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帕金森病抑郁状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党雷  索爱琴  张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168-1169
为了解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本对帕金森病患的抑郁状态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及其他因素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冰  徐军  李学 《临床荟萃》2009,24(20):1775-1777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断为PD的患者121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及诊断,统计分析抑郁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PD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3.8%(53/121),轻度抑郁占90.6%(48/53);经济状况差、病程长、Hoehn&Yahr分级(简称H—Y分级)高者易出现抑郁;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和H—Y分级是抑郁的危险因素(OR=11.31,P=0.001,95%CI=3.46~28.69;OR=7.52,P=0.001.95%CI=2.68~18.71)。结论PD患者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与PD病程、病情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态与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及其他因素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就近年来关于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黄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7):2049-205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PD—D)患者的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06例PD—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还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RS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02%,高于对照组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2,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抑郁症状,有助于提高PD—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发性帕金森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76例早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15例有家族史,11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Parkinson'sdisease,ARPD),4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rtParkinson'sdisease,ADPD);症状轻,病程长,症状常左右不对称,腱反射活跃和症状波动较常见,头部CT或MRI检查一般正常,对多巴制剂反应良好,但其所诱发的副作用出现早。与散发性患者相比,ARPD患者发病年龄更早(26.9±9.43)岁,病程更长(8.72±5.09)年;而病情较轻,症状波动和腱反射活跃更多见,多巴制剂副作用更常见。结论:早发性帕金森病可能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ARPD与散发性早发性PD临床特征不同,提示两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多巴丝肼治疗)和观察组(39例,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统一帕金森...  相似文献   

8.
麦辉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3):5343-5344
研究帕罗西汀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选取收治的帕金森病伴发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治疗;试验组34例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一致,并加予帕罗西汀同步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w的抑郁症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8w后,试验组抑郁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UPDRS评分也出现显著差异(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帕罗西汀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状态疗效显著,且对于帕金森病神经症状有所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45例PD患者进行测试,并与病程、运动功能障碍、脑部CT表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5例PD患者伴有抑郁的22例(49%),其中轻度抑郁为54%(12/22),中重度抑郁为46%(10/22)。PD患者抑郁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与患者的病程、运动功能障碍程度、脑部CT异常呈正相关。结论 PD患者抑郁的患病率较高,其原因主要为内在因素,大脑功能及皮质下结构的损害可能是PD发生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喜普妙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4例合并抑郁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2例,采用喜普妙20mg qd抗抑郁并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22例,除不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外,其他同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分别进行HAMD评分。结果 第1、2周的治疗组抗抑郁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第4周同组历史对照发现患者抑郁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且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加用全程护理干预后喜普妙起效更早,有助于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病人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雅静  刘华  张小兰  凌丽 《护理研究》2005,19(30):2729-2730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帕金森病(PD)病人的抑郁因子构成.[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Webster症状评分表对97例PD病人进行抑郁和PD症状评分.对比研究不同程度PD病人抑郁发生率和抑郁因子构成.[结果]中重度组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疲乏程度、对未来希望大小、情绪好坏和睡眠质量等因素可决定72%抑郁的严重程度(R2=0.72,P<0.05);而轻度组病人中生活满足感、内心紧张程度、愉快感和食欲好坏等因素可决定73%抑郁的严重程度(R2=0.728,P<0.05).[结论]PD病人,抑郁发生率与本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不同阶段病人抑郁构成因子不同,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治疗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穆俊林  张宁  杨庆南  宋景贵  顾仁骏 《临床荟萃》2008,23(17):1227-1229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其自主神经功能,以寻求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指标。