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本文以为,从《医学衷中参西录》“茵陈解”中对茵陈的形态描述、生长过程、功效特点,以及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的本意分析,所言茵陈都应是青蒿。1茵陈与青蒿不是一物茵陈与青蒿不是同一种植物,这是近年来大家所一致认可的。但因俗语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镇肝熄风汤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一张治疗类中风的名方。方中茵陈,笔者认为当易之以青蒿为宜,理由如下: 一、张氏误将茵陈和青蒿混为一物。张氏在镇肝熄风汤条文下云:“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  相似文献   

3.
茵陈     
《亚太传统医药》2006,(2):75-75
<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这就是“华佗三试青蒿草”的传说。他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似文献   

4.
角蒿一药,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七窍病上,口病第三载:“为口疮之神药,人不知之。”治“口中疮久不差,入胸中并生疮,三年已上,不差者方。角蒿灰傅之,一宿知,二宿差,有汁吐之,不得咽也”。孙氏晚年所著《千金翼方》卷三,本草中也载:“角蒿:味辛苦平有小毒,主甘湿(?)诸恶疮有虫者。”然角蒿究为何物,人多不知。清·张路玉《本经逢源》云:“茵陈有二种:一种叶细如青蒿者名绵茵陈,专于利水,为湿热黄疸要药。一种生子如铃者,名山茵陈,又名角蒿,其味苦辛小毒,专于杀虫,治口齿疮绝胜。”据此,可见山茵陈即是角  相似文献   

5.
名称:茵陈俗名:绵茵陈概说: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宋图经木草载有山茵陈、家茵陈等列叙甚多,未作定论。本草纲目称山茵陈二月生苗,茎如艾,叶似青蒿而背白,叶岐紧细而扁整,九月开细花,黄色,结实如艾子,植物名实图考亦以叶似青蒿而背白为茵陈。中国药用植物志所载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a Fhunb)与上说为同种植物,据称花枝上的叶,羽状全裂呈毛管状,系与其它种类的识别之点。产地:都昌、星子两县为主要产区,年产量350石;次产区为永修、新建,年产量150石。来源:本品属菊科植物,茵陈蒿为多年生草本,野生砂砾地或山地。植物形态:茎高约1米,多分枝,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浅槽,绿褐色。叶线形二回羽  相似文献   

6.
阴行草在我国南方地区称“金钟茵陈”,北方地区称“刘寄奴”。“金钟茵陈”始见明《滇南本草》;以之误作“刘寄奴”则始自其后的《本草原始》。为此,“金钟茵陈”应是该药的药用正名  相似文献   

7.
初春时节,大地复苏,万物更新,茵陈也破土而出,长出地面。茵陈,又称“因陈”、“绵茵陈”、“陈蒿”,俗称柏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的幼苗,广布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每年春季采收,以质嫩和香气浓郁者为佳。  相似文献   

8.
镇肝熄风汤出于清代名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笔者临证之初用本方治高血压时,将茵陈、麦芽、川楝子去掉,易用夏枯草、草决明、石决明,以增强降压作用,然应用多年其降压作用终不尽理想,后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始有所悟。张锡纯在镇肝熄风汤中有这样的记载:“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皆上升太过……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阴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疏肝郁,实能将顺肝…  相似文献   

9.
民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相传东汉时,有一位姓刘的老翁,常年卧床不起,面目深黄,请求当时神医华佗诊治。华佗见老翁患的是"黄疸病",告诉他要治好此病,不能心急,要有一段时间。刘老翁患此病正逢饥荒之年,户户缺粮少食。只好叫孙女到田野、山坡挖些野菜和采些野果来充饥度日。哪知老翁吃了半个月的野菜,"面黄"竟  相似文献   

10.
青蒿味苦微辛 ,性寒、无毒。气禀芳香 ,其药性平和 ,副作用小。《滇南本草》载 :“入脾、胃”。《本草纲目》载 :“入少阳、厥阴血分”。《本草新编》载 :“入胃、肝、心、肾四经”。青蒿含有苦味质、挥发油和青蒿碱、维生素A。其水浸剂 (1:3)在试管内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青蒿鳖甲汤证探析杜美君(北京工人疗养院北京100041)青蒿鳖甲汤,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鞠通治疗温病后期虚热的代表方剂。《温病条辨·下焦篇·十二》:“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夜热早凉”发病原理,早在李东坦的《医学发明》中讲述...  相似文献   

