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目的 小儿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多困难。本文总结小儿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五年间手术切除12例肝脏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4岁,肿瘤类型:婴儿性血管内皮瘤3例;肝结节性增生、肝囊肿和肝错构瘤各2例;炎性假瘤、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术前均行各项常规检验以及B超、CT和/或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术前HBsAg为阴性,3例AFP轻度增高(〈200ng/L),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化验值显著高于同期的恶性肿瘤组(123.82±12.4对102±16.74和39.36±9.68对32.63±4.84,P〈0.05)。术前影像学检查中10例肝良性肿瘤(83%)未能明确肿块性质,6例(50%)初步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或肝细胞癌等。本组肿瘤平均直径11.09±2.98cm(8—16cm),全部12例用肝肿瘤切除术治疗,其中左叶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3例、右叶或右叶肝段5例,瘤体切除术3例,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7年,全部健康存活,无复发。结论肝脏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具有病理分类繁多、每种病变在临床上少见和罕见的特点;常以肝占位变出现,但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资料非常难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即使肿瘤巨大,全身一般情况也良好。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手术技巧的条件下,小儿肝脏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成功率非常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1):57-57
《神经外科聚焦》(NeurosurgicalFocus)杂志近期刊出了一期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专刊,13位作者分别就脊柱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的诊断、治疗以及各个部位肿瘤切除后脊柱的重建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Klimo等通过对最近20年来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总结,详细介绍了当今对脊柱肿瘤的治疗现状,指出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必须建立在对脊柱解剖的熟悉、肿瘤性质的了解以及手术治疗结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Liu和Apfelbaum等通过阅读文献回顾了颈椎肿瘤切除后的各种脊柱稳定重建的手术方法,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尤其对骨水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 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1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 A级1 例、B级1例、C级2例、D级 4例、E级 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结果 18例单发脾脏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血管瘤2例,其中1例明显强化,1例边缘结节状强化;3例淋巴管瘤边缘及分隔轻度强化;3例较大窦岸细胞血管瘤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逐渐均匀强化,延迟期强化与周围组织相仿,另2例边缘轻度强化;3例较大硬化性血管瘤结节样转化病灶内见"辐轮状钙化"及"辐轮状强化",另1例病灶内见液化坏死;1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平扫及增强无特征性改变;1例巨块型淋巴瘤动脉期可见"血管漂浮"征;2例淋巴瘤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 CT可较清晰地显示脾脏病灶的大小、形状、密度、边界及强化程度,对脾脏单发肿瘤或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l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4例、E级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的发病率及其特征,并评估其治疗方法。病例均经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CT、MRI和心导管检查,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诊断。24例行手术治疗病人中,良性肿瘤20例术后存活至今,其中15例术后随访5~15年无复发;4例恶性肿瘤中3例行部分切除,1例仅做病理学检查,均于术后4个月内复发或转移死亡。作者认为,原发性心脏心包良性肿瘤采用手术治疗常可获得良好结果,恶性肿瘤早期手术结合放疗可延长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3年8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重点分析患者肝脏病变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和(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4例患者中,误诊3例,分别为肝未分化肉瘤、继发性淋巴瘤、嗜酸性肉芽肿;正确诊断1例,为胆囊癌肝转移。肝未分化肉瘤表现为囊实性占位,周围实性部分及分隔显著持续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短期内迅速增大;病灶周围无水肿带;可见较多钙化灶。肝继发性淋巴瘤表现为肝内多发结节灶,多数信号均匀,增强各期强化程度较低,不伴肝内血管侵犯,伴随肝外淋巴结肿大;少数病灶内见出血。肝嗜酸性肉芽肿表现为肝脏多发病灶信号及强化方式多样,提示病灶由多种成分组成,处于病变的不同阶段,多数病变呈环形进行性强化表现。胆囊癌肝转移肝移植术后复发表现为肝内稍低密度灶,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稍低密度,伴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融合。结论移植肝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影像学征象各有特点,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上述少见移植肝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对10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0.3%、44.7%、29.1%、8.7%。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多数表现为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脊髓、神经根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脊柱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局部疼痛剧烈且原发病灶已积极处理、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脊柱转移性肿瘤在临床并不少见,大部分恶性肿瘤可以转移至其他部位,其中约一半发生在脊柱。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既往认为的一些高难度、高风险的肿瘤外科手术报道也越来越多。但仍存在手术指征不明确,制定治疗方案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以及对脊柱肿瘤疾病认识不深刻等问题,进而势必影响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脊柱是恶性肿瘤中除肺脏、肝脏外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脊柱转移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多数骨科医师选择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初步评估脊柱转移肿瘤切除和脊柱重建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1月收治脊柱转移肿瘤患者42例,分别进行前路椎体切除,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比各种手术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疼痛缓解率和症状缓解率。