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及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并发DPN大鼠血清中MDA、GSH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降低血清MDA、提高GSH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机体过氧化反应程度,对DPN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2015年1月-12月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临床以麻木疼痛为主),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及口服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糖尿病药物基础降糖治疗加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治疗;评价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麻疼症状效果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DPN)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及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并发DPN大鼠血清中MDA、GSH含量的影响。结果: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降低血清MDA、提高GSH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机体过氧化反应程度,对DPN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蒋柏松 《中外医疗》2012,31(1):108-109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确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的总有效率为93.9%,显著高于对照组(72.7%),2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 将我院11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及血糖水平、中医证候、犹他神经症状(UENS)、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踝肱指数(ABI)、震动感觉阈值(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糖水平、中医证候、UENS、VAS、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糖水平、中医证候、UENS、VAS、VPT、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BI、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波幅高于治疗前,治疗组ABI、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波幅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能较好地改善DPN患者中医证候、肌电图和血液循环,降低神经痛和血糖,疗效优于仅用西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和甲钴胺,对照组应用甲钴胺.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明显,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长期配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4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一组单用甲钴胺,另一组在应用甲钴胺的同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同时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的疗效比单用甲钴胺组,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结论 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时,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按糖尿病常规治疗,给予弥可保(500 ug/d).治疗组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3%,治疗组为71.4%,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黄芪...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建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模型,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坐骨神经组织NGF mRNA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 连续4周以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模型法复制DPN大鼠模型,自第5周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每日分别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19.40、4.85、2.43 g/kg灌胃,连续给药12周;甲钴胺组每日采用甲钴胺0.25 mg/kg灌胃。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NFG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NGF水平显著降低(P<0.05),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清IL-1β、TNF-α水平,升高血清NGF水平和坐骨神经中NGF mRNA表达水平。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减轻周围神经组织炎症损伤,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与再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上调坐骨神经NGF mRNA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联合口服西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纠正生活习惯和口服西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0.6%(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甲钴胺片,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为临床常用方剂。此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为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学"痹症""痿症"的范畴。近几年此方及其加减方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取得较广泛应用,现将其近6年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分析整理,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药效学及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运用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DPN)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DPN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贝前列素钠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CSS评分及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上,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于治疗前(P0.05),人磷髓脂碱性蛋白(MBP)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治疗后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DPN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相关生长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奥沙利铂化疗后引起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围神...  相似文献   

15.
麻木为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因素多样,病变涉及多个学科。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麻木病在肌肤,气血亏虚为发病之本,邪滞血脉为发病之标,气血不通、经脉失养为基本病机,气血失调贯穿疾病发展始末,治疗上重视调理气血,临床上主张病证结合,擅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麻木:中风后肢体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涤痰汤;糖尿病性周围神经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益气养阴通脉汤;颈椎病上肢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葛桂舒筋饮;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独活寄生汤;癌症放化疗后手足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参楼扶正解毒方;功能性麻木,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柴胡疏肝散。  相似文献   

16.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瑞  罗凯  李莹莹  陶松月  刘娟 《医学综述》2009,15(21):3353-3355
目的观察标准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及应用甲钴胺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在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以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控制血糖基础上应用《金匮》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能有效降低血黏度,修复神经,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治疗原发性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opathy,LFC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LFC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维生素B1片、维生素B6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麻木程度,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患侧股外侧皮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麻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序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外侧皮神经S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SCV增加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神经营养药可减轻原发性LFCN的疼痛、麻木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联合血府逐瘀汤定向透药的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和血府逐瘀汤定向透药,观察周期为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1.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MCV、SCV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温阳通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I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将54例2型DPN患者分为筋脉通组和弥可保组。两组均予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筋脉通胶囊,对照组予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神经电生理和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总分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P〈0.01或P〈0.05);神经系统症状减轻,神经体征总体改善率为50.0%;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异常的改善率为36.0%,SSR上肢波幅明显增高(P〈0.05);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改善率为MCV15.8%、SCV25.0%,尺神经运动波幅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未见异常改变(P〉0.05);与弥可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脉通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体征,对SSR及NCV检测参数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