12.
答:自从有了中药复方,就有了药物的配伍学。药物之间发生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等作用,都是配伍的结果。有人通过茵陈蒿汤利胆作用的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配伍具有不同的临床效果。他们的试验表明:生大黄与茵陈配伍具有协同作用;但茵陈与栀子配伍时却抑制了利胆效应,与大黄配伍时也削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茵陈-栀子”药对治疗小儿胆道闭锁(BA)的潜在机制。方法 运用网络数据库对“茵陈-栀子”有效成分及BA靶点进行检索筛选。运用作图软件构建“茵陈-栀子”药对的“成分-靶点”和胆道闭锁-通路-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茵陈-栀子药对治疗胆道闭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9.1软件依据Degree值筛选核心靶点。最后,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药物-疾病公共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在茵陈-栀子药对中共筛选出28个与BA相关的活性成分和96个潜在作用靶点;经“Netework-Analyze”分析以“degree值>30”为条件筛选出16个核心靶点;分别是AKT1、EGFR、HSP90AA1、ESR1、HIF1A、MTOR、SIRT1、MDM2、MMP9、BCL2L1、ATM、PPARG、PIK3CA、AR、JAK2、NOS3。茵陈-栀子有2个共同成分,分别是quercetin(槲皮素)、beta-sitosterol(β谷甾醇)。涉及与胆道闭锁相关的通路有Pathways in ca...  相似文献   

14.
每年开春时节,我就跟着母亲到田野里踏青、挖野菜,记得母亲挖的最多的就是茵陈了。母亲边挖边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相似文献   

15.
浅议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血吸虫病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血吸虫病以发热为主症,其发热之轻重,与感染的程度有关,发热每于夜晚加重,清晨消退或减轻,常伴恶寒,或寒热交作、盗汗.这一特征与青蒿鳖甲汤之夜热早凉症颇为相似.青蒿鳖甲汤一名二方,皆出自《温病条辨》.其一曰:“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其二曰:“夜热早凉,热  相似文献   

16.
“类风关”颗粒是以青蒿等7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颗粒剂,其中青蒿、黄芪为君药,工艺设计中考虑到青蒿、常山等药味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脂溶性,且青蒿中青蒿素、常山中常山碱对热比较敏感,故采用乙醇渗漉的方法进行提取。本实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用HPLC法测定青蒿素的含量,以此为考察  相似文献   

17.
喻嘉言曰:“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肝硬化腹水病变在肝,涉及脾肾。笔者对28例患者错综复杂的症候群进行分析综合,主要分为四大证型以辨证论治。湿热中阻型:方以茵芩汤加减,药用茵陈、黄芩、川连、猪茯苓、泽兰泻、防己、川朴、青陈皮、白术、车前子。气滞血瘀型:方以逐瘀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生芪、猪茯苓、丹参、丹皮、赤芍、桃仁、红花、白术、青皮、泽泻、山甲、牡蛎。脾肾阳虚型:方以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化裁。肝肾阴虚型:方以一贯煎、青蒿鳖甲汤台五苓散化裁。  相似文献   

18.
在防治肝炎工作中,归纳各地經驗,对传染性肝炎无論急性、慢陸、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茵陈蒿是一种主要中药、既能退黄疸,又能利胆清湿热,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一致認为用其大量则功效更显著。据药学,药理学研究,茵陈蒿对肝脏病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含于花期果穗中,应于开花結果期采集。古代本草也有明白的記載。陶窍景云:“茵陈生于丘陵坡岸,五月及立秋采茎叶、阴干”。苏颂图经本草云:“茵陈近道皆有之,春初生苗,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我們现在所用的茵陈,是春季采集的嫩苗,可能因生長未全盛,药力未充足,故需要用大量。可是我們地区为什么习慣用其嫩苗呢?李时珍曾說过:“茵陈昔人多蒔为蔬,故入药用山(野)茵陈、所以别家茵陈也,洪舜俞老圃賦云:酣(?)紫姜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黄连-茵陈”药对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检索获得“黄连-茵陈”药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结构,建立数据集,再通过GeneCard、CTD、TTD数据库筛选CAG疾病靶点,与“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取交集,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聚类分析获取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k Tool、Pymol软件将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经筛选获得“黄连-茵陈”药对活性化合物26种,筛选后活性化合物对应靶点86个,CAG靶点639个,“黄连-茵陈”活性化合物成分与CAG交集靶点38个,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高于平均Degree值的靶点蛋白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Ju...  相似文献   

20.
茵陈作为利胆退黄的要药 ,为临床所常用。药材的有效成分是其药物作用的基础。那么 ,茵陈何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最大 ?其相关的药理作用又如何 ?俗谚说 :“三月茵陈四月蒿 ,五月六月当柴烧。”意即茵陈以幼苗入药。笔者根据有关资料 ,就茵陈有效成份与采收时节的选择 ,作如下探讨。1 药材来源茵陈为菊科植物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s Thunb.)的干燥幼苗。为多年生草本 ,花期 9~ 10月 ,果期 11~ 12月。传统采收季节为春季 [1 ,2 ]。2 有效成分具利胆作用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精 (scoparone) ,即 6 ,7-二甲氧基香豆精 (6 ,7- Dim ethox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