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友室肥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蔡煦  沈卫峰 《高血压杂志》1995,3(4):277-279
用电子计算机分析造影前缘移动平均速度和冠状内径测定冠状脉血流,发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静息时左前降支血流量和右冠脉血流速度、血流量高于血压下沉对照组。注射罂碱后,高血压组两支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与对照组相似,但血流储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子计算机分析造影剂前缘移动平均速度和冠脉内径测定冠脉血流,发现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14例)静息时左前降支血流量和右冠脉血流速度、血流量高于血压正常对照组(26例)。注射罂粟碱后,高血压组两支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与对照组相似,但血流储备明显减低。因此,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冠脉血流储备减低,可能与这些患者静息时冠脉血流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首次报道是在1972年。但至今其发病机理仍不明确。目前公认的相关病理机制有:内皮功能障碍、微血管功能失调、冠脉储备功能下降、胰岛素抵抗、炎症。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病理机制和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病机制相关。现将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与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心室肥厚 ( LVH)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 LVH最常见的原因。本文就高血压患者 LVH的诊断方法、致病因素、病理生理、不良后果及药物治疗等问题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 (LVH)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与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的关系。方法 观察 12 2例高血压伴胸痛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 ,45例伴左心室肥厚为LVH组 ,77例不伴左心室肥厚为NLVH组。对患者行冠脉造影 ,评估左心室功能 ,记录心电图 ,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水平。结果 LVH组 2 9例 ( 64 .5 % )有冠脉病变 ,其中三支病变 10例 ( 2 2 .2 % ) ,病变血管重度狭窄 14例 ( 3 1.1% ) ,完全闭塞 6例 ( 13 .4% ) ,近端冠脉病变 8例 ( 17.8% ) ;NLVH组冠脉病变 3 0例 ( 3 8.9% ) ,其中三支病变 6例 ( 7.7% ) ,病变血管重度狭窄 18例 ( 2 2 .6% ) ,近端冠脉病变 6例 ( 7.7% )。两组冠脉病变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率增高且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变化及福辛普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CFR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及28例健康人(对照组),检测福辛普利治疗前的血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FBG及P2hBG)、血脂、血清内皮素(ET—1)水平以及CFR的状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福辛普利治疗前、后血糖与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ET-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患者的SBP、DBP、ET-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病患者CFR低于对照组(P<0.05),福辛普利治疗6月后CFR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福辛普利治疗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CFR。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理和治疗对策的新近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累及心脏致使左室肥厚和冠脉储备受损。本文试验从潘生丁心电图试验结果来评价高血压病人冠脉储备功能.并探讨其与左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藉此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肥厚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16例心肌梗死,17例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和左心室质量,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心肌梗死患者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减低,左心室质量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γ=—0.65,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无左心室肥厚的心肌梗死患者高。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肥厚呈正相关,提示胰岛素抵抗参与了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肥厚形成。  相似文献   

11.
老年高血压患者因病史较长 ,多容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心功能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为本院干部病房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 1 5 3例 ,男 1 34例 ,女 1 9例 ,年龄 69~ 91 (平均 77.4)岁。高血压诊断以 1 999年1 0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标准 ,即收缩压 1 40mmHg( 1mmHg =0 .1 33kPa)和 (或 )舒张压≥ 90mmHg。因冠心病或肺心病入院治疗而同时并发高血压的患者不包括在此研究病例中。所有高血压患者入院后 ,常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采用美国ATL80 0型彩色显…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 (LVH)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顺序入选 10 4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 ,男 72例 ,女 32例 ,平均年龄 5 9 15± 7 6 8岁。 10 4例病人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检查 ,并常规进行空腹血糖 (GLU )、三酸甘油酯 (TG)、总胆固醇 (TC)、12导心电图 (ECG)以及超声心动图 (UCG)等检查 ,其中 5 9例病人做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TEST)。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法 ,分析LVH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Spearman法显示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质量指数 (LVMI)与CAG狭窄病变的支数间均有显著等级相关性 (r分别为 0 2 5 ,0 2 1和 0 2 4 ;P均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TEST阳性、GLU、性别 (Sex)、TC、LVPWT以及LVMI与CAG呈显著相关性 (F分别为 7 4 1,8 16 ,7 36 ,6 5 5 ,5 5 5和 6 36 ;P分别为 0 0 0 2 1,0 0 0 2 8,0 0 2 77,0 0 4 0 3,0 0 0 5 7和0 0 0 98)。结论 提示高血压患者除Sex、TC、GLU、TEST结果阳性与冠脉狭窄病变间有显著相关性外 ,IVST、LVPWT以及LVMI与冠脉狭窄病变的支数间有明显的等级正相关 ,即左室壁越厚、LVMI越大者 ,冠脉狭窄累及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20例高血压病(EH)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T)(A组)、22例EH对称性左室肥厚(SLVH)(B组)、23例EH无左室肥厚(NLVH)(C组)及20例正常对照(D组)的心律失常特点。结果 A组和B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D组与C组明显增加(P<0.05-0.01);而房性心律失常增加仅见于A组(P<0.01)。结论 提示AST和SLVH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增高,前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高。  相似文献   

14.
