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论述《伤寒论》中药物煎服法及服药后调护的中医护理思想,为医护人员及病人提供正确的指导。方法运用《伤寒论》中药物煎法护理、服药护理及服药后调养护理,引起医护人员重视辨证施护,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论正确运用药物的煎服护理,重视病人服药后调养,对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煎药服药方法及药后护理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奠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冶的基础。《伤寒论》对中医煎药、服药方法以及服药后护理的论述,也是中医护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住中医临床实践中,存在煎药技术粗糙、服药方法单一、服药  相似文献   

3.
陈倩琪 《光明中医》2007,22(2):13-15
张仲景《伤寒论》不仅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调摄护理的方法,对于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保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中医临床普遍存在煎药不规范,服药方法单一,药后调护不慎,均是导致中医药疗效降低的原因.本文总结了《伤寒论》的调摄护理方法,旨在宣扬张仲景的辨证施护思想,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系统整理和分析《伤寒论》中有关中药药嘱的文献资料,归纳概括中药药嘱的主要内涵。对《伤寒论》中有关药嘱的内容,按照中药剂型的制法、中药的服法、服药禁忌、服药后护理等4个方面进行收集、筛选、比较、归纳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伤寒论》中方剂用药的文献,归纳其论点,并做比较。规范的发药交代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规范如下,中药的煎煮用水常选择自来水和井水。对于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酒共煮;含有毒性药组成的汤剂,可以加入蜂蜜共煎。特殊煎煮的中药,如麻黄可先煎,并去除药汤上的浮沫。煎煮火候的衡量可在汤剂中加入粳米,米熟即汤成;不同剂型的服用剂量(合或升,梧桐子或弹丸,方寸匙);汤剂的服药时间、温度及次数变化,要考虑汤剂的作用部位,功效主治及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等因素;服药饮食宜忌(宜食糜粥调养,忌食与药物功效相反的食物);服药后护理(服热粥以利解表剂发汗,服稠粥以利服泻下剂后调养,药物不同用药途径及方法不同);用药护理的核心,保证患者服药后身体正常机能调节;药物疗效观察二便,血的形态,疗效观察要"以知为度"。总之,《伤寒论》是最早论述药嘱的著作,详细记述了中药药嘱的各项内容,该文归纳出中药药嘱的新规范,是开展中医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中药临床调剂技术的主要支撑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它对中医护理亦有比较全面的论述。学习《伤寒论》有关护理知识,对提高辨证水平和治疗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兹就《伤寒论》服药护理法探讨于后。一、服药方法 1、服药途径:《伤寒论》中,剂型及作用不同,给药的途径和方式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医护理与中医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曾积累了许多护理方面的经验和内容。如在《金匮要略》、《伤寒论》中这方面的记载就颇多,只是历代很少引起重视和无人系统总结。现在中医护理学的应运而生这已是必然的,中医护理经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中医期刊中这方面的经验很少交流。因此,建议各地中医刊物应适当鼓励和刊用有关中医  相似文献   

7.
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护理方面的论述。历代医家在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服药方法,衣着、精神、饮食、劳逸等方面均有了一定的要求。如《伤寒论》中服桂枝汤后要求喝稀粥,使其微汗出,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建立和发展。探讨中医基础理论对眼科临床护理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浅谈《伤寒论》中护理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荣  童桦 《四川中医》2001,19(10):5-5
《伤寒论》中的护理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药的煎服方法、药后及应及药后护理等方面略加总结,以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正确运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医护理思想浅析朱晓华(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修水332400)关键词《伤寒论》中医护理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虽无中医护理专著,然护理内容却贯穿于不少医学著作中。《伤寒论》通篇虽未及“护理”两字,但中医护理思想是仲景学...  相似文献   

