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面粟粒状狼疮皮损中CD3、CD43、CD45RO的表达,西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与结核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维胺酯(三蕊胶囊)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28例疗效观察,寻常狼疮并发象皮肿1例,误诊48年寻常狼疮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及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疗效。方法:21例狼疮脑病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采用甲泼尼龙500mg静脉滴注,连续3cl,同时鞘内注射甲氨蝶呤5~10mg和地塞米松5~10mg,并与仅采用甲泼尼龙1g静脉滴注3d治疗的27例狼疮脑病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d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为100.0%.对照组为96.3%,且前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狼疮脑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耐多种药物寻常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耐多种药物寻常狼疮.患者男,41岁.肛周出现红斑、溃疡2年余.5年前曾患肺结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结核结节,诊断为寻常狼疮,经规则抗结核治疗无效.组织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药敏试验对异烟肼、利福平等4种抗结核药耐药.提示为耐多种药物寻常狼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MRL/lpr狼疮鼠B淋巴细胞活化及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培养BM-MSC,用不同剂量的BM-MSC移植治疗MRL/lpr狼疮鼠,4周后免疫磁珠分选出B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狼疮鼠B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后S期比例明显增多,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降低刺激后的狼疮鼠B淋巴细胞S期比例,并增加细胞周期蛋白p27Kip1的表达。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B淋巴细胞phospho-AKTThr308及phospho-GSK3βSer9的表达。结论:中、高剂量BM-MSC移植治疗能抑制狼疮鼠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并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治疗狼疮样小鼠后肾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亲代BALB/c鼠淋巴细胞经静脉途径输入到(C57BL/6xBALB/x)F1小鼠体内,诱导成狼疮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6和TGF—β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狼疮样小鼠肾脏IL-6过度表达,肾小球上皮细胞TGF—β染色程度积分低,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积分高。青蒿琥酯治疗后,这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都有所改变。结论IIr6和1GF—p可能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青蒿琥酯治疗狼疮样小鼠的作用和雷公藤多甙相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Blimp1在MRL/lpr狼疮鼠中的表达水平,为靶向浆细胞治疗SLE提供思路。方法用EMSA和CHIP证实Blimp1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调控作用,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RL/lpr狼疮鼠与正常鼠脾脏和淋巴结中Blimp1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Blimp1能与BCMA基因启动子相结合。狼疮鼠组脾脏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Z = 2.609,P < 0.01),狼疮鼠组淋巴结中Blimp1的相对表达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Blimp1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 Z = 3.402,P <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CMA可能是Blimp1的靶基因,Blimp1可直接调控BCMA表达,在维持浆细胞存活及抗体分泌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Blimp1; B细胞成熟抗原; 浆细胞; 小鼠,近交MRL lpr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患者正常皮肤中有表皮下免疫球蛋白沉着(阳性狼疮带试验)。这可反映出免疫复合体的组织内沉着。本文研究环磷酰胺和强的松治疗对狼疮带试验的影响。从34例符合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的美国风湿病协会(ARA)诊断标准的患者的前臂屈面取活检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这些标本进行真皮、表皮接合处 IgG、IgA,IgM和C_3的存在的检查。二次检查相隔时间平均为5个月。共进行了81次测定。34例中22例具有持续的阳性或阴性狼疮带试验。9例狼疮带试验阳性病例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平均25毫克/天)控制其进行性肾脏病变,于治疗4个月后8例变成狼疮带试验阴性。11例单独用相应剂量的强的松之狼疮带试验  相似文献   

8.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是一种少见的以红褐色丘疹、结节为基本损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中青年患者的面部,尤以眼睑周围区域最为常见。目前对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方案尚未完全明确,该文对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的效果。方法方案1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补肾康,方案2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火把花根,疗程3个月,观察半年到1年。结果7例采用方案1,显效4例(其中2例显著改善),无效3例;12例采用方案2,显效8例(其中5例显著改善),无效4例。结论该疗法法治疗狼疮肾炎有一定效果,以方案2较佳。  相似文献   

10.
颜面粟粒性狼疮又称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是粟粒大至绿豆大暗红色丘疹或结节,对称分布于面部,尤以上下眼睑和颊部为多见;因为病理有结核性浸润,故40年来一直认为本病是由结核所致。但近年来由于其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或只弱阳性,抗结核治疗无效,故普遍否认此病为结核病。各种治疗效果都不满意。1985年以来,作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5例,均得治愈,现介绍其中3例如下:病例1,杨×,门诊号2903,男,22岁,工人,因面部发病一年于85年2月1日来诊。以往曾在某医院诊为痤疮,外用肤轻松;另一医院诊为颜面粟粒性狼疮,并作了病  相似文献   

