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脓毒症可导致儿童死亡,改善脓毒症患儿预后,降低病死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诊断与治疗均十分重要。目前儿童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较为明确,诊断手段也较为丰富,但部分诊断方法仍然无法令人满意。联合多种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脓毒症的治疗应结合患儿个体情况,以综合性治疗为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主要治疗方法,配合血糖控制、抗氧化应激方案以及目标导向疗法等,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儿童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先进治疗方法层出不穷。相信在深入的临床研究后,儿童脓毒症的病死率会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损害,是导致患者危重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内皮细胞糖萼是覆盖在内皮细胞管腔膜侧的毛绒状多糖蛋白复合结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损伤导致糖萼降解,进而完整性破坏是脓毒症早期特征之一,而糖萼的结构破环进一步促进血管外渗,加速炎性反应及白细胞黏附从而加剧脓毒症临床症状,包括急性肾损伤、呼吸衰竭及脓毒性心肌病。此外内皮细胞糖萼的降解程度可以作为标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文章对内皮细胞糖萼作为脓毒症时内皮损伤诊断工具的作用,以及针对内皮细胞糖萼的治疗方法对脓毒症多器官衰竭的靶向治疗的希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感染中的主要问题是识别感染的婴儿。尽管细菌学技术已有改进,但新生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仍属困难。本文研究了各种试验,其主要目的是确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身性损伤因素包括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如感染、休克、创伤、重症胰腺炎等)可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此基础上发生感染可诱发脓毒症(sepsis),进而发展成严重脓毒症(severesepsis)和脓毒性休克(septicshock)。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脓毒症认识的深入,集束化治疗的启动和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脓毒症的治疗措施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例如治疗时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亚型导向的脓毒症精准化治疗还在初步阶段,目前虽然有采用基因组学、生物标记物和临床数据对脓毒症进行分型研究,但不同亚型的患者对治疗反应性不同,仍...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是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血培养是诊断脓毒症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因此,特异性的辅助检查指标成为临床医生诊断脓毒症所关注的焦点。现出现各类脓毒症早期生物诊断标志物,对临床诊断治疗、判断病情预后以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脓毒症早期生物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是临床急危重症,在近代医学中,已成为医学界尤为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认识,提出辩证分型治疗,从中医治疗角度分析,重视病症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脓毒症被认为是由机体对感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并归咎于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的促炎细胞素,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因此,拮抗促炎细胞素治疗便成为有别于支持治疗的另一类方法,被称作“免疫调理治疗”。由于免疫调理治疗直接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故曾使人对其寄予巨大希望。然而,尽管拮抗促炎细胞素在实验研究中十分成功,但临床研究并没有重复出同样结果。在经历了十年近乎亢奋的尝试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9.
脓毒症免疫调理治疗的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脓毒症被认为是由机体对感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所致,并归咎于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的促炎细胞素,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等。因此,拮抗促炎细胞素治疗便成为有别于支持治疗的另一类方法,被称作“免疫调理治疗”。由于免疫调理治疗直接针对脓毒症发病机制,故曾使人对其寄予巨大希望。然而,尽管拈抗促炎细胞素在实验研究中十分成功,但临床研究并没有重复出同样结果。在经历了十年近乎亢奋的尝试以后,免疫调理治疗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陷于低谷甚至几乎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实施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脓毒症患者52例,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50例,设置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水平。结果:观察组CD4水平较对照组低,CD3水平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D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IgM、IgG及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实施细胞免疫检测与体液免疫检测能够有效诊断脓毒症疾病,对于预后起到十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CT在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阳性临界值。方法采用德国BRAHMS PCT-Q检测试剂盒,对2423住院新生儿进行PCT水平检测,其中新生儿脓毒症阳性625例,非脓毒症1798例。结果用PCT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粗符合率分别为96.84%、91.40%、81.03%、98.71%、11.26、0.035和92.90%。脓毒症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CT≥0.5ng/ml为阳性标准对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 PCT≥0.5ng/ml可作为临床诊断新生儿脓毒症的实验室检查的早期特异性阳性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脓毒症概念和诊断标准不断更新,是优化脓毒症临床诊治的必然要求,但同时给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回顾性分析脓毒症1.0、2.0、3.0三个版本中诊断标准的变迁情况,发现已发布的脓毒症指南中相关定义,无论国内外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过去三十年,相关定义不断改变,不同的文献资料可能采用不同版本的定义,易引起对脓毒症认识及其数据上的混淆,可能导致临床脓毒症延误治疗或盲目扩大治疗。脓毒症诊断标准及流行病学数据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中国也需要考虑设定容易测量,且有利于明确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3.