方法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48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抑郁情绪量表评定(SDS)和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帕金森病组SSR测定异常率为80.0%,SSR波潜伏期上肢(1.66±0.19)s,下肢(2.03±0.15)s,较健康者延长明显,波幅上肢(1.02±0.34)mV,下肢(1.59±0.22)mV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情绪量表(SDS)评定各因子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SR测定波潜伏期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r=-0.29,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r=0.32~0.35,P<0.01);而SSR波幅与量表中精神情感症状因子分呈正相关(r=0.31,P<0.01),与躯体化障碍、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的心理障碍因子分呈负相关(r=-0.34~-0.37,P<0.01)。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SR可判断帕金森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对其临床诊治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皮层及皮层下核团形态学改变鉴别诊断帕金森病伴抑郁(PDD)与不伴抑郁(PDN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40例PDD患者(PDD组)和26例PDND患者(PDND组),并前瞻性招募33名健康对照者(HC组);对比3组间及两两组间皮层厚度及皮层下核团体积,并分析其用于鉴别诊断PDD与PDND的效能。结果 相比HC组,PDD组双侧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和右侧岛叶皮层厚度,PDND组左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和右侧颞上回皮层厚度均显著下降(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显著下降(P<0.05)。相比HC组,PDD组双侧海马、双侧杏仁核、左侧丘脑和右侧伏隔核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PDD组和PDND组双侧尾状核和壳核体积均显著增加(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双侧丘脑、左侧杏仁核和右侧伏隔核体积显著缩小(P均<0.05)。以PDND组为对照,病程、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左侧丘脑体积及右侧伏隔核体积均为PDD的独立预测因素,其鉴别PDD与PDN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82、0.742及0.706;各参数联合的AUC为0.881,均高于单一参数(P均<0.05)。结论 左侧外侧眶额回皮层厚度、左侧丘脑体积及右侧伏隔核体积结合病程有助于鉴别诊断PDD与PDN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镇颤舒对帕金森病(PD)临床症状的控制和改善水平及与美多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自拟镇颤舒治疗30例PD患者,并以美多芭作对照,疗效标准采用改良的Webster功能评分法。结果显效率50%,总有效率86.6%,功同美多芭(P>0.05),并可提高美多芭的效力,降低其副作用。结论镇颤舒有较好的改善PD临床症状的作用,对轻、中度效佳。对震颤改善明显,优于美多芭(P<0.01)。推测可能与参与中脑多巴胺系统功能的整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方法观察帕金森病伴抑郁(PDD)患者脑灰质异常区域及其分布特征,探讨灰质体积变化与抑郁程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35例PDD患者(PDD组)、25例帕金森病非抑郁(PDND)患者(PDND组)及31名健康受试者[健康对照(HC)组],采集3D-T1WI脑结构像,并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以VBM方法分析3组全脑灰质体积差异及其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PDD组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高于PDND组及HC组(P均<0.05);PDND组HAMA评分高于HC组(P<0.05)。相比HC组,PDD组双侧中央沟盖、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后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和旁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缘上回、右侧补充运动区及左侧丘脑,以及PDND组右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前扣带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右侧旁扣带回及右侧中央后回灰质体积均缩小(FWE校正,P均<0.05);相比PDND组,PDD组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角回、右侧内侧扣带回、右侧旁扣带回及右侧杏仁核灰质体积缩小(FDR校正,P均<0.05)。PDD组右侧直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550、-0.615,P均<0.05)。结论 PDD患者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灰质体积萎缩;且右侧直回、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与其抑郁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国内外研究尚少,调查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及CCMD-3抑郁诊断标准对113例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进行评定及诊断,统计分析其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并与功能性抑郁症患者对照比较其HAMD总分及各因子分。结果:在113例患者中有52例(46.0%)出现抑郁症状,其中18例(16.0%)存在中重度抑郁,34例(30.0%)存在轻度抑郁,符合抑郁诊断标准的有25例(22.1%);其临床的绝望感(自卑、自杀念头)、焦虑、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因子分与功能性抑郁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体质量及昼夜变化等生物学症状不明显(P<0.05)。结论:抑郁是帕金森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14例PD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体检结果正常的健康人5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瘦素水平,对影响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瘦素水平与PD患者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为(5.43±1.93)g/L,低于健康对照组(t=-24.606,P0.000)。Logistic多因素及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病程(OR=0.567,r=-1.783,P=0.002)、病情严重程度(OR=0.203,r=-0.422,P=0.003)、体质指数(OR=4.369,r=0.768,P=0.000)与血清瘦素水平相关。结论: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且患者病程越长、病情越严重或BMI越高,瘦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出院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复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对家属及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并以定期和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干预前后,所有患者分别评定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采用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帕金森病患者抑郁障碍病情减轻,生存质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 采取出院后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后抑郁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