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中甲错”,语出《金匮要略·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原文云:“《千金》苇茎汤: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  相似文献   

2.
从中焦脾胃论治肺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建玲  潘晨 《河南中医》2006,26(5):11-12
肺痿是各种肺系疾病发展到后期出现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气喘、咳吐浊唾涎沫、反复发作为特点。肺痿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并立专篇而论述的,它是中医学中独有的一个病名[1]。关于其病因病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指出“热在上焦者,因咳而为肺  相似文献   

3.
《金匱·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的这一篇章里,都属呼吸系疾病,肺痿,肺痈,咳嗽上气,分为三类。在“咳嗽上气”(即后世之哮喘)范围内,别称为“肺胀”的有三条:“上气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咳  相似文献   

4.
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一、肺痿(一)概说:1.释名:肺瘘病因肺叶萎弱焦枯,如草木之枯萎而不荣,故名。2.病因病机:久咳不已,肺气大伤,则肺叶萎弱而不振.又因上焦有热,灼伤肺津;或误施汗下重伤肺津;或肺中虚冷,气不化津。均可致肺叶失养而  相似文献   

5.
"吐之则死"一词出现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篇第2条:"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现行教材对"吐之则死"的理解是:肺痈出现吐脓血时治疗较困难,甚至导致死亡.笔者认为此解释略显牵强,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6.
皂荚凡见于《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原文云:“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该方系用皂荚刮去皮,酥炙,研末,蜜丸如桐子大,以枣汤和服三丸,日三夜一服。由此可见,该方主药是皂荚,病性属寒。“时时吐浊”系指经常吐出稠粘的浊痰。对皂荚丸证的“时时吐浊”应从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建纲  郭伟民 《河北中医》2009,31(1):133-134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呼吸系统疾病多出现咳嗽症状,甚至为首发症状。历代医家对咳嗽一证多有精辟论述,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说“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景岳全书》说“咳嗽虽多,无非肺也”;《素问病机气:直保命集》日“谓咳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  相似文献   

8.
《内经》对咳嗽已有较深刻认识,《素问.咳论》所云“皮毛者,肺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指出形寒饮冷伤肺为咳。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及“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两篇,从表里寒热虚实例述咳嗽病证,既体现咳嗽病是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也说明凡邪气如痰饮、热邪、燥邪、风邪等伤肺即可致咳,所列诸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至今仍为临床所喜用。  相似文献   

9.
“皂荚丸”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笔者应用皂荚丸治疗肺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10.
<正> 肺痿病1.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为什么合在一篇讨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病在表现上,都有咳嗽、吐痰涎的症状;在病变部位上,都属于肺;而且在病理变化上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咳嗽上气、肺痈病久不愈,导致肺气虚弱,可转化为肺痿。因为这三种疾病的关系较为密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病因、病机、证治又各不相同,故合为一篇讨论,以资识别。2.肺痿和肺痈如何鉴别?  相似文献   

11.
肺痿与清燥救肺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痿,系咳喘日久不愈,肺气受损,津液耗伤,肺叶痿弱,临床表现主要以气虚,咳吐浊唾涎沫,反复发作为特点。肺痿病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篇中对肺痿的主症特征、病因、辨证、治疗都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予以引伸阐述,认为本病多发生于许多慢性肺系疾病久治不愈以后,其病理因素以肺燥伤津为主。《外台秘要·肺痿》引《千金》“其人病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何也?师曰:此为肺痿之病。肺痿之病,何以得之?师曰:病热在上焦,咽咳而肺痿。”《丹溪手镜·肺痿》:“热在上焦,其病多涎唾,小…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丸由皂荚、蜜、枣膏组成。现今临床上很少单独应用,而且对其疗效评价也缺少文献报道,因此注意重视对经典方的发掘和研究,实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当代中医临床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在随师  相似文献   

13.
“皂荚丸”出自《金匮要略&#183;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凡主之。”笔者应用皂荚丸治疗肺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0~40岁者6例,41~70岁者16例。西医诊为支气管哮喘者6例,喘息性支气管炎者8例,肺心病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相似文献   

14.
数脉刍言     
数脉,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素问·奇病论》曾云:“尺脉数甚”、“脉至如数”等等。其后《伤寒论》、《全匮要略》对数脉的运用尤为广泛,并常以脉证结合做为辨证论治的依据。如《全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相似文献   

15.
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当地居民多发咳喘。咳即咳嗽,喘即喘息、气喘。咳喘病又名"咳逆上气",是以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常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由咳致喘,终使咳嗽、气喘并作。咳喘既是独立病证,也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上气,喘而烦躁者,属肺胀","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已故原甘肃中医学院于己百院长是中国百年百  相似文献   

16.
答:“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这段经文出自《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全文是:“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  相似文献   

17.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历代医家对本条争议较大,其焦点为“肺痛”究竟应作何解?归纳起来不外“胸痛”、“腹痛”之说。本人认为“肺痛”即为肺病,不当解作“胸痛”、“腹痛”。此实为仲景所言病位在肺,良由肺痈而致肺痛,理固昭然,何疑之有?观仲景《金匮》组方,紫参一味凡两用:一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篇中之泽漆汤;二见于《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篇之紫参汤。前方注为治咳之病,然焉知其非肺  相似文献   

18.
周辉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2):756-756
近年来 ,笔者发现每当夏季 ,有大量患者因使用空调导致顽咳不愈。初起咽痒咽干 ,多干咳无痰 ,或咳吐少量白色黏痰 ,咳之不爽 ,咳后暂舒 ,日久不愈。应用各类抗生素及各种镇咳药 ,多效果不佳 ,有时配合一些中药止咳合剂虽获暂时之效 ,但停药即发。笔者应用三拗汤加减治疗之效果颇佳。体会如下。《素问·咳论》云 :“肺之令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特别指出咳与肺关系最大。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上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喻嘉言云“咳者 ,肺之本病也”,方用清燥救…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1999,31(10)
1 肺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肺痈是由风热邪毒蕴滞于肺,热壅血瘀,血腐化脓而成。以发热,胸痛,咳吐腥臭脓血痰为主要症状的肺化脓症。11 诊断依据 ①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呼吸气粗。②咯吐大量黄绿色脓痰或脓血痰,吐入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气味腥臭。③局部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弱或增强,语颤音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湿性罗音。④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⑤痰培养有致病菌。胸部X线摄片,肺部可见大片浓密炎症阴影,或透亮区及液平面。12 证候分类 ①初期:恶寒发热,咳吐白色粘痰,胸痛,咳时加…  相似文献   

20.
苇茎汤出自《古今录验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有此方,但无方名,宋代林亿等校定《金匮要略方论》时,将此方收入“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篇作为附方,名曰“千金苇茎汤”。其证为“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苇茎汤由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组成。对方中桃仁的功效,后世医家及普通高校《方剂学》各版教材多释为活血祛瘀消痈,是为佐药。此方所治病证的病理演变可分为3期,即表证初期、成痈期和溃脓期。表证初期表现为发热,恶寒,咳嗽,脉浮等;成痈期表现为咳嗽喘满,口干咽燥不渴,胸痛,咳吐稠痰或腥臭,时时振寒,脉象滑数等;溃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