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应的致病因子。结果:实验组部分细胞的核染色质颗粒间出现淡紫红色小点动物,伴点状物周围染色质溶解,直至整个胞核转化为青灰均质的大团块;更后,团块内出现嗜酸性斑块、团块外出现环状体。电镜下见实验组细胞内众多染色溶解小灶、各小灶内有直径75-83nm的病毒核衣壳,呈外形六角,核心中空。结论:以KBD病儿血浆诱发出的培养软骨细胞的光镜下病变与KBD尸骨软骨细胞的B型凝固性坏死安全相同,实验复制出KBD的培养软骨细胞病变模型;病变的原因是来自KBD病儿血浆、继之出现于实验组病变细胞核内的某病毒;KBD病儿血浆内的病毒可能就是KBD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2.
大骨节病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2008,23(6):7-9,F0002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笔者等近年来撰写的KBD有关病毒病因的多项研究报告做了综合性论证.就笔者研究所见KBD有三类细胞坏死:(剖检材料上的)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和骨髓血细胞坏死及(KBD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三者坏死细胞的核内都有嗜酸性包涵体,且三者坏死的形态改变及其演化过程相同又都有KBD病理特异性.据此笔者认为,三者细胞坏死可能是由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在KBD病儿的坏死白细胞核内找出病毒核衣壳的结果 ,已使白细胞坏死是由某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假设得到验证.作为关键病变,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可能也是由引起白细胞坏死的该病毒的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即该病毒可能就是KBD的病因.后一假设已得到体外实验结果 的强有力支持:实验中该病毒已诱发培养软骨细胞出现与人类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相一致的特异病变.有关KBD病毒病因假设的结论 性评价,有待后继更多工作来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对大骨节病(KBD)病儿外周血等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便和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相对照。方法:在临床X线普查基础上,采病儿外周血及骨髓吸出物涂片、Wright-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部分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血细胞的核染色质粒间出现淡紫红色点状物伴其周当然质溶解,进而点状物融合形成斑块,直至整个核转化为均质大团块。外周血白细胞病变阳性例的检出率占病区受检例总数的83.1%。讨论和结论:白细胞等核内出现的点状物、斑块和团块都应是核内病毒包涵体;病儿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与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是性质同一的病理过程,都是KBD病理变化的一部分,三者坏死病变可能都是KBD的同一病毒病因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5.
有关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 KBD)的病因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文对以往发表的文章添加必要的补充。以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变与KBD剖检病例软骨细胞和骨髓血细胞的病变对照比较。结果清晰地显示该3类细胞呈现完全相同的病变过程:胞核内出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嗜酸性包涵体,伴随以染色质被溶解破坏反比例地减少耗尽,最终细胞坏死、整个核形成一个嗜酸性包涵体的红色大团块。本文认为:隶属KBD的3类细胞的同一模式坏死,应是两次电镜所见的同一病毒所引起;KBD的本质应是该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软骨病变仅是其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有关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的病因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文对以往发表的文章添加必要的补充。以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变与KBD剖检病例软骨细胞和骨髓血细胞的病变对照比较。结果清晰地显示该3类细胞呈现完全相同的病变过程:胞核内出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嗜酸性包涵体,伴随以染色质被溶解破坏反比例地减少耗尽,最终细胞坏死、整个核形成一个嗜酸性包涵体的红色大团块。本文认为:隶属KBD的3类细胞的同一模式坏死,应是两次电镜所见的同一病毒所引起;KBD的本质应是该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软骨病变仅是其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大骨节病病情与硒和人微小病毒B19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病情与硒、人微小病毒B19的关系,探索大骨节病病因是环境条件下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可能性.方法首先对实验点病情进行调查,然后采实验对象血、头发样品进行硒和人微小病毒B19的检删.结果大骨节病病情呈"地方性"和"波浪型"流行的特征,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呈低硒营养状态,病区儿童人微小病毒B19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病区儿童.结论大骨节病可能是环境条件下生物性致病因子的复合病因所致,本实验提示可能是低硒条件下的B19感染引起的.但仍需深入研究才可证实之.  相似文献   

8.
在益都、永寿KBD患区水源中分出产CHS酶厌氧菌,并能引致小鼠关节软骨损害的基础上,近一步在新病例较多的天水、汉源作病因调查,并以骺板软骨发育变化为指征研究KDB成因。发现4患区水源均被粪便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大骨节病患儿血浆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结合巯基和全血硒含量,并与病区非患儿和非病区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骨节病重病区儿童(包括患儿组和非患儿组)体内三种血浆巯基和血硒含量都低于消退病区及非病区儿童,而以大骨节病患儿组下降最明显(P<0.01或<0.05)。血硒与三种巯基的相关分析仅在大骨节病患儿组显示出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骨节病患儿血浆巯基的减少与硒缺乏有关,提示患儿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10.
