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睑提肌折叠缩短术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的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对38例轻、中度上睑下垂患者采用改良上睑提肌折叠缩短术治疗,设计重睑切口,水平切开眼轮匝肌至睑板前筋膜,在眶隔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分离粘连,沿上睑提肌腱膜向上分离至节制韧带(whitnallu韧带),根据下垂程度将上睑提肌、Müller's肌分内中外三点折叠缝合至睑板上缘(即睑板上1/3),其余部分连续缝合。修剪多余皮肤及眼轮匝肌后缝合切口。结果 38例患者中23例双眼,15例单眼,获随访6~12个月。治愈35例,占92.1%,欠矫正3例。过度矫正1例,无穹窿部结膜脱垂,无暴露性角膜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上睑提肌Müller's肌折叠缩短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可靠有效、创伤较小且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因为提上睑肌功能不足或完全丧失而导致的儿童眼部畸形,可分轻、中、重度,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般将轻、中度上睑下垂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而重度主要是借助额肌的力量眼1演。重度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上睑遮盖整个瞳孔,不仅影响容貌,而且易导致剥夺性弱视,严重影响儿童双眼视功能的发育眼2演。我科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65例,随访47例,远期效果满意,现将该手术的临床护理与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为1999年2月至2003年2月在我科的住院患儿。47例50眼,其中男30例32眼,女17例18眼,年龄5岁~14岁,平均8.4岁,提上睑肌力0~3mm,Bell‘s现象阳性。随访观察11个月~48个月,平均23个月。1.2手术方法部分合作者采用局麻,全麻者术前用美蓝在鼻梁正中处作健眼原在位上睑高度标记点,同时作双重睑标记线,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分离并剪除切口下唇皮下组织及部分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在眶上切迹外侧沿眶缘作1.5~2cm长眉下皮肤切口,从睑缘切口向上,在眼轮匝肌下钝性分离,将两切口贯通形成隧道,从眉下切口沿皮下和骨膜面继续向上分离,暴露...  相似文献   

3.
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44只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经睑缘皮肤切口,在眼轮匝肌与提上睑肌之间钝性分离,尽可能向上暴露上睑提肌,以1/0丝线将提上睑肌缝合于睑板中上1/3或睑板中部,共三针。结果术后矫正满意37眼(84.09%),较好7眼(15.91%),近期无效1眼(2.27%)。未发生伤口感染、眼眶血肿、泪腺下垂及暴露性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简便、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对8例老年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距睑缘5~6mm作重睑标记线。沿标记线切开皮肤并去除多余皮肤。分离切口上下沿轮匝肌。暴露睑板及提上睑肌腱膜,术中见睑板前表面光滑,腱膜与睑板断离,切开眶膈。暴露腱膜前脂肪垫,在此眶脂肪后为提上睑肌腱膜。眶隔与提上睑肌汇合的下方有一明显白线,证明了腱膜未附着,于睑板上1/3的半层经眶膈缘、提上睑肌缘、眶膈缘作3~4针缝线,并调整缝线高度,使上睑缘达角膜上缘、睑缘弧度满意后结扎缝线。问断缝合上睑皮肤及睑板形成双重睑。结果:8例中。12眼老年性上睑下垂均得以矫正。眼睑闭合功能正常。无眼睑畸形发生,也无复发病例。结论:此方法使老年性上睑下垂病理改变得到解剐复位。维持了眼睑的正常结构,从而使提上睑肌生理功能能得以恢复,上眶区凹陷畸形得以矫正。  相似文献   

