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表达。结果发现,DCM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膜IL-2R表达低于NC组(P<0.01),提示IL-2R在DCM发病中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双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法,对45例重型乙型肝炎(SHB)患者(其中急性10例,亚急性15例,慢性20例)检测了血浆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结果显示,各型SH一B患者血浆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O0l)。而不同类型SH一B之间,HBeAg与抗-HBe阳性组之间血浆slL-2R水平及SH-B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PBMC培养上清液中的sIL-2R水平皆无显著性差异(P均>O.05)。提示不同类型SH一B患者都存在免疫效应细胞的过度活化而其PBMC体外释放sIL-2R的功能似乎无异常,血浆sJL-2R水平高低似乎与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DIS)的关系。经食管超声(TEE)研究20例正常人(NS),32例高血压非左室肥厚病人(HT+nonLVH),33例高血压左室肥厚病人(HT+LVH)的CFR,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显示:(1)HT+LVH组D/R PDV,D/R PSV(1.74±0.37,1.67±0.41)较HT-nonLV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46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IL-2、CD+4/CD+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NC)组(P<001),而IL-6、sIL-2R水平明显升高,HCC组的平均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肝硬化组明显升高(P<001)。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均发现IL-2与CD+4/CD+8比值、IL-6与sIL-2R正相关,IL-6与CD+4/CD+8比值显著负相关,而与IL-2无相关关系。结论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其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上LC、HCC应用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IL2R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及其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ELISA法动态检测113例乙型肝炎及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sIL2R水平,另选3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以q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微机处理,POMS200版).结果各型乙型肝炎sIL2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001),其顺序依次为:HCC>CSH>CH(II)>LC>CH(II)>AH>CH(I)>NC.HCC组sIL2R均值达正常值的2倍以上,且与CH(I),CH(I),AH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005及<005);CH(II)组显著高于CH(I)组(P<001).HBeAg阳性组及HBVDNA阳性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sIL2R是监测乙型肝炎病情、HBV复制及诊断早期原发性肝癌的一项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6.
探讨20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经TPA/A23187刺激培养48小时后的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水平,以及培养前后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结果表明:1.IDDM病人体外IL-2产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且与病程长短及血糖水平无关。2.刺激培养前的IDDM病人PBMNC表达IL-2R:①病程小于1年的5例病人表达IL-2R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扩张型心肌病及冠心病血浆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免疫竞争结合法测定4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5例冠心病(CHD)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对照组(NC)13例相比较,结果表明DCM组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CHD组及NC组(P<0.01),而CHD组与N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IL-6在DCM发病中是主要因子,其作用机理为:一方面通过增强体液及细胞免疫增强抗病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加重抑制性T细胞/细胞溶解性T淋巴细胞(Ts/CTL)功能紊乱,介导自身免疫的发生。在其他方面,IL-6作为其他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的负反馈调节因子,减轻心肌的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心肌的作用,从而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中起到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TNF和IL-1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及ConA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及20例正常人(NC)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水平,结果发现DCM病人TNF及IL-1均明显高于NC组(P<0.001,P<0.01),提示TNF与IL-1可能在DCM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时免疫功能改变及防治感染的重要性   总被引:78,自引:0,他引:78  
目的 从免疫功能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动态观测糖尿病及其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膜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CD4/CD8、IgG、IgA、IgM、C3、C4、CH50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1)糖尿病及其合并肺部感染组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mIL-2R、NK细胞活性、CD4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L2相关指标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HCC)患者IL2,sIL2R,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ABSELISA法和红细胞花环实验对94例各型病毒性肝炎和10例HCC进行了IL2,IL6,sIL2R和T细胞亚群的测定,并与66例健康献血员进行了对照.结果急性肝炎(AH)IL2水平增高,恢复期下降;而慢性肝炎(中重)、肝炎肝硬变(LC)、HCC患者血清IL2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F=2026,P<001)和正常对照(NC)组.在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组的IL2水平显著低于HBVDNA阴性组.在CH,LC,HCC组,IL2与CD+4/CD+8比值正相关,在各型肝炎和HCCIL2与sIL2R,IL6无相关关系.HCC组的IL6水平高出正常10倍以上,较各型肝炎组也明显升高(F=3007,P<001).