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5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应用情况。介绍静脉法及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并提出静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创伤小、检查快速、适合于老年及幼年患者,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则使图像质量明显提高,优于普通血管造影,并可同时进行介入性治疗。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本文亦一一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小儿大动脉炎。方法:用DSA对12例小儿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检查。结果:胸主动脉及弓部狭窄2例(17%),均同时合并左颈总及左锁骨下动脉狭窄。腹主动脉狭窄10例(83%)其中合并肾动脉狭窄9例。髂总动脉狭窄1例,骼内动脉狭窄1例,常外动脉狭窄1例,馆外动脉完全闭塞1例。结论;与常规血管造影术比较。DSA具有造影剂用量少,病变显示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71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结果本组共检查71例,经3D—DSA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4例64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9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8例(6例颈内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5.
6.
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 ,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诊断方法有 :纤维电子内镜、全消化道造影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吞线试验等[1,2 ] 。上述方法虽各有特色 ,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而且可对病变血管行栓塞治疗[1,3,4 ] 。我们对 9例难治性消化道出血行DSA诊断 ,并对其中 7例进行了栓塞治疗 ,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本院消化科和普外科 1995年 11月至 1999年1月收治各种难治性消化道出血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2岁。选用美国OEC …  相似文献   

7.
随着诊断器材和技术的进步,脑膜瘤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增高。本研究通过对22例脑膜瘤患者诊断,评价DSA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22~68岁。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发作等。所有病例均行双侧颈总及颈内、外动脉造影。造影  相似文献   

8.
数字减影性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下简称DSA,是基于数字电子学和高敏感度影像增强器的发展,采用静脉注射造影剂通过减影技术,达到心腔及动脉显影,这是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中又一项新技术,现正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Moyamoya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并根据Suzuki分期对31例患者57个大脑半球病变进行了分期:属于Ⅰ期病变者有4个大脑半球,Ⅱ期10个,Ⅲ期17个,Ⅳ期12个,Ⅴ期6个和Ⅵ期8个。结论DSA可清晰显示Moyramoya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并作出分期,从而可指导临床及早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价值。方法 115例脑膜瘤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脑血管DSA。有76例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结果 分布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等较表浅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外动脉系统供血为主,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参与供血最多。分布在嗅沟、前颅凹、鞍区、蝶骨嵴、中颅凹、后颅凹等颅底部位的脑膜瘤主要以颈内动脉供血为主,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和海绵窦段参与供血最多。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动脉之间可有危险吻合存在。结论掌握脑膜瘤的DsA特点对于脑膜瘤的手术和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膜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术前栓塞已成为脑膜瘤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颅底部位较大的脑膜瘤和累及静脉窦的脑膜瘤,多行DSA检查。其血管造影成像特点是呈放射状影像,其供血动脉多为颅内外的脑膜支。术前栓塞可使脑膜瘤变小、变软、血供减少,因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减少,减少由于牵拉和操作脑组织而引起的对脑组织的损伤。应用的栓塞剂多为多聚乙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直径多为255-350μm,目的是栓塞肿瘤的血管床而非仅仅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只要避开颅内外危险吻合和颅内正常分支,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正常情况下幕上室管膜下静脉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中的显示率。位置,走行,归流的正常及变异表现,为脑内病变累及静脉的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 脑血管造影诊断未见异常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51岁,观察幕上室管膜下静脉的显示率,位置,走行及归流。结果 除海马静脉,多数幕上室管膜下静脉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中的显示率较高。幕上室管膜下静脉表现典型,易于识别,多数幕上室管膜下静脉回流位置和丘纹静脉。脑室下静脉起始位置变异较多。结论 通过熟悉幕上室管膜下静脉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中的显示率及正常表现,有利于发现静脉异常,协助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3.
旋转肾动脉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旋转肾动脉DSA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肾肿瘤患者腹主动脉DSA检查中肾动脉的解剖情况。测量 5 0例腹部CT增强扫描肾动脉开口的位置、方向。观察 16例旋转肾动脉DSA的效果。结果  48例常规腹主动脉DSA中 ,右肾动脉开口、主干及分支显示不清分别为 12例、5例及 10例。左肾动脉开口、主干及分支显示不清分别为 8例、4例及 6例。 5 0例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 :右肾动脉开口位于腹主动脉侧壁、侧前壁以及侧后壁分别为 4例、2 4例及 3例。左肾动脉开口位于腹主动脉侧壁、侧前壁以及侧后壁分别为 13例、2例及 13例。两肾动脉开口位于腹主动脉同一水平面 11例。 16例旋转肾动脉DSA中 ,两侧肾动脉旋转 6例 ,单侧肾动脉旋转 10例。肾动脉开口狭窄 3例 ,主干狭窄 2例 ,肾肿瘤供血动脉 7例 ,排除肾动脉狭窄 4例。结论 旋转肾动脉DSA有助于详细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细节。  相似文献   

