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用药超市     
[适用病症] 本品具有镇痛、消炎及解热的作用。其抗炎作用与阿司匹林、消炎痛相似,而副作用较轻,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近,而镇痛作用优于阿司匹林。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对急性痛风病也有一定的疗效。还可以缓解手术后轻度、中度的疼痛,以及头痛、高热、肌肉痛、腰背痛和月经痛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0.2~0.4克。每日3~4次,饭时或饭后服用。 [不良反应] 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等,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和消炎痛。其他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耳鸣、困倦、失眠、皮疹等,停药后可自行清失。 [注意事项] 孕妇、12岁以下儿童及过敏者,均禁用;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心功能不全,肝、  相似文献   

2.
消炎痛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的作用。该药与其它药物合用时,可出现一些毒副反应,现结合有关资料,浅谈一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①消炎痛与巯甲丙脯酸:巯甲丙脯酸能促进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PG)的合成,而消炎痛则可抑制PG的生物合成,因此可减低甚至消除巯甲丙脯酸的抗高血压效应,临床应用时应加注意。②消炎痛与心得安:消炎痛可抑制肾脏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弱心得安的降压作用。③消炎痛与酒:消  相似文献   

3.
《家庭医药》2003,(11):33-33
消炎痛又叫吲哚美辛,是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非激素类解热镇痛抗炎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痛风、骨关节炎等疾病。其抗炎、抗风湿作用比氢化可的松强两倍,解热镇痛作用比阿司匹林强,对炎性疼痛也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消炎痛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炎痛为人工合成的非固醇类解热镇痛药,抗炎作用较强[1],是一种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合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PGEI的合成而产生缓解炎症和疼痛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具有治疗羊水过多,小儿神经性尿频、胆道蛔虫症、特发性眶肌炎、佐治急性肺炎等新用途。1治疗羊水过多[2]羊水主要源于胎儿排出的尿液,消炎痛治疗羊水过多可能是通过抑制胎儿尿液形成和胎膜液的生成以及增加胎儿呼吸运动使羊水吸收增加。口服或肛门用药,剂量为2.0~2.2mg/d,最长连续…  相似文献   

5.
1 阿司匹林的药理活性有哪些?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而镇痛;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而抗炎;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解热;解热、镇痛、抗炎而抗风湿;花生四烯酸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环氧合酶-1(COX-1)的作用下,逐步转变成具有强烈促进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血栓烷A2,而阿司匹林能使COX-1不可逆地乙酰化,抑制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抗血小板聚集而抗血栓.  相似文献   

6.
消炎痛的新用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发现:已婚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可使子宫内膜纤溶活性增强,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增多,从而导致子宫出血。临床上应用抗纤溶或抗前列腺素药物,可使出血减少。消炎痛为人工合成的吲哚衍生物,是最强的PG合成酶抑制药之一,有显著抗炎及解热镇痛作用,但不良反应多,用时应引起注意。由于消炎痛有较强的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  相似文献   

7.
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长期以来用作解热镇痛消炎药。近来,发现阿司匹林可以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血栓素A_2的形成,因而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延长出血时间,防止血栓形成,用于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等病。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因此它与其他药物发生作用的情况也日趋复杂。本文简述阿司匹林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8.
消炎痛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副作用有消化不良、头痛、粒细胞减少,引起胃溃疡,加重致胃肠道出血.我院使用本药:治疗1例游走性关节肿痛时,出现肉眼血尿现象,特报告如下,以引起同道注意.  相似文献   

9.
双氯芬酸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NSAID) ,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效果 ,疗效确切 ,副作用发生率低 ,现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我国从 80年代开始研制并应用于临床 ,应用结果表明 ,抗炎镇痛解热作用较阿司匹林、曲马多、吲哚美辛、萘普生等强 2~ 2 5倍 ,对手术后疼痛、胆绞痛、肾绞痛等有较强的镇痛作用。1 药理学机制1 1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活性 ,减少炎症组织中的前列腺素 (PGE1和PGE2 )合成 ;竞争性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 5—脂氧化酶活性 ,减少炎症组织中的白三烯B4 生成 ,故双氯芬酸能有效缓解炎症组织的…  相似文献   