结论在病毒性肝炎和HCC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低下,淋巴因子网络失衡,这与肝炎和HCC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也为临床IL2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IL6的极显著增高有助于H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MDS患者白细胞介素2受体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28例MDS(RA18例、RAEB和RAEB-T10例)和10例ANLL为研究对象,采用APAAP和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HA刺激前后)的MIL-2R和培养血清中STL-IR,结果表明:经PHA刺激培养48h后,MDS和ANLL患者Tac抗原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RAEB和RAEB-t组Tac+率比RA低,与ANLL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STL-2R在MDS各亚型中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以RAEB及RAEB-t为著。认为MDS患者免疫反应及监视能减弱;STR-2R与mIL-2R无相关;IL-2R表达异常可能与造血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用ELISA及APAAP法分别检测了39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15例者HBV感染的肝癌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肝癌及HBV感染者(P〈0.01)。吕患者及HBV感染者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肝癌与HBV感染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HBV感染者及肝癌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单克隆与多克隆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6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及24例正常人(NC)的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同时测定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VMC患者sIL-2R明显高于NC组(P<0.001).而NKC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1),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急性VMC患者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均减少,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0.01),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明显;而VMC后遗症期患者CD3、CD4与NC组无差异(P>0.05),CD8显著降低(P<0.05),CD4/CD8比值显著高于NC组(P<0.05),以细胞免疫调节失衡为主。上述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功能失调为VMC发病及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结核病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和T细胞亚群分析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王红 《山东医药》1998,38(9):22-23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了39例浸润型肺结核患者的血清和尿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其T细胞亚群;并与28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显示:①结核病活动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康复期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结核病康复期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结核病活动期组尿液与血清SIL-2R浓度呈正相关(P<0.01)。③结核病活动期组CD+4T细胞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明显低于康复期组和对照组(P均<0.01)。提示结核病活动期患者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降低,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结核病活动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检测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冠心病(CAD)和20例正常对照(NS)的血清维生素E(VitE)、人超氧化物岐化酶(hSOD-1)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代谢产物之一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显示AMI组的MDA水平明显高于CAD及NS组,而VitE水平则显著低于CAD及NS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γ=-0.67,P<0.001);AMI和CAD组的hSOD-1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但其两组间无差异,提示AMI时VitE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可能是AMI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变化的临床意义,我们检测36例NS血清及尿液SIL-2R。结果表明:NS发作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明显高于NS缓解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NS缓解组血清及尿液SIL-2R浓度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SIL-2R和血肌酐呈正相关(r=0.44,P<0.01),尿 SIL-2R和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48,P<0.01)。研究提示SIL-2R浓度升高可作为NS活动及(或)肾功能恶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等自由基与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等自由基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脑出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NO、P-LPO、E-LPO均值显著升高(P<0.001),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均值显著降低(P<0.001);逐步回归发现,患者病情(NDS)与P-NO、P-VC、E-LPO值相关最为密切,颅内血肿量与P-NO、P-VE、E-LPO值相关最为密切。结论脑出血患者体内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尿液肿瘤坏死因子(TNF)、IL-6、IL-8进行动态检测。结果HFRS患者血清IL-6、尿液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发热期已增高,低血压期继续增高,少尿期达峰值;其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各型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L-6与特异性抗体升高有明显关系,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均呈高度正相关;尿液IL-6与TNF、IL-8呈显著正相关(r=0.5621,P<0.005;r=0.3845,P<0.01)。结论HFRS患者病程中TNF、IL-6、IL-8均处于高活性状态,IL-6与体液免疫反应亢进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IL-6、IL-8、TNF参与肾脏的免疫损伤,可作为判定患者预后和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