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aryacidicprotein,GFAP)是星形细胞胞质内特异性蛋白,它在星形细胞源性胶质瘤的诊断上已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人们对GFAP表达与胶质细胞分化和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GFAP基因的结构和功...  相似文献   

2.
各种神经胶质细胞中数目最多、分布最广的星形细胞担负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大部分功能。根据对两种神经组织标志物─GFAP、A-2B-5抗体的反应不同,将星形细胞分为1型(GFAP+A-2B-5-)和2型(GFAP+、A-2B-5+)。研究指出两型星细胞来源于不同祖细胞,而存在两个谱系,星形细胞胶质瘤与星形细胞具有同样的谱系源。对小胶质细胞在星形细胞发生和分化中的作用亦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自分泌与反应性星形细胞胶质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自分泌现象及其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的机械损伤模型上,以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FGF、PCNA、GFAP和GFAP-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1)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2小时起表达bFGF,12小时达高峰,2天后回落;(2)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6小时起表达GFAP-mRNA,1天达高峰,2天后回落;(3)伤后1天起,GFAP表达明显增强,AS胞体肥大并向损伤区伸出粗大突起,2天时GFAP表达至高峰;(4)损伤边缘的部分AS从伤后2小时起表达PCNA,1天时达到高峰。结论(1)受损的AS能自分泌bFGF,这是AS受损后的早期反应之一,具有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作用;(2)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时,GFAP表达增强是转录水平上GFAP-mRNA增加的结果;(3)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以AS肥大为主,增生为辅。  相似文献   

4.
吉宏龙  王天佑 《解剖学报》1995,26(1):67-70,T012
用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低温(2~22℃)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丝(MF)的影响。发现在低于22℃中处理后,GFAP束和MF束变细,MF数量减少。处理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形态分化良好的细胞的GFAP束耐低温能力提高。结果表明,低温时GFAP束间联结断裂,而其本身无解聚;MF束间联结断裂,MF本身出现解聚。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胶细胞增生时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鼠脑损务后,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内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及意义,以及其与GFAP,vimentin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大鼠脑基底节穿刺损伤后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中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的改变。结果:脑缺血组,CA1区锥体细胞几乎全产中丧失,只见很量少的细胞残存,零星散在分布;预缺血组,CA1区锥体细胞少部分丧失,大部分幸存。对照组有少量微弱的GFAP染色阳性细胞;脑缺血组有些GFAP染色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林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8,29(3):317-321,I020
为观察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1.以颈段脊髓,脑干,海马和小脑蚓部于胚胎25周其GFAP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而此时期大脑皮层Ast密度约为出生时的四分之一。2.在同一胎龄CNS的不同部位,GFAP阳性Ast分布不均匀。3.Ast不仅在毛细胞血管周围,而且在小血管周围密度大染色深,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8.
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发育及与血管前体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视网星菜胶质细胞的发育及与血管前体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134例发育各期胎儿视网膜和4例成人视网膜、石蜡包埋切片整装铺片,四种抗体免疫组分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分为三种:(1)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双极形星形胶质细胞,视盘进入视网膜,与跟随其后的纤连蛋白(Fn)(+)的血管前体细胞接触并相伴向锯齿缘迁移,足月后和成人此类星形胶质细胞主要  相似文献   

9.
星形细胞瘤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25例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进行GFAP,VIM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5例星形细胞瘤全部呈GFAP,VIM阳性反应,GFAP,VIM免疫反应强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Ⅱ级),GFAP反应强,VIM反尖弱,而低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中,VIM反应强,GFAP反应弱,即GFAP与肿瘤恶性度负相关;VIM与肿瘤组织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25例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进行GFAP,VlM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5例星形细胞瘤全部呈GFAP、VIM阳性反应,GFAP、VIM免疫反应强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Ⅱ级),GFAP反应强,VIM反应弱,而低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中,VIM反应强,GFAP反应弱,即GFAP与肿瘤恶性度负相关;VIM与肿瘤组织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其林  蔡文琴 《解剖学报》2000,31(2):102-107,I001
目的 构建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评价其对2正常及损僵星形胶质细胞(Ast)形态及GF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将1.1kb的GFAP基因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获得重组体PLBskG,经病毒包装,抗性克隆筛选、滴度测定等,挑选滴度高的抗性克隆细胞株扩展培养,收获病毒上清液感染体外培养的Ast,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RT-PCR,Southern blot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该研究应用脑电图仪记录了侧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阵发性痫性放电,表现为频发棘波;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回和齿状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增大、突起及其分支增多。对大鼠海马回CA1区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进行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组的细胞数量约增加0.48倍、胞体截面积约增加1.73倍、周长约增加1.09倍、平均光密度约增加0.20倍、积分光密度约增加2.31倍。统计结果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IL-2可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突起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应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缺氧和 /或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细胞色素P450 2c1 1mRNA的影响 ,探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性脑血管扩张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用新生 2 - 3dWistar大鼠 ,取双侧大脑皮层组织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细胞长成单层后 ,传代 ,将第二代细胞经抗GFAP免疫组化鉴定后 ,随机分为 4组 :①对照组 ;②谷氨酸组 ;③缺氧组 ;④缺氧 谷氨酸组。每一组包括 5个时相点 :0h、3h、6h、1 2h、2 4h(以缺氧后开始记时 )。于②和④组加入 1 0 0 μ…  相似文献   

