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目的 构建基于Delphi法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监测及功能锻炼方案,初步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初步确定下肢深静脉血栓监测及功能锻炼项目清单.采用Delphi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康复锻炼方案.选择242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1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的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125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术后卧床休息20d后才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则于术后第2天即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并由责任护士制定锻炼计划、全程指导、协助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鼹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少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39例,对照组按骨科护理常规实施早期功能锻炼,实验组在早期功能锻炼中结合循证护理思维方法,早期功能锻炼结束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以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加压治疗仪和医用弹力袜分别结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及对产妇下肢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采用医用弹力袜,观察组采用加压治疗仪,两组产妇均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下肢疼痛程度,术前和术后7 d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术后3、7、14 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下肢静脉平均流速和下肢胫后静脉平均流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DVT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于医用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病人的护理特点.方法 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208例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调理的指导等.结果 208例患者愈后良好,203例功能完全恢复,5例患者部分功能受限.结论 对下肢开放性骨折术后病人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饮食调理,心理护理等,对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郑芳 《药物与人》2014,(5):176-176
目的:探讨和分析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栓预防及早期功能锻炼的价值,并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12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研究。将期间入院的患者按序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实施功能锻炼,对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实施早期锻炼。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肿胀、疼痛、病嘱依从度及血栓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观察两组患者锻炼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提升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主动功能锻炼配合电磁波照射对老年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行主动功能锻炼配合电磁波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对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操对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科100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进行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后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功能锻炼操进行功能锻炼,比较2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随访1月,康复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5%及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及20%(P<0.05)。康复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月时生活能力评分达100分的比例分别为87.5%和77.5%,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锻炼操可避免大隐静脉曲张EVLT术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锻炼,观察组术后实施康复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康复功能锻炼疗效可靠,促进患者腰背与下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方法本组患者90例,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功能锻炼、药物预防、定期观察末梢血运情况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本组患者均于术后7 d行伤口拆线,好转出院,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通过药物预防及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陈学英 《中国保健》2007,15(2):11-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时机与方法.方法术后从麻醉消失开始进行下肢的自由伸屈;活动足趾、屈颈运动,直腿抬高运动,逐渐进行腰背肌的二点式、三点式、飞燕式锻炼至完全康复期.结果按照要求进行功能锻炼的恢复,随访优良率为97.8%.结论术后功能锻炼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功能的恢复,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下肢锻炼需要较好的心肺功能,并且下肢肌肉恢复比较慢,容易受伤并影响其他锻炼,因此——  相似文献   

13.
王俊 《健康必读》2008,7(7):73-73
报告了2006年3月~2007年12月对9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教会、指导、协助患者进行规范、系统的康复锻炼,包括患肢静力性收缩、骨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伸屈锻炼、直腿抬高训练以及上下楼梯练习,以提高下肢肌力,改善关节功能。在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术后当日即开始康复锻炼,逐日递增,直至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产妇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旨通过围术期产妇术后第1~3d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下肢静脉给予有效的压力支持,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下肢股静脉直径2r(mm)和血液速度V(cm/s)。结果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缩小下肢静脉内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结论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预防围术期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梅  梁前芝 《现代医院》2010,10(4):99-100
目的探讨预防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的评估、术后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早期的功能锻炼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36例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结论术前的评估、术后密切观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及早期的功能锻炼等护理方法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对23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适时的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配合下肢功能锻炼器,使用我院自制活血散瘀中成药物等的治疗,加上精心的护理。结果238例患者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做好手术前的宣教和术后及时做好适时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产妇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旨通过围术期产妇术后第1~3d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对下肢静脉给予有效的压力支持,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下肢股静脉直径2r(mm)和血液速度V(cm/s)。结果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缩小下肢静脉内径,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结论使用分段加压弹性长袜能有效预防围术期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在体位护理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2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仅12例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3%。结论明确病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下肢骨干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硬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骨干骨折术后导致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下肢骨干骨折手术治疗731例,术后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分为三期进行护理。结果本组371例有18例发生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46%,关节僵硬主要发生在股骨下段骨干骨折术后的病人,尤其是没有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结论下肢骨干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僵硬与预防有关,术后早期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的护理和康复体会。方法对36例下肢骨折患者施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术,给以系统的整体护理和使用下肢功能被动锻炼器(CPM)锻炼和进行主动锻炼(ROM)。结果本组出院时优良率94%,随访优良率100%。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经过系统的整体护理和术后早期使用CPM和进行主动活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康复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