10.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小剂量阿斯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Cox-1,阻止血栓素A2(TXA2)的生成,从而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血管病)的发生,目前临床上阿司匹林已成为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的惟一心血管一级预防抗血小板用药[1].  相似文献   

11.
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除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可用作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意义重大。同时研究还发现阿司匹林的新用途,如防止老年痴呆、预防大肠癌等。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用特点】本品药理作用与阿司匹林基本相同,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国外报道认为尚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阿司匹林因其疗效甚佳,毒性又低,至今仍为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但由于它微溶于水,只能口服,对胃肠道刺激性较大,甚至导致胃肠出血。为了减少其不良反应,目前国内外均在进行将阿司匹林与碱性氨基酸制成可溶性盐类的研究工作,如供静脉注射用的阿司匹林赖氨酸已在国外上市。本品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及应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延长出血时间,并防止血栓形成、动脉硬化、暂时性脑缺血、心肌梗塞等。由于其毒副作用小,口服方便,价格便宜,所以应用广泛,收到良好成就,但若不能正确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1].因此,本类药物又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但本类药物常用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尤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孟兆珂 《中国医药》2012,7(5):654-656
自第1个非甾体类抗炎药(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问世一百年来,NSAIDs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它主要通过阻断前列腺素( PGs)合成的机制实现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集中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上,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研究表明,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的最基本作用是解热、镇痛与抗风湿.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阿司匹林在其他方面亦被广泛应用,现报道如下. 1 心血管方面的作用 阿司匹林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被广泛用于心血管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临床分析表明,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使多类心脑血管疾病事件降低[1].  相似文献   

17.
王裕宏 《中国医药》2012,7(4):511-512
自第一个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阿司匹林问世的100年来,NSAIDs在临床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它主要是通过阻断前列腺素(PGs)合成的机制实现抗炎、解热、镇痛等作用的.近来研究的热点集中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上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有研究表明,规律地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后结肠癌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临床解热镇痛的时候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解热镇痛药的效果。方法:将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入住我院的72例有发热、疼痛、风湿的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成A、B、C、D、E、F共6组,分别让他们服用安乃近、扑热息痛、消炎痛、阿司匹林、水杨酸钠、中草药,研究不同组解热、抗风湿以及镇痛效果。结果:解热效果最强的分别是安乃近、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其中扑热息痛以及阿司匹林两组之间P>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而在控制癌性引起的发热的情况下,解热效果最好的是消炎痛。抗风湿最好的依次是水杨酸钠、阿司匹林,并且两组之间P>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镇痛效果最好的是阿司匹林,最差的是消炎痛,而中草药各种效果均为最差,但是其副作用最小。结论: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热、疼痛、风湿情况使用不同的解热镇痛药,才能达到良好的解热、抗风湿以及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逐渐成为其临床主要应用领域[1-2],是心血管疾病方面一线药物。临床上,阿司匹林常与灯盏细辛注射液(DI)、脉络宁注射液等中药制剂合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4]。研究表明,阿司匹林的消除半衰期短,约为7~12 min,难以测到阿司匹林的体内过程,因此常测定其代谢物水杨酸的浓度变化来研究体内阿司匹林的药动学过程[5-6]。水杨酸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及DI对水杨酸排泄的影响未见报道。阿司匹林与DI长期合用可能导致体内水杨酸的蓄积,而体内水杨酸浓度升高将导致不良反应[7-8]。  相似文献   

20.
一个药物能在临床上使用百年的很少,而阿司匹林就是医药界的“百年老药”。阿司匹林最早被用于解热、镇痛与抗风湿。但目前,已完全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激活、代谢,防止血栓形成。长期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心血管性死亡和的非致命性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