15.
对22例正常人(A组)、30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大(LVH)的病人(B组)及40例高血压伴LVH的病人(C组)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用经食道多普勒超声的方法进行了检查,以研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血压伴LVH及CFR的可能关系。研究发现,与B组病人相比,C组病人CFR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分别为90%,60%比30%,10%,P<0.01);C组病人中有CFR降低者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96.8%及67.7%).C组病人中无CFR降低者,其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之发生率与高血压无LVH但有CFR降低者相似(分别为66.7%,22.2%及60%,20%)。研究结果提示,在高血压病人LVH及CFR降低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两个相加作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方法选择曾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这120例患者中,有60例伴有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观察组,另外60例患者未伴左心室肥厚,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检查,并且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完成检查之后,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扩张、冠状动脉高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以及左心室体积增大所出现的患者人数,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若其伴左心室肥厚,则患者左心室重构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率均比较高,在临床上应加强注意。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QT离散度增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质量增大与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对 9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男性 40例 ,女性 5 4例 ,年龄 (5 9.9± 11.2 )岁 ]和 11例正常人 [男性 4例 ,女性 7例 ,年龄 (5 2 .8±16 .9)岁 ]作 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 ( 组 ,n=6 2 ) QTd较非肥厚组 ( 组 ,n=32 )以及正常对照组 ( 组 ,n=11)均明显增大 (P<0 .0 1~ 0 .5 0 ) ,QTd与左心室质量呈正相关 (r=0 .47,P<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 QTd明显增大 ,具有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有形成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顺序入选104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男7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15±7.68岁.104例病人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常规进行空腹血糖(GLU)、三酸甘油酯(TG)、总胆固醇(TC)、12导心电图(ECG)以及超声心动图(UCG)等检查,其中59例病人做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ST).统计学处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LVH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Spearman法显示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CAG狭窄病变的支数间均有显著等级相关性(r分别为0.25,0.21和0.24;P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EST阳性、GLU、性别(Sex)、TC、LVPWT以及LVMI与CAG呈显著相关性(F分别为7.41,8.16,7.36,6.55,5.55和6.36;P分别为0.0021,0.0028,0.0277,0.0403,0.0057和0.0098).结论提示高血压患者除Sex、TC、GLU 、TEST结果阳性与冠脉狭窄病变间有显著相关性外,IVST、LVPWT以及LVMI与冠脉狭窄病变的支数间有明显的等级正相关,即左室壁越厚、LVMI越大者,冠脉狭窄累及的支数越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aFFR)与导丝血流储备分数(FF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行经导丝FFR检查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68例(血管数186支),将入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及匹配的稳态主动脉压送至核心实验室,盲法下进行caFFR测定。根据年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安贞医院高血压科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1例为研究对象,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各腔室内径,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5g/m~2(男),LVMI≥110g/m~2(女)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非肥厚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UA与LVM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肥厚组与对照组比较,肥厚组尿酸[(453.72±120.63)vs.(349.23±87.39)μmol/L,P=0.00],收缩压[(156.02±22.34)vs.(148.19±22.06)mm Hg,P=0.00)]、(1mm Hg=0.133k Pa)脉压[(52.86±14.08)vs.(47.20±15.52)mm Hg,P=0.00]、LVMI[133.51(124.79,146.26),P=0.0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在肥厚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高于女性(t=2.73,P=0.01),在对照组中,男性血尿酸水平也高于女性(t=4.57,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左心室肥厚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一步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结果显示血尿酸仍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P=0.00),性别(OR=2.51,P=0.00)和脉压(OR=1.02,P=0.03)也与左心室肥厚密切相关(P0.05)。结论:尿酸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存在相关性,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尿酸水平增加,其左心室肥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