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经过 1998年12月10日行B超检查,左胸实质性肿瘤,并左胸腔积液。12月11日行胸腔穿刺,抽出血性积液400ml。送细胞学检查为核异质细胞。12月18日在局麻下行左前斜角肌前取淋巴结活检,He染色未找到癌细胞。手术 经左后外侧切肋进胸探查见左胸腔上方椭圆形肿瘤,8cm×8cm×10cm大小,乳白色,表面光滑,质硬与左上肺粘连。左肺组织未见异常。肿瘤基底与椎旁近胸顶部相连,肿瘤位胸腔内。行肿瘤切除术。临床诊断:胸腔畸胎瘤?病理报告 显微镜下见梭形细胞呈编织状、纵横交错状排列,部分细胞较圆钝,有的区域伴粘液样变性,有较明显炎性…  相似文献   

2.
患者因诊断为右下肺肿瘤性病变,拟手术治疗。手术所见:右肺灰褐色,多处黑色素沉着,右下肺后基底段3cm×32cm实性包块,右下肺多处炎性改变。病理报告:右下支气管扩张伴局灶性出血肺梗死。讨论 肺组织供氧来自三方面:肺动脉系统、支气管动脉系统及局部肺野的气道。所以肺栓塞后,当支气管动脉和/或气道受累,肺动脉压增高,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侧支循环不能有效建立时才发生肺梗死,其发生率不到10%。肺梗死区域内肺泡或间质内出血性改变,邻近肺组织发生水肿和肺不张。梗死区有明确红色实质界限,范围1~5cm,呈楔形,基底为周围肺实质,尖端…  相似文献   

3.
结果 手术所见 :右膈下、肝肾间隙、大网膜、双侧结肠旁沟 ,布满大小不等菜花状结节 ,质硬 ,切开呈鱼肉样 ,色灰白。探查盆腔 ,双侧附件呈菜花状 ,质硬 ,灰白色 ,部分呈暗黑色 ,升结肠 ,乙状结肠、膀胱、子宫受累。肝脏、肾脏及小肠未见异常。术后诊断 :双侧附件恶性肿瘤并腹腔、盆腔广泛转移。病理诊断 :双侧卵巢浆液性腺癌 (三级 )。讨论 卵巢恶性肿瘤中的 85%~ 90 %来自上皮 ,来自上皮的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的是浆液性囊腺癌 ,占 4 2 %。种植转移是其主要扩散途径。脱落的肿瘤细胞可随腹水流通。腹腔液体 80 %引流到右侧 ,因而膈下种植以…  相似文献   

4.
诊治经过 因影像学诊断为前纵隔肿瘤性病变,外科行手术治疗。手术所见 病灶不是位于纵隔,而位于左上肺前段,与纵隔及左肺粘连,大小为4cm×4cm×3cm,质硬,肺门有数个绿豆大小的淋巴结。病理报告 左上肺炎性假瘤,支气管淋巴结3枚呈反应性增生。讨论 此病例因:①患者入院时无发热、咳嗽等症状,②体温、肺部听诊、白细胞计数均属正常,③平片及CT示肿块紧贴左前纵隔,向肺野突出,周围肺组织清晰,未见斑片及索条状影,故初诊为左前纵隔肿瘤性病变,最终病理为左上肺炎性假瘤,以致误诊。现回顾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是当初我们被患者临床及…  相似文献   

5.
诊治经过入院后行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4.5×109/l, HGB76g/l,ESR136mm/h;经皮肺病灶穿刺细胞学检查:主要为间皮细胞样细胞,部分细胞堆积似内皮细胞;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考虑患者年轻,发热病程长,各种治疗未见好转,初步拟诊:①左下肺感染性包块(结核可能);②肿瘤进一步待排.为进一步确诊,临床拟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6.
手术所见:切开右胸壁软组织见第4前肋体积膨大,表面粗糙,骨质疏松,呈灰黑色。切除肋骨后见胸膜上呈4cm×4cm×2cm大小的灰黑色实质肿块,质硬。向胸腔内突出,与肺组织无粘连。  相似文献   

7.
孔平 《放射学实践》2005,20(5):400-400
诊治经过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见异常。左颈部淋巴结活检,诊为淋巴结炎抗炎治疗6周后复查CT,病变无好转。手术见右肺实变,未查见肿瘤。纵隔内有肿大的淋巴结并与右肺肿块相融合。病理诊断:纵隔和右肺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图3,4)。  相似文献   

8.
诊治经过:患者入院后即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于入院第6天行全麻下右肾肿瘤根治术,术后抗炎止血对症治疗。手术所见:右肾下极与肾阔筋膜及腹膜粘连较重,粘连处形成的5cm×5cm疤痕样物,可触及右肾下极一2.5cm×2.5cm包块,质较硬,肾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结合MRI检查,经讨论考虑为右肾肿瘤。病理结论:右肾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病理号Ⅱ01-15143)。讨论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XGP)是一种极少见的严重的慢性肾实质化脓性炎症。尽管近年来对本病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术前诊断仍然困难。(1)病因与病理: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尿路结石或…  相似文献   

9.
男性患者,33岁。因反复发作性咳嗽、咳白色脓痰,痰中带血12年。近8年症状有加重,并有胸背痛。1个月前再发而住院治疗。曾行抗炎、抗痨治疗,上述症状未有明显好转。体检:T37℃,P90次/分,R20次/分,BP18/12.5kPa。胸廓对称,心肺听诊无...  相似文献   