5.
陈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16):1329-1329,1331
目的探讨外路法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36例(38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患者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手术方法进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结果 38眼中有35眼效果满意;2眼矫正不足,二次术后效果满意;1眼过矫,按摩及加强闭目运动后1个月正常。术后随访1年,双重睑形成自然美观,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外路皮肤面切口提上睑肌缩短手术方法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成功率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式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和效果。资料和方法:32例53只眼中,男性21例35只眼,女性11例18只眼,年龄3-22岁,其中先天性28例49只眼,外伤性4例4只眼,睑裂均≤4mm,提上睑肌力0-3mm,5例7只眼伴上直肌功能不全。按设定的重睑线作切口,沿眶隔及眼轮匝肌向上分离,至眉弓下缘转皮下,游离额肌腱膜并固定缝合于睑板上缘下1-2mm。结果:53只眼中,1级愈合47只眼,Ⅱ级愈合4只眼,Ⅲ级愈合2只眼。结论:改良式额肌腱膜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简冬梅 《临床医学》2001,21(10):29-30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15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先天性上睑下垂150例,男95例,女55例,单眼92例,双眼58例。其中先天性睑四联征3例,合并内眦赘皮5例,已行缝线提吊术失败4例,提上睑肌缩短术失败1例,合并上直肌麻痹2例。 手术适应症:额肌功能良好,提上睑肌功能大部分或完全丧失。 1.2 手术方法:①预设皮肤切口。②麻醉同其它术式。③分离及暴露额肌,在预设的上睑切口处切开皮肤,在皮下组织与眼轮匝肌间作潜行分离,达眶上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轮匝瓣悬吊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做重验成形术切口,于皮肤与眼轮匝肌间向上分离达眉上缘,再于眼轮匝肌深面、眶隔浅面向上分离达眶上缘;根据睑板宽度及弧度设计眼轮匝肌瓣,向下推进固定在睑板前方,悬吊上睑。结果:15例24只眼重度上睑下垂者术后效果均较满意,睑缘外形匀称优美,眼睑闭合功能良好,无并发证。不足之处是,向下注视时有上睑停滞现象。结论:眼轮匝肌瓣悬吊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野显露良好.固定牢靠,张力适当,不易复发;无需做额肌纵切口,不损伤眶上血管神经束及面神经额支,不减弱额肌的收缩力,是一种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额肌瓣悬吊术来矫正重度上睑下垂。方法:按照重睑高度切开皮肤以及眼轮匝肌,在眼轮匝肌下向眉区分离,在眉下眼轮匝肌与额肌交织处,制一宽约2cm的肌瓣,然后将肌瓣拉下,固定在睑板上,切除多余皮肤,按照重睑成形术常规间断缝合切口皮肤。结果:按照Fox正常眼睑功能标准评定,本组患者术后外观美观,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此手术效果可靠,操作简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于提上睑肌功能极弱的严重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颇多,如阔筋膜悬吊术、节制韧带缝于睑板上、A架式上睑提肌缩短术、异体巩膜、眼轮匝肌或硅胶悬吊术等等。虽然上述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但都有局限性,且手术效果往往不甚满意,并难以获得双侧对称的效果。为此,我们自1987年以来采用自睑皮瓣悬吊术治疗各种类型的上睑下垂42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上睑下垂患者42例(56只眼),其中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6~55岁;  相似文献   

11.
吕茜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506-8507
目的:探讨经结膜双重睑成形术。方法:坐位或立位自然睁眼平视,动态确定双重睑宽度、外形,并标识出。宽约5-7 mm。表、局麻后,经结膜入路剪开提上睑肌,去除一条眼轮匝肌,将皮肤皮下与睑板缝合进行相应处置形成双重睑,缝合切口。结果:本组28例,随访4-300 d,其中6例双重睑线过浅,经埋线缝合后矫正,两例经上睑缘皮肤切口法手术后矫正。结论:此术式设计避免了皮肤切口,满足了不希望皮肤切开,又不适合埋线法而希望得到双重睑者的愿望,主要用于伴有轻度上睑下垂者,手术同时可以经分离消除原有的小双重睑、去除轻、中度内眦赘皮中内眦部部分异构眼轮匝肌,消除因眶区饱满,脂肪过多或泪腺脱垂,去除部分眶内脂肪或泪腺复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重建上睑提肌腱膜与眼轮匝肌及皮肤之间的连接,构建先天重睑的生理结构和动力系统,形成重睑。方法 采用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在睑板前筋膜浅面充分分离眶隔和上睑提肌腱膜融合部,至睑板上缘水平,将重睑切口上唇下方的眼轮匝肌与睑板上缘处的上睑提肌腱膜间断缝合,皮肤缝合采用皮肤—眼轮匝肌—皮肤的方式。结果 30例求美者随访6个月,所有求美者术后肿胀时间短,恢复快,闭眼时重睑线不明显,睁眼时弧度流畅、形态自然,动态感十足。结论 重睑成形术中,构建重睑的生理结构和动力系统,可以使重睑手术获得更自然、更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第三节上眼睑皮肤皱襞松弛眼睑皮肤随年龄的增长日渐萎缩松弛,久之,可导致上睑皮肤高度松弛下垂,使眼裂变小、变形,甚至将外眼角完全遮盖,严重影响视力。外貌似欲睡之态,称为假性上睑下垂。一、切口设计嘱病人轻闭眼睑,将上睑皮肤轻轻提拉,找出睑板上缘轮廓,沿着睑板上缘或略低于其上缘相应的皮肤上用美蓝标出切口线,切口线最高点距睑缘5~6毫米,外眦角处切口线应沿鱼尾纹向颞侧延长,延长多少依切除皮肤量确定。用无齿镊夹持上睑皮肤,让病人反复睁闭眼睑,初步估计出所需切除的皮肤,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上睑下垂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将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5例分为两组,分别用额肌瓣悬吊术(A组)及上睑提肌缩短术(B组)治疗,术后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矫正满意20例,矫正不足5例,无过度矫正病例。A组发生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重睑线变宽2例;B组发生结膜脱垂2例,睑缘弧度不自然2例,轻度上睑内翻倒睫1例。结论儿童上睑下垂的治疗方法中,上睑提肌缩短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均是优良的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上睑下垂是眼科常见病种之一 ,分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和后天性上睑下垂 ,临床表现各异 ,重者可因瞳孔受遮盖而引起弱视[1] ,同时上睑下垂有碍美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5月我科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矫正上睑下垂 14例 2 0只眼 ,疗效确切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4例 ,女 10例 ,年龄15~ 41岁 ;单眼 8例 ,双眼 6例 ;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根据上睑提肌肌力测定标准 ,均为重度 ,肌力均在 3mm以上 ,无上直肌麻痹或其它眼外肌运动障碍。1 2 手术方法 局麻后按预先设计切口切开皮肤全层及眼轮匝肌 ,于眼…  相似文献   