在益都、永寿KBD患区水源中分出产CHS酶厌氧菌,并能引致小鼠关节软骨损害的基础上,近一步在新病例较多的天水、汉源作病因调查,并以骺板软骨发育变化为指征研究KBD成因、发现4患区水源均被粪便严重污染。厌氧菌占粪便菌群结构的9.9%,说明其存在的普遍性。厌氧菌进入鼠体18天后引起骺板细胞柱增殖层细胞成倍增长及坏死、消失等病理变化与人类KBD早期病变一致。“改水”去因后即无新病例出现,说明防治有效。综合三方面结果说明厌氧菌是KBD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活跃病区水、粮喂养了15只恒河幼猴复制出了类似人的大骨节病的生化和病理改变。初步认为:(1)只要选择敏感动物,又确系采用带有致病因子的水粮,大骨节病的动物模型是可能复制的。(2)本病的致病因子和主要条件因子既存在于病区粮中,也存在于水中。(3)低硒可出现体内血尿等一系列生化学改变,但与软骨坏死并不一致。(4)硒对动物的软骨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硒的高低与软骨坏死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骨节病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有关大骨节病(KBD)有无骨髓坏死病变一直存在争议,为全面认识KBD的病理变化,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2批共16例的骨切片,14例的各系幼稚造血细胞及各类成熟白细胞有形态特异的坏死病变:早期,在细胞核染色质粒之间出现多数细微的红、淡红或淡褐色点状物伴染色质溶解;其后,点状物相互融合增大,直至形成大的均质的圆形或多角形的核内包涵体,包涵体多为红(嗜酸)或淡褐色,亦有呈半透明毛玻璃状,残留染色质呈片块状或窄带环边集于核膜直下;最终,整个核转化为均质的大团块,病变早期相应胞质的病变常不明显,坏死病变呈弥散单个细胞性或呈片状、小灶性分布。KBD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确实存在,其坏死细胞形态对KBD有特异性,骨髓血细胞坏死的原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的Ⅳ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13.
碘与大骨节病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甘肃省大骨节病和碘缺乏病地理分布的调查,探讨了碘与大骨节病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显示大内节病一般流行于碘缺乏病重病区,两病呈共存状况。病区补硒并实现持续性补碘后,大内节现情下降显。对病区水、粮硒和碘含量及7 ̄12岁儿童发硒、尿碘、血清T3、T4、TSH进行了测定,表明大骨节病病区为低硒、低碘环境,病区儿童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病区,认为大骨节病与缺碘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陕西省1970~1990年8个地市的29个县176个村队之大骨节病区14382例儿童手指骨变化与年龄的关系,发现病区儿童手指骨X线患病率及患者骨端病灶性改变,随年龄增长在增高;干骺端病灶性改变随患者年龄增长在下降,治愈增多。观察7年的1184例患儿手片,看出大骨节病可以自然修复和痊愈,修复率为68.17%,痊愈率为45.45%,同时显示大骨节病骨端型改变在儿童时期不会首先发病,单独骨端型改变是干骺端病变治愈结果。由此推断致病因子的作用为一次性打击作用,病灶的反复则为二次作用引起。故,依靠干骺端改变判定药物疗效和论述病因,应科学谨慎。  相似文献   

15.
研究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功能,探讨DC免疫功能变化在IB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成人(n=10)作为对照,自IBD患者(n=11)外周血中分离和纯化DC及T细胞,按间接免疫荧光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HLA-DR及B7-1的表达水平,检测DC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结果:IBD患者 DC表面 HLA-DR、 B7-1的表达水平及 DC诱导自体混合 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19.6VOF±1.3VOF,18.7VOF±1.6VOF,12310cpm±146cpm)明显高于对照组(13.6VOF±1.2VOF,12.8VOF±1.4VOF,P<0.05,8660cpm±120cpm,P<0.01)。结论: IBD患者DC免疫功能亢进。提示DC免疫功能亢进可能与IBD的发生及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6.
大骨节病区成人和儿童发锰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于质量控制下,测定了陕西彬县在骨节病区健康户和大骨节病户,及礼泉县非病区健康户中成人、儿童发Mn含量。结果表明,病区对照户组和大骨节病户组的儿童发Mn含量均高于成人(P<0.01),大骨节病户组儿童发Mn含量高于病区和非病区对照户组儿童(P<0.05)。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时期儿童手指关节体征(下简称指征)与X线的检出情况,指征与X线的对比,指征的X线监测,踝关节功能障碍所致下蹲不全与踝关节X线间关系的研究看出: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骨软骨和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可各自单独发生,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出现一种组织后再相继出现另一种损害,出现次序无固定关系;单独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也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故骨软骨和关节相关软组织损害是大骨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大骨节病区患儿、非患儿和非病区儿童的尿羟脯氨酸和氨基多糖组分的排泄量与尿硒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患儿的尿硒、羟脯氨酸和氨基多糖排泄量不仅低于非病区儿童,也低于病区非患儿,当尿硒低于2.00μg/24h时,硒对尿软骨代谢指标有显著影响,高于2.00μg/24h时,则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病区儿童的低硒状态是导致软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新近发现的7例沙依瓦克病与248例大骨节病骨与关节损害特点的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两病的临床表现、X线征象与活体测量的结果认为:1.两病相似的临床表现有18个,占85.71%,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有3个,占14.29%;2.沙依瓦克病的关节损害是外周四肢关节与中枢脊椎同时受侵,大骨节病是由外周四肢关节向中枢侵犯;3.沙依瓦克病身高、坐高低于正常人,躯干腿长指数在正常人范围值内;大骨节病人中仅Ⅲ°患者的身高与躯干腿长指数明显偏低,而坐高降低不显著。作者等认为,两病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属性质不同的两类骨关节病。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50例大骨节病儿童新发病例的诊断与转归研究。结果表明发病年龄在7~9岁组有24例(48.00%),明显高于1~3岁组的15例(30.00%)与4~6岁组的11例(22.00%)。新发病例的发病部位以掌指骨干骺端部位为主,50例中有47例,占94.00%;远期追踪观察47例干骺端部位新发病例有39例完全恢复正常,最终演变为Ⅰ°或Ⅱ°大骨节病人者2例,占4.26%。骨端部位新发者2例,其中1例演变为大骨节病人。作者认为在本病病因研究中选择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是最佳选择,并提出了4条诊断大骨节病新发病例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