10.
服中药的饮食禁忌理论源远流长,多源于人的实践积累和临床经验总结。所谓"药食同源",药后饮食不当不仅会减弱药物的治疗作用,甚者会加重、延误病情,危害身体健康。通过分析张仲景《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中提及服药后的饮食禁忌,探讨饮食禁忌的理论渊源和不合理的药后饮食损伤人体的机理,并结合自身中医临床,从四时、体质、疾病、药物、生理期五方面的差异性论述服中药后的饮食禁忌,以指导患者服中药后的合理饮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炮制中药的使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之一.《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学习的基础,不仅在对理法方药的分析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同时对于临床炮制药物的应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为《伤寒论》收载方剂中最常用的药物之一,《伤寒论》收载了酒洗、去皮、生用及麻沸汤渍之4种大黄的炮制方法.药物的炮制方法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酒洗多用...  相似文献   

12.
黄贵华  罗媛媛 《河北中医》2012,34(4):599-600
中医学对中药的服药方法有较多记载,但目前临床普遍采用每日早、晚2次服用的方法.中药服药方法的特殊性和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被淡化、遗忘.有人曾对105例中药汤剂无效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服法不当10例[1].由此可见,中药的服药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伤寒论》被后世医家尊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奉为圭臬,不仅其理、法、方、药为后世所推崇,其中的服药方法也有其特殊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指导意义,特别是"序贯给药"法为后世医家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不仅是中医临床治疗学专著,也同样蕴含着重要的护理学思想。文中从未病先防、整体调护、服药护理、药后护理、饮食护理等四个方面,对《伤寒杂病论》的护理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蕴含着丰富的护理经验,对中医护理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医嘱调护、药物法度(煎法、服法、调理)、四诊观察(观察病情、一般证候、危重证候)三个方面发掘《伤寒论》中的护理学思想,以期能指导现代护理应用及加深《伤寒论》学术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伤寒杂病论》护理九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历代医家把护理和医疗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认为医护是合一的 ,因而一直没有关于中医护理的专门著述。但是 ,在许多医著中有关护理方面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本文仅就《伤寒杂病论》中的护理法择要归纳为9类 ,并略述其梗概 ,疏漏之处 ,敬祈同道批评补正。1 恰当护理 ,促进药物发挥疗效在《伤寒论》中 ,张仲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 ,十分注重通过恰当的护理 ,以促进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如第 1 2条 (《伤寒论》原文部分的文字及号码均据成都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讲义》1 964年版 )桂枝汤方后注 :“……服已须臾 …  相似文献   

16.
浅析《伤寒论》之药物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景云  高山 《河南中医》2008,28(9):9-10
《伤寒论》是汉代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以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又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而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伤寒论》中不仅辨证详细,组方严谨,用药精炼,配伍有度,而且对药物的煎、服方法都作了详尽的阐述,对指导我们中医临床仍发挥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对此重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故本文特将《伤寒论》中有关药物的煎服法浅析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用药特点独特,同时体现"因时制宜"的思想,至今仍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中药又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掌握用药规律,明确用药时宜对于提高疗效、避免误诊误治有极大的意义。因此,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用药特点进行探析,从药性、药量、剂型、时宜4个方面来论述其体现的中医避误思维,主要从医者角度阐述用药的精当与合乎时宜的辨证联系,最后从患者角度强调指导服药的重要性,提出应注重中医健康管理师人才的培养,同时不断推进对中医避误思维及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的服药护理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汤剂由其疗效迅速、价格低廉、且能随证加减等其它剂型无法代替的特点,为中医临床所常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代医学临床应用中药汤剂也日益广泛。然而,由于护理人员缺乏中药汤剂服药护理的知识,致使药液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现将中药汤剂服药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就仲景《伤寒论》"误吐、吐法禁忌症"条文,从现代中药不良反应角度,对其"变证"的临证特点、分类、机理及救治方法试做分析和探讨,并初步归纳"吐法禁忌"12种,提出《伤寒论》是已隐函中医学业"药物警戒观"警示医者决不能以药试病,错投误治,有助于提高中药疗效、防止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探讨张锡纯对《伤寒论》的分析与应用,研究中药药性,运用中医辨证加以创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