14.
笔者报告了15例同种肾移植后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表现,其中急性排斥反应1例,轻度排斥反应4例,慢性排斥反应2例,血栓形成1例,未见异常7例。文中还探讨了其检查价值,插管及放射摄影术。笔者认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同种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及血栓形成,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对其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DSCTA检查的血管性疾病50例,使用西门子公司Emotion 16层螺旋CT机,螺距0.9~1.5,层厚0.75~1.5 mm,注药流率2.5~4.0 ml/s,成人剂量90~100 ml,儿童按2 ml/kg计算,扫描延迟时间用智能跟踪法扫描.图像后处理使用西门子公司Emotion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 结果DSCTA三维成像可以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的空间解剖细节,可充分观察到动脉瘤的准确起源、瘤体大小、颈部宽窄及走向等情况,本组病例中所显示的最小动脉瘤直径约3 mm;同时,DSCTA也可作为动脉瘤术后评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观察术后银夹所在的位置和远端血管通畅情况等.三维图像对于动静脉畸形、血管狭窄及颅内静脉系统疾病也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在重建成像中,容积再现图像质量最佳.结论 DSCTA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和术前术后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DSA对颈动脉体瘤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经手术证实的9例颈动脉体瘤的动脉DSA表现,对DSA在颈动脉体瘤术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优越性进行了评价。指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造影特征为造影早期肿瘤染色,延续至静脉期,在DSA上显示更为典型。DSA不受骨骼干挠比常规血管造影有更高的分辩率,可以发现细小的供血动脉。本组2例显示颈内动脉发出细小分支参于肿瘤血供,过去文献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DSACTA共发现58例66个动脉瘤,其中52例为单个动脉瘤,4例为两个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mm,最大30mm。DSA检出60例68个动脉瘤,以DSA检出结果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7.1%,2例2个小动脉瘤漏诊,漏诊率2.9%。结论DSA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在数字减影造影(DSA)中另一种不同的减影方法即时差减影法(TID)的原理、操作及效果,并讨论了300余人次各不同病种临床病例的TID和DSA造 对照观察。结果发现,TID的减影效果较DSA更为满意,并能了地反映血流动态和显示解剖细节。另外,对12种不同病变的TID表现作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比研究,初步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4例临床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3D—CTA和DSA。3D—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以及容积重建(VRT)。3D—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分支等的关系。同时调查神经外科医师及患者对两种影像手段的认可度。结果3D—CTA发现13例15个动脉瘤,遗漏1个直径1.2mm的动脉瘤,发现的最小动脉瘤长径为1.8mm。DSA发现14例16个动脉瘤。CTA在显示瘤颈以及相邻骨质结构上明显优于DSA,而DSA空间分辨率较高。神经外科医师多认为CTA可以用作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和术前评估,而DSA仍是金标准。患者对CTA的接受度较高。结论3D—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R血管造影(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准确性和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SAH患者的MRA资料,并与DSA作了对比分析,MRA采用三维时间流逝(3D-TOF)法。结果:MRA上显示了26例血管病变中的22例,包括15个动脉瘤中的13个,8例动静脉畸形中的6例和3例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1个完全血栓形成的右颈内动脉瘤MRA上未显示。但常规MRI和MRA原始图像上显示,MRA结合MRI和MRA原始图像可以对91%的患者做出正确诊断和评价,动脉瘤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及AVM的供血动脉和畸形结节能在MRA上被准确评价。结论:作为一种非损伤性的血管成像方法,MRA具有安全、可靠和方便的优点,可以做为常规用于SAH患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