11.
狼疮肾炎患者热休克蛋白90及其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及其亚型与狼疮肾炎患者发病与治疗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28例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及热休克蛋白90α、热休克蛋白90β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狼疮肾炎患者热休克蛋白90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狼疮肾炎患者热休克蛋白90α、90β mRNA表达水平亦升高,糖皮质激素抵抗组升高水平较明显。结论:热休克蛋白90、90α和90β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与狼疮肾炎的发病有关,亦与狼疮肾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报道1例面部寻常狼疮并对近10年文献报道的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分析34例寻常狼疮患者,年龄3~88岁;32例皮损位于头面颈部,1例位于臀部,1例位于左侧乳房;病程3个月~60年;34例患者中误诊误治29例(85.29%),主要被误诊为皮炎湿疹、体癣、红斑狼疮等;予以标准抗结核治疗后病情恢复良好,有4例继发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3例无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疗量时,转氨酶升高,其中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这3例红斑性狼疮患者,当再服用阿司匹林时,肝功能又异常。停用阿司匹林时,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其他症状加刷,但转氨酶迅速恢复正常,这说明肝功能异常与服用阿司匹林有关。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常出现平滑肌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性狼疮中,即使有也是罕见的,而在这3例患者中均未找到此抗体。有人报告某些药物  相似文献   

14.
大剂量静脉注射甲基强地松龙的"冲击"疗法已成功地用于预防急性肾移植排斥,对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及增生性狼疮肾炎也都有效.作者们用此方法治疗2例危重的无肾脏损害的红斑性狼疮获得意外良效.方法是每日静脉注射甲基强地松龙1克,连续用药3~5日,待危急症状消退、化验指标好转后即可停用"冲击"疗法,改为口服皮质类固醇等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滋阴狼疮胶囊辅助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探讨依据临床积分客观合理量化撤减糖皮质激素的方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滋阴狼疮胶囊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素对照组(P<0.01),能显著改善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类型和中医证候。结论中药滋阴狼疮胶囊治疗阴虚内热型SLE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稳步地协助糖皮质激素撤减,依据临床积分初步设定的糖皮质激素撤减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41287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21例临床分析/瓦庆彪(成都市第二医院皮肤科),陈前明,李烜…//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1).-43~45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0月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皮疹多累及眼周,表现为光滑的红褐色丘疹或萎缩性瘢痕;皮损组织病理主要为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典型病例可见干酪祥坏死;可依据病程选择相应治疗。认为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眼周及面部多发的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早期诊断可加强抗炎治疗,以避免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位点数及GR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放射性配基结合位点分析法及RT-PCR方法检测38例狼疮肾炎患者GR位点数及其mRNA含量.结果:狼疮肾炎患者血中糖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R位点数及其GR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狼疮肾炎患者体内存在GR数目及转录过程的异常,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8.
寻常狼疮1例     
寻常狼疮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可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之久。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寻常狼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狼疮鼠骨髓幼红细胞巨噬细胞连接蛋白(EMP)的影响。方法 :将狼疮鼠组(24只)分4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LPS(0、2、4及8 mg/kg);正常对照组(24只)分组和LPS处理方法同狼疮鼠组。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骨髓EMP基因表达,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中EMP阳性细胞。结果:(1)相同剂量LPS狼疮鼠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比较:狼疮鼠组EMP m 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2)不同剂量LPS狼疮鼠组间比较:8 mg/kg LPS狼疮鼠组EMP m RNA表达高于2 mg/kg和0 mg/kg LPS狼疮鼠组;4 mg/kg和2 mg/kg LPS狼疮鼠组EMP表达较0 mg/kg LPS狼疮鼠组显著性增高;(3)不同剂量LPS正常对照组间比较:8 mg/kg LPS组EMP m RNA表达显著高于0 mg/kg LPS组;(4)免疫组化示EMP在狼疮鼠组及正常对照组中均有表达,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均被染色,以细胞质及细胞膜染色明显,随着LPS浓度增高,狼疮鼠组及正常对照组EMP阳性细胞更加密集。结论:EMP可能参与SLE发病,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免疫姥鲛烷诱导的BALB/c狼疮鼠模型,研究MCP-1 DNA疫苗对狼疮鼠模型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对肾脏的保护效果。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正常对照组。制备编码MCP-1基因片段的DNA疫苗,接种于疫苗组。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24 h尿蛋白定量,ELISA法测定血清MCP-1抗原和抗体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ANA;HE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CP-1、CD68在肾脏内的表达。结果 24周时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间体质量和24 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31,6.74,P值均 < 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1)。狼疮鼠模型组、疫苗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MCP-1抗原水平分别为(572.6 ± 58.55)、(169.52 ± 28.71)、(601.98 ± 83.43)和(61.11 ± 66.1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43.09,P < 0.05),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四组的血清MCP-1抗体水平分别为(357.88 ± 82.41)、(770.14 ± 220.91)、(294.25 ± 177.22)和(129.73 ± 168.24) ng/L,方差分析示F = 15.81,P < 0.01,LSD检验示疫苗组与狼疮鼠模型组、空质粒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A抗体阳性率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疫苗组和正常对照组与狼疮鼠模型组和空质粒组比较,肾脏损伤明显减轻,肾脏内MCP-1和CD68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MCP-1质粒DNA疫苗能够有效抑制狼疮鼠模型血清中MCP-1抗原表达,并诱导MCP-1抗体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