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浆VE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290例2犁精尿病患者(其中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NPDR组112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即PDR组70例、无视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即NDR组108例)的血浆VEGF水平与50例正常对照者(NC)进行比较.结果 (1)糖尿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NC P<0.001; (2)DR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显著高于BDR组,P<0.001; (3)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EGF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浆VEGF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病人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DR病人血浆VEGF和VWF的变化,其中,非增生性DR(NPDR)28例,增生性DR(PDR)30例。并与54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病人进行比较,同时以4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糖尿病病人血浆VEGF和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7.09、28.85,P<0.001);DR病人血浆VEGF和VWF明显高于NDR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10.35、16.02,P<0.001);PDR病人VEGF和VWF明显高于NPDR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6.74、7.01,P<0.001)。NPDR和PDR病人血浆VEGF与VWF呈明显的正相关(r=0.569、0.629,P<0.001)。结论血浆VEGF和VWF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眼内最有可能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主要是由于新生血管引起的致盲眼病。本研究通过检测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来探讨其在P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被认为是眼内最有可能的新生血管生长因子.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主要是由于新生血管引起的致盲眼病.本研究通过检测PDR患者血浆、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来探讨其在PDR发展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威  蔡应木  王彩霞 《广东医学》2012,33(12):1802-180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法对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浆VEGF水平的检测,并与35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者和伴视网膜病变者血浆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5,P<0.0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VEGF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93-1395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及房水中VEGI、VEGF的含量,评估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73例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后眼底检查结果分为4组:A组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8例,B组中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7例,C组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8例,D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0例。另外随机选取20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实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5组患者外周血清及房水中VEGI和VEGF的质量浓度并作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VEGI浓度早期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升高,但随着病程进展,其浓度逐渐降低;A组VEGF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病程加重,B、C、D组VEGF浓度逐渐升高。房水中VEGI含量在A组便较对照组降低,且随着病情加重继续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VEGF在各实验组随着病情加重浓度呈增加趋势。结论:血清及房水中VEGI与VEGF含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且较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中VEGF,IGF-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2例正常对照组、29例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组(non-diabeticretinopa-thy,NDR)、30例单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ackgrounddiabeticretinopathy,BDR)和28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血浆中VEGF与血清中IGF-1的含量。用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VEGF与IGF-1在NDR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DR组和PDR组明显高于NDR组(P<0.05);NDR和BDR两组VEGF与IGF-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 =0.371;r =0.364,P<0.05)。结论VEGF和IGF-1是促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病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病变玻璃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影响并探讨机制.方法应用对抗体央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对经过纳米粒法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玻璃体标本VEGF含量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比较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152.3011±17.8671ng/l,对照组玻璃体VEGF含量平均609.7452±87.4238ng/l.结论纳米粒疗法对鼠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VEGF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下调HIF-lα表达,降低VEGF的分泌,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报告了中老年组73例,青年组5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测定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ET-1水平在中老年组显著高于中老年正常对照组(P<0.01),中老年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显著高于中老年不伴DR组(P<0.001),中老年伴DR组中增殖型者非常显著高于单纯型者(P<0.001);血浆ET—1水平在青年组与青年正常对照组间,青年伴DR与青年不伴DR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中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DR与血中ET—1水平增加有关,并随DR的进展血浆ET—1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与微量白蛋自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87例 2型糖尿病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足患者用放射免疫法(RIA)进行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并用眼底荧光造影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析。结果:DF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NDF组(P<0. 05)。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264,P<0.05;DF组DR发生率显著高于NDF组(P<0.00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显著相关,r=0.462,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显著相关,微血管病变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1996-2005年598例949眼DR患者行激光光凝术。术后追踪随访6-38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28.77%,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8.22%。Ⅰ型糖尿病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1)。Ⅲ期DR患者在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率为6.83%,Ⅳ期DR患者的发生率为14.29%。Ⅲ期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发生玻璃体出血的几率显著低于Ⅳ期患者(P<0.01)。75.27%的玻璃体出血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和补充激光光凝后,玻璃体出血吸收,24.73%的患者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论:DR达Ⅲ期以上者激光光凝术后仍可发生玻璃体出血,并发玻璃体出血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双丹明目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F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30只.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建立DR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双丹明目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连续给药8周后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VEGF和VEGFR表达.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2)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丹明目组和阳性对照组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3)双丹明目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VEGF和VEGFR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丹明目胶囊能够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VEGF蛋白和VEGFR蛋白的表达,从而可能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分析 13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的图象特点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结果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发病关系。方法 :本组病例按常规操作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彩色照片对照 ,并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眼底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 ,3组均采用美国伯乐公司血红蛋白ArC小柱测定试剂用沉淀法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量。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 (HbAIc)均值正常眼底组 :9.13± 2 .9(% ) ;单纯型DR组 10 .4 1± 3.4 (% ) ;增殖型DR组 13.17± 6 .1(% )。结论 :本组增殖型DR组及单纯型DR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均值较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上升与DR进展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T2DM患者和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T2DM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组)、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测定各组的血脂水平。结果T2DM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变组TC、TG、LDL—C水平高于NDR组,HDL—C显著低于N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DR组TC、TG、LDL—C水平高于BDR组,HDL—C显著低于BDR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TC、TG、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514,0.581,0.517;P〈0.01),与H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51,P〈0.05)。结论血脂水平在T2DM视网膜病变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血脂水平可以做为判定T2DM发生DR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2005年6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64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和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DR组患者胆红素水平低于NDR组患者(P<0.01),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1.011)、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OR=1.450)和收缩压(OR=1.011)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OR=0.909)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胆红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