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自1992年8~10月对2例房室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运用手术直视切割房室旁路及房室结周最早心房逆传点的方法治疗药物难治性室上速获满意疗效。术后随访22~24个月无复发,房室传导正常。作者对本症的电生理、房室结周定位特点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房室旁路或房室结双径路均可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而两者并存且引起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表现较少见到。现报道1例,其动态心电图显示:显性预激综合征,由房性早搏诱发和终止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分别经房室结快慢径路下传造成两种明显的频率变化。这是房室旁路合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典型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4.
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室上速发作时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直接终止,每次均需食管调搏超速或亚速刺激方可终止。此次因心悸5h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形为室上性,在V1导联呈QS型,时限008s,频率190次min。RR间期长短交替,分别为320ms和270ms。食管导联可见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固定,为012s,P′波形态一致。P′R间期则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7.
陈志云和左萍大夫在《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第5期上报道了预激综合征(WPW)并房室结双径路所致双重机制交替折返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1例,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也提出了诊断尚有矛盾之处。笔者从网上下载并认真复习了陈氏等报道的患者心电图表现,认为用房室旁路与房室结双径路并存导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并交替性室内差异性传导(AVC)来解释该心电图改变可能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2 8岁。因突发心悸 2h入院。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图 1示窦性心律 ,P -P规则 ,心率 74次 min ,P -R为 0 1 8s,QRS时限为 0 0 8s。Ⅰ导联呈rS型 ,aVF呈qR型 ,V1 呈rS型。图 2在图 1窦性心律的基础上间歇性地出现P -R缩短 (0 1 0s) ,QRS波起始部有“δ”波 ,时限为0 2 0s ,ST -T呈继发性改变图形。据此可以诊断为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根据QRS波在V1 导联上主波向上 ,可以初步判断预激旁道位于左侧。图 3为V1 及双极食管导联在S1 S1 食管调搏刺激时的心电生理现象。可见P1 -…  相似文献   

9.
10.
植物神经可影响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异丙肾上腺素使快、慢径路的传导时间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使原不能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病人诱发SVT;心得安增高心脏的迷走神经张力,结果与之相反。植物神经阻滞后,快径有效不应期缩短或/和慢径传导加速而使房室传导曲线变圆滑,房室结双径路“消失”。  相似文献   

11.
李晨曦  马立青 《心脏杂志》2000,12(2):152-152
近年来 ,心脏电生理学研究证明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可以由折返激动及心肌异位自律性增强所引起。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IART)约占 5 %左右 ,而其并发房室结双径路 (DAVNP)或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者更少。现就我院在经食管电生理检查中 ,发现 IART并发 DAVNP者进行临床电生理分析。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食管电生理检查 ,查出 2 1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 ,其中发现持续性 IART并发 DAVNP者 8例 (占SVT 3.7% )。 8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5 .3岁 ;病史 1年~ 2 5年 ,其中 2例有晕厥史 ;临床…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双径路(DAVNP)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常见现象,也是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食道心房调搏中显示DAVNP传导患者的电生理分析,探讨DAVNP与迷走神经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 ,35岁 ,矿工。反复心悸 10年 ,无晕厥史。体检 :一般状况佳。心律不齐 ,无杂音。心脏X线摄片及心脏B超检查未发现心脏器质性改变。心电图特征 :患者立、坐位时 ,描记心电图正常。图 1为同期卧位时Ⅱ及V5导联记录 ,示窦性心律 ,P P间期 0 80~ 0 84s ,P R间期不规则 ,QRS时限正常。Ⅱ导联前 3次P R间期自 0 16s逐渐延长至0 2 3s,第 4次P R间期突然延长至 0 47s ,其QRS后紧跟一逆行P′波 ,P R′间期为 0 0 7s ,呈P QRS P′序列 ,P′为心房回波 ,经一长间歇后又周而复始。根据P R间期呈跳跃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房室结双径路 1∶2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分析诱发 1∶2房室传导的条件 ;测定患者的基础AH、HV、心房有效不应期、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等电生理参数 ,与无 1∶2传导者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有 1∶2传导者基础AH 5 0~ 80 (6 0 9± 7 0 )ms,HV 35~ 40 (38 6± 2 3)ms;心房有效不应期 130~ 2 40 (194 5± 31 4)ms,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7例短于 2 2 0ms,其他 5例分别为 40 0、380、32 0、2 80、2 40ms。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为 30 0~ 740 (4 99 0± 12 1 8)ms,显著大于对照组。房性早搏、心房期前刺激、心房快速刺激、窦性搏动、房室结多径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以及心室期前刺激等 6种方式可诱发 1∶2房室传导。结论 房室结远端共同传导通路的不应期短于快、慢径传导时间之差 ,是发生 1∶2房室传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以指导治疗,对36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AVNRT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AVNRT诱发组,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315±42ms和376±64ms,显著小于未诱发组的387±60ms和459±74ms,而慢径路传导时间/快径路有效不应期比值和慢快径路传导时间差,诱发组明显大于未诱发组(1.14±0.34比0.84±0.26,169±76ms比82±24ms)。提示上述指标对于判断双径路是否易于诱发AVNRT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食管心房调搏诊断房室结双径路 (DAVNP)与房室旁道(AP)并存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2 5例 ,其中 1例为Kent束“旁观”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 4例均在S2 R跳跃值≥ 60ms诱发SVT ,RPESO3 63 .60± 2 0 .80ms(>70ms)。其常规ECG逆行P波及ST T改变均有别于AVNRT ,慢径前传型AVRT。正确诊断有助于射频消融靶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 患者为女性,年龄32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18年入院.静息心电图为B型显性预激.心电生理检查中,冠状窦电极程序刺激可诱发窄QRS心动过速,心率130次/min(见图1),以冠状窦电极远端回波最早.送入消融电极至左心房室环距冠状窦口3 cm处,右心室起搏下见室房融合,以20 ws消融4s后室房分离,继续消融90s.体表心电图仍可见预激心电图改变.送入消融电极在右侧房室环12点,窦性心律下记录到房室融合.在此以30 ws消融2s体表Ⅱ导联δ波消失,其余导联仍可见δ波(见图2).继续消融90s,再行冠状窦程序刺激可诱发二种RR间期交替的窄QRS室上性心动过速(见图3),RR间期分别为0.34 s和0.54 s,再行心室刺激未见递减传导.送人消融电极至右心房室环6点处,窦律下记录到房室融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蒽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博(GEAP)资料。结果 107例单一类型的AVNRT,存在DAVNP者101例,其中慢-快型AVNRT99例,慢-慢型AVNRT2例;DAVNP阴性者6例,其中慢-快型AVNRT1例,慢-慢型AVNRT3例,快-慢型AVNRT2例;慢-快型A  相似文献   

20.
刘崇素  山路  刘蓉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3-243
患者男性,4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月就诊。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s至数h不等。体检:一般情况可,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杂音,两肺无殊。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食管电生理检查示用药前程控扫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跳跃中断,分别相差160、110ms,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现象,未诱出心动过速。静注阿托品1mg后,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现象消失。以S1190次/min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约187次/min,未见P波,R—R间期分别为0.33、0.36、0.32、0.40s交替出现,大致可分为0.32—0.33s、0.36—0.40s两组长短R—R间期,且交替出现。部分QRS波群较宽大畸形,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食管心房标测仍呈心动过速,但频率与R—R间期交替现象与前图略异,逆行P波重叠于QRS波群终末部,心房逆行激动呈中心型。以S1250次/min高频刺激能终止发作。临床诊断:房室结三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