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吡喹酮定型药饵驱除犬细粒棘球绦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用小剂量吡喹酮缓释剂型皮下埋植的方法,给家犬投药后7个月对35只埋药犬和65只对照犬用槟榔碱进行驱虫试验的结果,在埋药犬中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5.7%),低于对照犬(15.4%),埋药犬中没有发现药物副反应和局部感染,初步证明缓释剂型及皮下埋植方法是安全的并具有控制家犬中细粒棘球绦虫自然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剂的剂量与驱虫效果相关。用50mg/kg剂量在埋植后4个月以细粒棘粒蚴原头节进行攻击可保护家犬不受感染。3只家犬埋植剂量为36.36、4444和66.66mg/kg吡喹酮,3个月药物释放率各为76.7%、65.8%和56.1%。血液吡喹酮浓度在埋植后10天至3个月维持在0.8974~3.6849μg/ml之间。50mg/kg吡喹酮剂量对植药犬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52.3%。在实验犬体内吡喹酮埋植量为32.93~65.88mg/kg的情况下,有明显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一种吡喹酮控释棒,并实验观察了这种用于皮下埋植的吡喹酮缓释制剂在大鼠和家犬体内的缓释效果和对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驱虫作用。初步观察结果,在大鼠体内60天的药物释放率为47.6%,在家犬体内75天的释放率为52.3%。在实验犬体内吡喹酮埋植量为32.93 ̄65.88mg/kg的情况下,有明显的驱虫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犬体内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证实家犬体内是否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方法 从新疆和静县巴音布鲁克草原现场收购的30条牧羊犬,经麻醉后处死解剖,在1只雌性牧羊犬小肠内发现棘球绦虫成虫1万条以上,经显微镜观察,疑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混合感染。用Eg1f/r和EM-15/17EM引物分别对两种棘球绦虫的线粒体DNA特异目的片段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 形态学观察:细粒棘球绦虫孕节长大,生殖孔偏后,位于节片一侧中部。子宫有不规则的分支和侧突(侧囊),内含虫卵200~800个。多房棘球绦虫较短小,4~5体节。孕节中子宫呈简单的囊状,无侧囊。生殖孔开口于侧缘的前半部。线粒体12S RNA序列鉴定,扩增样本DNA经同源序列比较发现,与细粒棘球绦虫G1型具有相同的序列;扩增样本与多房棘球绦虫具有相同的序列。分别确定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两种虫种。结论 首次证实家犬体内存在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8.
细粒棘球绦虫原虫节受浓度为0.05~1μg/ml的吡喹酮作用后,其皮层即出现肿胀、空泡,严重者还发生破裂,脱落并暴露肌层或实质组织;部分细胞显示核浓缩,溶解及崩裂。该药还能迅速引起原头节体内糖原含量的减少以及AKP和ATP酶活力的减弱,但对虫体核酸及蛋白质的作用则发生较慢或影响较小。初步认为吡喹酮的体外杀虫作用主要是通过药物破坏原头节的皮层并抑制虫体的糖代谢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10.
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粒棘球绦虫DNA经Sau3AI部分水解,并用电洗脱方法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15-23kb大小的片段。得到的片段与λ噬菌体置换载体EMBL3 DNA重组,采用体外包装系统构建了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库,获得了1.2×10~6个重组子。通过与探针的分子杂交,从库中分离到6个细粒棘球绦虫γDNA基因的阳性克隆。  相似文献   

11.
12.
用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体抗原及其免疫家兔血清IgG建立了用于检测家犬粪抗原诊断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用离子交换层析、SPA亲和层析、抗兔IgG抗体亲和层析和细粒棘球绦虫成虫虫体抗原亲和层析等四种方法纯化的抗体进行了比较,以抗原亲和层析法纯化的抗体免疫活性最高,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原的终点在标本缓冲液中为2.5ng/ml,在健康家犬粪便悬液的上清中为5ng/ml。检测11只人工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家犬粪便标本,粪抗原阳性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十种中草药体外抗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仙鹤草、槟榔、山楂、鹤虱、苦楝皮、骆驼蓬、榧子、使君子、雷丸、南瓜子等10种中草药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的杀伤作用。其中骆驼蓬作用最强,在骆驼蓬浓度为0.2%的培养液中48小时内原头节的校正死亡率达90%。本文还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观察到骆驼蓬杀中心有效成分一生物硷可透过棘球蚴囊壁;另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到骆驼蓬作用主要破坏原头节的皮层和膜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采用经口感染狗肠壁上寄生的成虫制备抗原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筛选克隆后建立了一株分泌抗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G5E8F4E4。腹水的抗体效价为1:12800。初步建立了分泌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5.
包根书  史大中  陈根 《地方病通报》2003,18(2):16-17,21
通过比较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以探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抗包虫病的作用,将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 1640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结果显示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苯达唑和汉防己甲素联合组与阿苯达唑组,汉防己甲素低、中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汉防己甲素高浓度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汉防己甲素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汉防己甲素体外抗原头节作用与阿苯达唑相当.同时两药联合抗原头节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吡喹酮对NIH小鼠体内不同发育期细粒棘球绦虫幼虫的作用,故在感染原头节后当天、14、30、60、120及240天,给NIH小鼠以吡喹酮500mg/kg/d×14治疗,结果表明,该药对原头节的效果,以感染当天给药的最好,与感染后14天给药的相比较,P<0.01;对细粒棘球蚴的作用,以感染后30天及60天的较好,与感染后120及240天的相比较,P均<0.005,但在感染后30天与60天给药组间,则无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拉帕米的抗包虫作用.方法将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分别配成不同浓度,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体外培养棘球蚴,观察其每天的死亡率,比较维拉帕米和阿苯达唑体外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节作用.结果各用药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药物浓度的升高,维拉帕米的杀原头节作用增强.结论维拉帕米在体外有明显的抗原头节作用,且与阿苯达唑联合应用时其杀原头节作用优于单用组,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