10.
女性患者,10岁,4年前因高热,浮肿,血尿在当地医院拟诊肾炎,治疗期间发现腹部一包块,无疼痛不适,几年来未予就诊。现包块渐大,遂至我院门诊,以“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收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苍白面容,食欲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无明显体重下降。左腹部膨隆,可触及一约15cm×15cm大包块,质中,上极达左肋弓下,下极达脐下4指,包块表面光滑,边缘不规整,向右超过中线。包块无触压痛,略可活动,与表面皮肤无粘连,无血管杂音,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及异常。生命体征稳定。实验室检查:尿常规Leu(+),Ery(+)。血常规:WB…  相似文献   

11.
图1 胸部正位片:右下肺致密阴影。 图2 胸部侧位片:右下肺致密影与脊柱重叠,形状不规则。 图3 胸部CT肺窗:右下肺类圆形肿块,周围见肺气肿。 图4 胸部CT纵隔窗:右下肺肿块,大小约3cm×32cm。肺门、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患者,男性,35岁,发现右下肺肿块影8天。既往常有咳嗽、咳痰,无咯血、乏力、盗汗等。7年前胸透见右下肺纹理粗乱,后多次复查相同,未治疗。入院检查:三大常规、心电图、肺功能、血甲胎、癌胚抗原均正常。胸片示:右下肺致密影,形状不规则。胸部CT示:右下肺炎圆形肿块,大小约3cm×32cm,近端肺纹聚拢,…  相似文献   

12.
有奖图片读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 男,14岁。2月前因发热、咳嗽,不伴盗汗,到当地医院拍胸片发现心影异常而疑为先天性心脏病,经抗炎治疗,发热、咳嗽症状消失,以先天性心脏病入院求治。体检:体温36.7℃,脉搏80/min,血压13.3/9.3KP,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6.44×109/l,RBC4.09×1012/l。胸部正位片示:左侧纵隔旁(约平Ⅱ到Ⅲ前肋间水平)见茄形块影,密度高且均匀,内缘紧贴纵隔,外缘光整,左上肺门被块影掩盖,余无异常(图1)。胸部CT扫描:肺窗示左上肺野前纵隔旁见一团状致密影,外缘与左上肺分界清楚,周围肺内清晰(图2)。纵隔窗示前…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3岁。进食后嗳气、伴上腹部不适二月余,不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体检:腹平软,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肝脏B超:靠近第二肝门处见8.3cm×2.9cm等回声团块,有完整包膜光带。CDFI:等回声团块内见少许血流信号,右膈下见可疑液性暗区。肝脏CT:肝脏膈面周缘可见波浪形稍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CT值为48HU。增强后,病灶CT值达80HU,其内有少许强化不明显区为少许积液(图1)。在接近第二肝门层面,病灶内缘较模糊,偏下层面病灶内缘界限则较清晰。右侧肝肾间隙…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6岁,因间断性发热伴咳嗽40余天入院。患者于4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每天下午为主,体温在38℃左右,最高时达39℃,伴咳嗽、体重减轻,有时伴夜间盗汗。无明显胸痛及呼吸困难。曾行抗炎、抗痨、激素等治疗,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仍然发热。胸部MR扫描表现:横轴位(SET1W T2W)可见左肺下叶背段后胸壁处有一大小约4cm×5cm等T1长T2信号灶,肿块信号欠均匀,边缘清楚,其内未见明显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肺门纵隔淋巴结不大(图1);矢状位(FSET1WI)见病灶后壁紧贴于后胸壁处,胸…  相似文献   

15.
解答     
问:静脉胆系造影,胆囊对造影剂是否有浓缩作用?能否判断胆囊的浓缩功能? 管:静脉胆系造影应用的造影剂是含碘量高的6碘化合物,最常用的造影剂是胆影葡胺。静脉注入的造  相似文献   

16.
术前诊断左额叶室管膜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手术所见肿瘤位于左额叶皮层,约5 cm×4 cm×4 cm大小,血运丰富,境界清楚,质软,呈灰红色,其后部及底部见囊性变、内为淡黄色液体.  相似文献   

17.
手术所见 左下肺软组织肿块,包膜完整,大小约4.0 cm×4.0 cm×3.0 cm,切面实性,红色,质软. 病理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弥漫分布;细胞核居中,大而深染;胞浆丰富,伊红淡染、呈透明状;核分裂像少见.  相似文献   

18.
本例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已2年,一般体格检查及常规化验无明显阳性发现。X线主要改变为病变食管扩张伴有息肉样充盈缺损。应考虑食管平滑肌瘤、息肉型食管瘤及食管癌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术前初步诊断:L2~4椎管内硬膜下肿瘤.考虑神经源性肿瘤,不除外室管膜瘤. 手术所见 硬脊膜内肿块位于L2中缘及L4椎体上缘之间,大小约5.0 cm×2.0 cm×1.6 cm,边界尚清,似有包膜.  相似文献   

20.
术前病理 蝶鞍区及鞍上占位性病变. 手术及病理所见 全麻后鼻内镜下行颅底肿物切除术.术中见鞍底、蝶窦前壁大部分骨质已破坏,视神经管骨壁菲薄,局部破坏,鞍上肿物呈暗灰褐色,吸引器和垂体刮匙彻底清除肿瘤后,切除标本送病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