14.
中枢神经系损伤后不同时期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神经毒6-羟多巴胺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对损伤鼠中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受损伤1d至30d的不同时期的变化,术后1 ̄3d,针道所经处见到GFAP阳性反应的细胞纤维,其胞体增大,纤维短粗。术后1周,针道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有些反应性胶质细胞发出长的突起横向延伸垂直于针道,损害区附近血管增生,紧贴血管外周的胶质细胞也出现反应性变化。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2)对人星形细胞瘤的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彩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发现bFGF及其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达阳性率高于低级别者,bFGF在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与FGFR-2及PCNA的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P〈0.05),bFGF及其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GFR-2)对人星形细胞瘤的血管新生及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彩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发现bFGF及其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瘤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表达,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表达阳性率高于低级别者,bFGF在瘤细胞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与FGFR-2及PCNA的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P〈0.05),bFGF及其受  相似文献   

17.
谷氨酸影响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神经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双向ELISA 法定量检测体外培养乳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谷氨酸条件培养基中NGF的表达分泌量,观察谷氨酸的调节作用,并利用氯胺酮或EGTA 限制谷氨酸NM DA 型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观察谷氨酸调节作用的改变。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星状胶质细胞24 h 能表达分泌NGF 3.123 pg/105 细胞;10 μm ol/L~1 m m ol/L的谷氨酸能显著促进NGF表达,其中以100 μm ol/L的谷氨酸作用为最强,而10 m m ol/L 的谷氨酸反而起抑制作用;限制谷氨酸NMDA 型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能消除谷氨酸的这种调节作用。结果提示:谷氨酸可因其浓度不同促进或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NGF,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其NM DA 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利用H-E和Nissl染色法、免疫细胞化学法、Golgi镀银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60例6周至足月人胚胎海马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转化而来。未分化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对硝酸银的嗜染性、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特征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别。神经细胞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主要有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篮状细胞等。星形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为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未分化细胞体积小、球形、胞质少,为NSE及GFAP阴性,硝酸银镀染也不着色;透射电镜下未分化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胞质内缺乏特化的细胞器,但糖原含量丰富。胚胎早期室管膜神经上皮细胞及由此迁徙而来的中间层细胞均由未分化细胞构成。星状胶质细胞和放射状胶质细胞出现较早,第11周开始出现于室管膜下的室床及海马伞部;随胎龄增加,单位面积垦状胶质细胞数量增加,17周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并且均匀分布于海马各个部位与区域。15周后中间层细胞陆续开始分化为锥体细胞和颗粒细胞,到足月胚胎锥体层及颗粒层不再有未分化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产生NO和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α-MSH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LPS或α-MSH+LPS处理体外培养的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用Griess试剂测定NO,以MTT显色法检测IL-1、IL-6和TNF-α,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MIFmRNA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NO、IL-1、IL-6、TNF-α和表达MIFmRNA表达。结果:体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在LPS刺激下产生NO、IL-1、IL-6、TNF-α和表达MIFmRNA显著增高;若同时给予LPS和α-MSH,可明显降低NO、IL-1、IL-6和TNF-α的产生以及MIFmRNA表达。结论:R昧α-MSH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产生NO和前炎性细胞因子与其抑制中枢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性疾病中,作为构成血脑屏障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可引起白细胞浸润的星形细胞分泌趋化因子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星形细胞体外培养,经不同细胞因子刺激,用原位杂交检测成年大鼠星形细胞β-家系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IFN-γ可引起MCP-1,RANTES,MIP-1α和MIP-1β的mRNA表达;TNF-α可引起RANTES和MIP-1β的mRNA表达;LPS可引起MIP-1α和MIP-1β的mRNA表达。TGF-β和IL-10下调由LPS引起的MCP-1和MIP-1α和MIP-1βmRNA表达。TGF-β和IL-10可抑制由TNF-α引起的MCP-1和RANTES的mRNA表达。IL-10还可下调由TNF-α引起的MIP-1βmRNA表达。结论成年大鼠体外试验中的星形细胞可由LPS和前炎症因子刺激,产生β-家系趋化因子mRNA的表达。而调节因子如TGF-β和IL-10可抑制由IFN-γ、TNF-α和LPS引起的β-家系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