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畅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97+100
目的:分析医院顾客特点,探索医院医疗服务行业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顾客满意度测评方法,为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天由专职工作人员随机向门诊患者及当天出院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对医院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共抽查1 610人次,患者综合满意度的满意率为91%,经统计,总体对服务态度、医疗质量、操作技能的满意度较高;门诊患者对看病等候时间、治疗费用的满意度较低;住院患者对医疗收费、病房环境设施的满意度较低。结论:患者满意度调查是完善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坚持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可促进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就诊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南宁市具代表性的10家医院内随机抽取626名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1)就诊者在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疗效、环境设施4个选项的给分均值均超过“满意”的水平,但医疗收费及等候时间选项的给分均值低于“满意”的标准。(2)满意度的高低与提供医疗服务医院的等级、发生费用额度、就诊者的文化程度、就诊费的支付能力及费用的来源途径均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广西南宁市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总体符合就诊者的要求,但在降低医疗费用及缩短候诊时间方面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3.
强化门诊人性化服务 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毅  李长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09-110
目的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强化人性化服务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发放《门诊病人问卷调查表》,2009年1月起我院门诊开展强化人性化服务:强化理念文化建设,转换服务理念;简化门诊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就医条件;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结果医院环境:χ2=138.55,P0.005;服务态度:χ2=206.81,P0.005;等候时间:χ2=118.84,P0.005;所用费用:χ2=6.12,P0.005。结论强化人性化服务后,病人对医院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非医疗等候时间、满意度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艳珂  李玉巧  郭凯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1):1988-1991
目的 分析微信公众服务号一站式服务对门诊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及投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1 349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门诊就诊方式分为对照组(n=671)和观察组(n=678),对照组接受常规流程就诊,观察组接受微信公众服务号一站式服务流程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主要包括挂号时间、就诊时间、检查时间、缴费时间等)、投诉发生率、就诊满意度(主要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流程、就诊秩序等)。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挂号时间、就诊时间、检查时间、缴费时间均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投诉发生率(2.51%)较对照组(13.86%)低(P<0.05);观察组患者就诊环境、服务流程、就诊秩序满意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门诊患者接受微信公众服务号一站式服务,能缩短患者的就诊等候时间,减少投诉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门诊就诊患者的变化及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来医院就诊者以中青年、高学历者为主,被调查者主要对各项医疗费用、等候时间满意度偏低,相反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总体评价较高.说明为了提高服务的满意度,医院不但要继续抓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更要注意直接服务以外的细节服务,特别是要尽可能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就诊的等候时间,完善医院的就诊流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门诊患者对医院门诊工作的满意度。方法:采用秩和比法(RSR法)对就诊的门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药房工作人员态度、等候检查时间、等候医生诊治时间RS赞R值在0.4580以下;等待挂号时间、等待验报告时间、等候划价时间和等候领药时间RS赞R值为0.4580。结论:等待时间长是制约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医院应该大力实施就诊便捷服务,满足就诊者的"时间需求",提升患者对医院门诊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智慧医疗信息系统的运用在综合医院门诊服务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开展智慧医疗门诊就诊模式和原有门诊就医流程就医的患者各300名,自制门诊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患者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前后患者各环节诊疗等候时间;结果 经过比较,实行智慧医疗后在挂号、就诊、抽血、收费、取药各环节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实行智慧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满意度96.3%,投诉率3.7%;对照组满意度84.3%,投诉率15.7%。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开展智慧医疗能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率,减少各环节的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5级国际预检系统(5L NTS)在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内科中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观察组依据5L NTS标准进行分诊,对照组采用传统标准分诊,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间患者分诊失误率、候诊等候时间及就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失误率为1.0%,对照组为9.2%,2组患者分诊失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每例患者的候诊时间为(7.44±7.00)min,对照组为(10.12±9.44)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候诊等候时间满意度、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满意度和医生诊疗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结论: 5L NTS能有效降低预检护士分诊失误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提高了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患者角度动态评价绍兴市某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改革成效。方法选择绍兴市某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2012、2013年连续两年分别随机抽查120例患者测评满意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3较2012年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出院患者对该试点医院的“综合满意度”均明显上升。通过回归分析总体调整患者人口统计学的差值,综合满意度提升幅度较大(χ2=5.96,P<0.01),对“护理工作”、“医生工作”、“医院收费”、“窗口服务”、“医疗质量和效果”(χ2=8.95、7.79、7.87、6.16、4.24,均P<0.01)等项目的满意度提升明显。且三类患者均对“医院收费”分项的关注度较高。结论患者满意度的提升证实该试点医院改革成效显著。建议进一步深化医疗费用改革,并加强人文关怀、提高看病效率、改善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区一、二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过程质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一、二级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过程质量、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为改善医疗服务过程质量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模拟患者调查、门诊患者调查、门诊医生调查方法,对上海市区各20家一、二级医院的门诊医疗服务过程质量(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诊断、处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病史书写总体质量)、就诊时间、医疗费用和患者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 一、二级医院门诊患者对门诊医生医疗服务过程质量的总体满意率为88.5%;模拟患者对门诊医生的医疗服务过程质量的评价总平均分为(67.4±6.8)分(满分100分),门诊医生对自我总体医疗服务过程质量满意者占83.1%,一、二级医院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除诊疗时间外,一级医院门诊患者的人均挂号与候诊时间、人均付费与配药时间和人均就诊总时间均明显少于二级医院(均P<0.01);门诊患者的药费、实验室检查费、辅助检查费及诊疗总费用及模拟患者的人均门诊诊疗总费用在一、二级医院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一、二级医院门诊医生的医疗服务过程质量基本得到患者的肯定;总体上说,门诊患者就诊挂号与等待时间长、付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诊疗时间短的现象得到改善;一级医院的医生能够提供与二级医院基本无差异的常见病医疗保健服  相似文献   