脓毒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发病率近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多种原因造成该病死亡率极高,其发病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缺乏确切的实验室依据,使早期识别及诊断成为难题。近年来发现中性粒细胞表面标志物(CD64)是诊断细菌感染的较好指标。CD64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表面。中性粒细胞表面几乎不表达。机体患感染性疾病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迅速升高。本研究对56例脓毒症患儿进行CD64测定,以探讨其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以及在抗感染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内感染常发生于胃肠道创伤、疾病和术后。内源性细菌可因宿主防御机制减弱而离开正常部位进入邻近组织,而从腹内感染部位收集分泌物培养常报告“无菌”。近来通过收集和处理标本新技术引进的研究,观察到厌氧菌在腹内感染占重要地位。特征1.肠道菌群:胃肠道菌群的数目和类型随着部位向下而不断增加,正常人的胃和空肠需氧菌和厌氧菌均较少(<10~4/毫升),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常继发于创伤、烧伤和感染、休克等情况,如果治疗不及时,将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衰竭而死亡。脓毒症可激活肺内大量巨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急性肺损伤(ALI),作为脓毒症的严重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ALI/ARDS患者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弥漫性损伤可以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临床表现为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致命性呼吸衰竭,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如生物学标志物等预测其发生、发展,临床以支持治疗为主。本文主要就脓毒症相关的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08,8(2):135-135
澳大利亚进行的纳入16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安慰剂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用药10天)和安慰剂组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23%和25%,G—CSF组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更高,肌钙蛋白峰值更高。[Crit Care Med 2008,36(2):44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浆presepsin在新生儿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本院NICU收治的49例脓毒症新生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产科出生的10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病例组采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分级为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收集所有对象空腹血,分别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和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presepsin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脓毒症组血浆presepsin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脓毒症组中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血浆presepsin水平依次下降,而PCT在3组两两比较中除了非危重组与极危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脓毒症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显著增高,且与NCIS分级相关,是一种较好的预测脓毒症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新生儿脓毒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急诊中在早期诊断脓毒症中测定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血清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D-D)与肌钙蛋白I(CTn I)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广东省罗定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实施脓毒症检测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1例被诊断为急诊脓毒症将其划分为A组、20例为普通感染者将其划分为B组、49例为正常者将其划分为C组,对比A组、B组、C组测定血清PCT、NT-pro BNP、CTn I和D-D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诊断后,A组的血清PCT、NT-pro BNP、D-D和CTnI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血清PCT、NT-pro BNP、D-D和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PCT、NT-pro BNP、CTn I和D-D水平指标能够早期诊断急诊脓毒症。  相似文献   

19.
腹膜及腹内脏器结核并不少见 ,然而发生于胰腺的结核病变在临床罕有报道 ,即使在胰腺疾病的专著中也极少描述。何亮家报道 92例腹内结核病中仅有 1例为胰腺结核 (tuberculosisofpancreas)。迄今国内也仅数十例报道。本病常继发于其他器官的结核病灶 ,对其主要处理手段虽为抗结核药物治疗 ,但因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 ,尤其是不易与胰腺肿瘤相鉴别 ,甚至剖腹探查的误诊率也高达 5 0 % ,需要术中作冰冻切片方能作出判断。曾有胰腺结核误按胰腺癌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报道。因而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应引起外科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高位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贵阳医学院外科教研室(550001)夏亮芳原发性胆管癌按肿瘤发生的部位,一般分为上段、中段、下段胆管癌。按国内资料肝外胆管癌1098例中,其发生率依序为58%、22.4%、19.6%。下段胆管癌指胰腺段胆管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