结果: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前路椎体切除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4min,出血量1966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83%,症状缓解率为33%;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8min,出血量1292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85%,症状缓解率为28%;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90min,平均出血量2275ml,术后疼痛缓解率为100%,症状缓解率为57%;经皮椎体成形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均未统计),疼痛缓解率为100%,之前均无症状。结论: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手术时间较长,平均出血量较多,但术后症状缓解率和疼痛缓解率较高,对于单节段病变椎体或者致病椎为单节段、无重要内脏转移、一般情况较好、预期寿命超过半年的患者,应采用一期后路全椎体切除术以达到解除病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李建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3):2203-2204
脊柱原发骨肿瘤相对少见,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6%~8.8%,其中良性肿瘤的发病率约占原发骨肿瘤的1%,恶性肿瘤约占5%,而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好发生的部位,约占全身骨转移瘤的50%.原发肿瘤中以血管瘤、骨巨细胞瘤、骨髓瘤、软骨肉瘤等常见[1-2].绝大多数(80%)脊柱肿瘤发生于椎体并向椎弓侵袭,而发生于后方附件的肿瘤少见.由于脊柱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前方紧邻大血管及内脏,两侧有神经根走行,椎管内是脊髓,这就使得脊柱肿瘤不能像四肢肿瘤那样进行分期,也不能像四肢长骨肿瘤那样行瘤段骨整块切除,并且脊柱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切除的机会很小,因此脊柱肿瘤手术难度大,复发率高,疗效差,一直是骨肿瘤治疗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胰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耒我国胰腺外科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胰腺癌的切除率已达到36%,五年生存率接近10%。因此胰腺外科手术技能的娴熟和精细性对胰腺良性肿瘤的切除已显得越发简单了。各级医院问津胰腺良性肿瘤的热情和认知度产生了飞跃。朱预教授报告了我国27个大医院1138例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15.
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良性肿瘤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石景森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1,7(5):320-320
一、胆囊息肉样变 (PGL)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一组胆囊壁向囊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 ,目前尚无统一的命名。从形态学角度看 ,由于它表现为局限性隆起 ,因此 ,有人称之为胆囊隆起样病变 ,还有人称之为胆囊瘤样病变 ,但更多的人称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1,2〕。从病理学角度上看 ,它是一组性质不同的疾病 ,它不仅包括肿瘤性息肉 (主要是各种腺瘤 ) ,亦包括非肿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 ) ,尽管病理学诊断更科学、更准确 ,但由于临床应用困难 ,不宜普及。而临床形态学检查手段 (B超 ,CT ,造影等 )则应用非常普及 ,且局限性隆起性病变并非… 相似文献
16.
胸腰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的广泛开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并发脊髓压迫的脊柱转移肿瘤比例有逐渐增加趋势。脊柱转移性肿瘤以胸腰椎多见,颈椎、骶椎较少见眼1演。以往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态度比较消极,无非是局部减压,病灶切除,有时甚至是放弃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的进步及病人对生存质量的要求,对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更为积极。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1月共收治胸腰椎转移性肿瘤22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有部分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其中手术治疗12例,手术组中男7例、女5例。年龄29~72岁,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7.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胸段脊柱通常是指C7~T1椎节 ,该段肿瘤临床比较少见 ,由于该节段处于颈椎前曲与胸椎后凸交界处 ,其邻近解剖结构复杂 ,手术暴露困难 ,技术要求高 ,外科处理较为棘手。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提高以及脊柱肿瘤治疗理念的不断完善 ,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对颈胸段肿瘤的切除范围、应用解剖、手术入路及内固定作一综述。1 切除范围由于解剖关系复杂 ,Enneking外科分期用于颈胸段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不易把握。理论上 ,整块切除原发肿瘤病灶及其发生的间室最为理想 ,但因椎管内的脊髓不能切除 ,不易达到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4例涉及椎体及其后部结构的全椎骨肿瘤的外科治疗,介绍了全椎骨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手术采用后路附件切除,上下椎体Steffee钢板内固定,前路椎体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初步效果满意。本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高,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以脊柱病变为主的骨髓瘤的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指征、方式及效果。[方法]对本科自1996。2004年收治的13例以脊柱病变为主的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外科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本组资料13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47.67岁。行X线、CT、MRI、ECT、术前/术中病理活检等检查,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经前路椎体肿瘤切除、钛网植骨或骨水泥椎体植入、钢/钛板内固定7例,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固定4例,联合入路肿瘤切除、前路钛网植入、钛板内固定、后路经椎弓根固定2例。[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缓解,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2例截瘫患者Frankel分级分别由B级、C级变为D级,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6.75个月,1例复发,3例死亡。[结论]X线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CT与MRI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ECT检查可发现全身多个病灶,病理活检是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性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持久缓解,须结合化疗、放疗等其他治疗,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