16.
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52例 ,男7例 ,女45例 ,年龄40~70岁。52例中 ,双眼手术51例 ,单眼1例 ,共101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 ,未出现睑外翻、睑裂闭合不全、上睑下垂泪腺脱垂及其它并发症。手术 :(1)单纯上睑皮肤松弛 ,原为重睑或单睑者 ,可以原有的重睑皱襞线为基线或重新设计皱襞宽度 ,一般取7~8mm。在新设计的皱襞线上方切除一条松弛皮肤 ,于睑板上缘剪除一条眼轮匝肌 ,经皮肤 -上睑提肌腱膜下缘 -眼轮匝肌下缘 -皮肤、缝合。(2)年老体弱 ,晨起上睑水肿明显者 ,如有眶脂脱垂 ,要切除眶脂 ,严格止血 ,避免眶…  相似文献   

17.
作者自1990年后采用改良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13只眼)男4例,女8例,年龄2岁半~84岁。先天性10例,后天性2例。小眼症1例,单侧重度下垂5例,单侧中度下垂6例。3例患儿及1例成人小眼症住院施术外,其余8例在门诊施术。l.2手术方法:成人采用局麻,小儿采用基础麻加局麻。手术操作:(1)切口:设计重睑线切口及眉中了下缘切口长约1.5~2cm;(2)依设计的重睑线切开皮肤,剪除一条眼轮匝肌,显露睑板前筋膜及眶隔膜;(3)切开后中了下缘切口,在额肌筋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8眼)重度上睑下垂的患者行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满意24眼,良好4眼,手术失败0例。结论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矫正术具有操作安全、术后疗效可靠持久、睑缘弧度自然、重睑形态美观,更符合生理解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含眶隔组织的上睑提肌缩短术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17例22只眼采用含眶隔组织的上睑提肌缩短术进行治疗,与传统的上睑提肌缩短术不同,手术时不将眶隔与上睑提肌分离,将眶隔与上睑提肌作为一个组织瓣同时进行缩短。结果本组17例22只眼上睑下垂畸形矫正效果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采用含眶隔组织的上睑提肌缩短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上睑下睑是我院的新方法。其原理是将提上睑肌缩短并固定于上睑睑板上、利用缩短的肌肉使下垂的上睑能自主提起。 本文根据临床资料收集了近一年来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病患者33人,40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4例,双眼发病者12例,单眼16例,年龄在12~23岁之间,40只眼全部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效果良好,仅有1例发生角膜上皮剥脱,经及时处理,剥脱的角膜上皮很快就愈合了,未发现其它合并症。现将我们的观察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