11.
张柠  张春燕  周海清 《中国医院》2011,15(11):18-19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就医选择因素,探讨提高患者对门诊工作满意度的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门诊患耆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选择就诊医院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医疗技术,患者对综合性医院门诊候诊时间和就医环境最不满意。结论:医院应提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效率,缩短候诊时间。做好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改善就诊环境。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了解患者对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满意度。方法:对500例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中的t检验、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6%的患者认为看病手续烦琐,26.3%认为医疗费用高,38.9%认为候诊时间过长,90%以上的患者对其它服务很满意。结论:患者对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满意度较高,但需要在简化看病手续、降低医疗费用、缩短候诊时间方面进一步改善,提供不同档次的医疗条件,满足高收入人群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候诊时的需求及满足情况,为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院门诊候诊患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本次候诊过程的满意度、候诊时不满意事项、能接受的候诊时间、超过候诊时间预期的行为反应、候诊时最希望得到的服务。结果:61.52%的患者能接受的候诊时间为30分钟,92.04%的患者认为等候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如超过时间预期首先向分诊护士询问。候诊时患者最希望得到疾病相关知识的咨询服务:候诊满意度为75.46%,最不满意医生不按时开诊、医务人员带人插队。结论:患者候诊时的需求主要是候诊时间控制在60分钟内,候诊过程中应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的咨询讲座,分诊护士能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满足其合理诉求。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A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waiting time, has gain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llustr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aiting time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and explore the impact of potential measures to reduce outpatient waiting time based on a computer simulation approach. Methods Dudng a one-month study period in 2006,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located in Shanghai, China. Baseline data of outpatient waiting time we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records of registration time and payment time. A simulation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erspective reform methods on reducing waiting time. Results Data from a total of 10 092 patients and 26 816 medical consultations were collected in the study and 19 947 medical consultations were included. The average of the total visit time for outpatients in this hospital was 43.6 minutes in the morning, 19.1 minutes in the afternoon, and 34.3 minutes for the whole day studied peri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aiting time for outpatients could be greatly reduc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ppointment system and flexible demand-orientated doctor scheduling according to the numbers of patients waiting at different time of the workday. Conclusion Adoption of an appointment system and flexible management of doctor scheduling may be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decreased waiting time.  相似文献   

15.
沈建亚  曹亚红 《中国病案》2014,15(10):50-51
目的 探讨预约挂号在门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15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门诊预约挂号实施前),选择2012年1月-12月1500例门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门诊预约挂号实施后),比较两组医生问诊顺利性、候诊时间,并每组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门诊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医生问诊顺利性为9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0%(x2=29.21,P<0.01),观察组候诊时间为(11.35±2.72)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8±3.17)min(t=2.674,P<0.01).观察组患者的门诊服务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50%(x2=8.49,P<0.05).结论 预约挂号可提高门诊诊疗效率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预约就诊对缩短患者非医疗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然而,社区预约接受度不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设计适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预约就诊制度亟待解决。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预约就诊服务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2-3月,基于便利性原则在上海市黄浦区10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和站点门诊,对1 000例就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及就医状况、家庭医生签约知晓和利用状况、社区预约就诊服务知晓和利用状况。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预约就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9.3%。993例被调查居民中,患病726例(73.1%);857例(86.3%)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医院了解服务〔88.4%(758/857)〕。857例知晓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中,728例(84.9%)和家庭医生签约,698例(95.9%)知道签约的家庭医生是谁。993例被调查居民中,46.0%(457/993)知道社区开展预约就诊服务,其中,48.4%(221/457)使用过全科预约就诊服务,54.3%(248/457)使用过非全科预约就诊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签约医生是谁会增加全科预约就诊行为,而有其他慢性病(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医生服务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通过电视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会减少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和签约家庭医生会增加居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通过社区医院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接诊医生态度评价一般或比较好或非常好(相比于非常不好)会减少非全科预约就诊行为(P<0.05)。结论 要改善社区预约就诊现况,需要重点从有长期慢性病随访或管理需求的居民入手,以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手段,并兼顾其他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在非全科预约就诊方面,还额外需要从优化门诊流程、控制等候时长等方面入手,通过践行分时段预约及便利的远程预约和解约方式,改进就诊患者的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建设对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流程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实行医院信息化建设前后门诊患者等待时间以及就诊各环节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门诊服务综合满意度显著提升(χ2=116.6551,P〈0.0001),其中就诊等待时间满意度提高幅度最大,主要表现为非诊疗时间减少、诊疗时间增加.结论:实施信息化建设对门诊就诊流程有简化作用,且主要体现在对非诊疗时间的缩短和诊疗时间的合理延长方面.  相似文献   

19.
卿尚兰  宋锦璘  季平  刘雄 《重庆医学》2012,41(26):2722-2724
目的调查重庆市居民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现状,为口腔医疗机构服务品质的评价与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依据2009年各医院门诊挂号人次比例,经分层随机抽样,选取589例来自重庆市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就诊的成年患者,参考狩野纪昭(Noriaki Kano,1984)的二维品质模式的问卷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标度法,对其一般资料、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589例患者中77.93%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的总评价为满意,不满意的患者为1.70%;将教育程度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做单向方差分析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小学或初中患者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显著低于不识字、大专或大学及研究生患者,商业医疗保险者对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自费者。结论重庆市口腔门诊医疗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举措以满足其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山东、河北、天津、东北三省一年内就诊过的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面访的形式回收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34份。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门诊病人的性别对其满意度影响不显著,患者所处的年龄段和学历对就诊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升高,病人综合满意度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