切除子宫可明显降低产妇死亡率 ,现将我院 1976年10月至 1996年 10月 36例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76年 10月至 1996年 10月分娩总数为 2 0 36 0例 ,其中阴道分娩 1770 6例 ,剖宫产 2 6 5 4例 ,剖宫产率为 13.0 4% ;因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术 36例 ,占分娩总数的0 .18%。1.2 分娩方式 :本组 36例中 ,经阴道分娩后行子宫切除术 11例 ,占阴道分娩总数的 0 .0 6 % ;剖宫产后行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软产道血肿的发生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83例软产道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例软产道血肿患者中有17例外阴血肿占20.48%、64例阴道血肿占77.11%、2例宫颈血肿占2.41%,软产道血肿的发生原因为:妊娠高血压疾病、产程异常、产道伤口缝合不佳、凝血功能障碍、急慢性阴道炎患者因组织炎性水肿造成裂伤而形成血肿。结论重视软产道损伤的高危因素、提高助产技术、正确诊断和处理软产道损伤是减少软产道血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爱华  李玲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55-1456
产后阴道血肿与产科质量密切相关 ,现将我院2001年2月~2002年2月发生的产道血肿2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4例产妇年龄20~30岁 ,平均25岁 ,其中初产妇21例 ,经产妇3例 ,分娩孕周分别为38、39、40周 ,新生儿体重3250g~4250g ,平均3400g。发生会阴血肿5例 ,阴道血肿11例 ,阔韧带血肿9例 ,分娩方式顺产16例 ,产钳助产5例 ,胎吸3例。1 2临床表现 :5例会阴血肿于产后在产房观察期间发现阴道表面青紫肿胀约3cm×4cm大小肿块 ,表面皮肤紧张 ,触痛明显 ,观察30分钟无明显增大 ,11例阴道血肿均为会阴侧切术 ,其中3例伴有胎吸术。血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5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住院分娩的无剖宫产手术史且行阴道分娩的60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和母婴结局、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115例产妇中,48例直接行剖宫产,经阴道试产成功47例(70.1%).A组的新生儿窒息、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严格的阴道试产指征的筛选,然后进行严密的产程监测,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出血特点,并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25例产妇根椐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阴道分娩组360例和剖宫产组265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休克率、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结果自然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率及休克率均低于剖宫产组,出血量少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3~24h出血率低于自然阴道分娩组,晚期出血率高于自然阴道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较自然阴道分娩更易发生产后出血,且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行剖宫产时为减少产后出血必须严格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3.
223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一步探讨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案。结果:本院5年内平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其中宫缩乏力占65.92%,软产道损伤占20.63%,胎盘因素占12.56%,凝血功能异常占0.90%,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后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软产道损伤,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庞运夺  马艳  董胜雯  孙忠 《天津医药》2016,44(10):1280-1282
目的 调查初产妇及经产妇不同情况下分娩方式的选择, 并对其分娩结局进行交叉比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 2013 年 1 月 1 日—2014 年 12 月 31 日入院分娩产妇 7 509 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初产妇 6 229 例, 经产妇 1 280 例。 统计初产妇和经产妇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例数及经产妇中剖宫产者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 比较初产妇及瘢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比例及结局。 结果 经产妇剖宫产率高于初产妇(69.06% vs. 57.54%, χ2=59.19, P< 0.05)。 其中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 631 例, 经阴道分娩 39 例(6.18%), 再次剖宫产 592 例(93.82%)。 经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瘢痕子宫为主。 初产妇及瘢痕子宫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结局与剖宫产相比新生儿体质量较轻, 孕产妇住院时间较短, 产后 24 h 出血量和产后发热例数均较少(均 P< 0.05), 在新儿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初产妇与瘢痕子宫孕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瘢痕子宫经产妇再次剖宫产与初产妇首次剖宫产相比, 会增加孕产妇产后 24 h 出血量和产后发热例数(P< 0.05)。 结论 经产妇再次分娩仍以剖宫产为主; 瘢痕子宫经产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结局明显优于首次和再次剖宫产者,经阴道分娩是孕产妇较为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8例有剖宫产史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儿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并将其中再次剖宫产(RCS)62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PCS)62例进行对照;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6例与随机抽取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8例中39例行阴道试产,26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6.7%;RC$62例,手术产率70.5%。VBAC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几窒息发生率及产后病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RCS组产后出血量、腹腔粘连发生率均高于PCS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剖宫产绝对指证,无试产禁忌者,并经孕妇及家属同意,在严密监护下可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6.
沈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1):1321-1323
目的 了解产妇产后健康检查的身体康复情况以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3960例产妇产后健康检查情况.结果 73.84%产妇坚持纯母乳喂养,阴道分娩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剖官产者,阴道分娩产妇的恶露延长发生率为6.95%而剖宫产者为9.4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月经复潮率在年龄、产次、分娩方式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有少数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遗留高血压.结论 提倡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能促进产妇产后顺利康复,建议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孕产期保健知识,增强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及采取有效节育措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艳红  吕玉人 《中国医药》2010,5(9):850-851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以期减少分娩并发症.方法 选择民航总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72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48例与同期非剖宫产术后子宫阴道分娩4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124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1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7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有54例阴道试产,4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8.89%,瘢痕子宫与正常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剖宫产124例,手术产率72.09%,再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产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14)ml比(201±12)ml,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在一定条件下可阴道分娩,应给予试产机会,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在产后产褥感染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产褥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孕妇3800例,其中采用阴道分娩方式1710例(A组),采用剖宫产方式分娩2090例(B组)。监测两组产前1d及产后7d内白细胞计数(WBC计数)、C反应蛋白以及48h体温变化。对两组不同分娩方式产后产褥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产褥感染病例及无感染病例产后1、3、5、7d内的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加以监测。结果采用阴道分娩方式以及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水平显著高于产前水平阴道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为1.42%(24例),而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达6.96%(136例),剖宫产方式分娩产后产褥感染率高于阴道方式分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无产褥感染病例比较,产褥感染病例在产后1dC反应蛋白水平开始迅速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5~7d后开始降低,但都高于正常水平。结论剖宫产分娩可增加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率,在产褥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迅速升高,对孕妇产后产褥感染的早期发现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乳酸杆菌制剂治疗产后阴道微生态失衡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2—11月的剖宫产者、阴道分娩后恶露干净者及体检健康的有生产史的妇女各100例,取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将失衡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阴道用药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观察疗效和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情况。结果:共88例(29.3%)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衡,各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pH、H202结果、镜检结果和菌群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5%,显著高于对照组29.5%,BV发生率4.5%显著低于对照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制剂治疗产后阴道微生态失衡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进行临床分析,讨论其可行性。方法收集分析本院产科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63例瘢痕子宫分娩病例,选取符合条件的阴道试产病例5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符合阴道试产条件,并进行阴道试产的50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①观察组50例病例,阴道分娩成功46例,占92%。②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9.41&#177;0.74) h,第二产程时间为(0.96&#177;0.33) h、产后出血量为(160&#177;22)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瘢痕子宫产妇剖宫产率,可对其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