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亡新观念—脑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脑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有生必有死,"生"和"死"为生命中二个对立又相互关联的过程,是每个人必需经历、也是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故对生、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死亡"的传统概念是心跳和呼吸停止,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用人工维持呼吸和循环可使一些病例得到挽救或延缓了死亡.通过大量的、反复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加上器官移植的开展,对"死亡"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转变,提出了新的观念,即"脑死亡"(又称昏迷过度Coma depasse或不可逆昏迷(Irreversible Coma),指全脑功能呈不可逆性丧失,患者虽维持了心跳,但脑功能永不恢复,一定时间内心搏也终必停止.因此如何确定"脑死亡"的标准,以利在"脑死亡"前进行积极的抢救,在"脑死亡"时早期作出正确的判断,在目前更具有重要意义.一、脑死亡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自1968年哈佛脑死亡标准公布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发表多篇关于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BD/DNC)的指南和诊断流程,并且不断被修订、更新.2020年世界脑死亡项目发布《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死亡判定》,以统一各国临床实践并提高BD/DNC判定的严格性.本文分析并解读2020版《脑死亡/符合神经病学标准的...  相似文献   

5.
6.
作者对经过多种检查的30例脑死亡病人进行了观察。男19例、女11例、年龄是4—70岁,死亡原因有头部创伤(18)、脑血管意外(6)、脑肿瘤(4)、脑脓肿(1)、中毒和缺氧(1)。全部病人都处于绝对无反应的昏迷状态、眼球  相似文献   

7.
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由于现行修订后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中没有提及脊髓自动症的存在,因此在诊断脑死亡时经常造成混乱。作者报告一例脑死亡后罕见的脊髓性异常运动,并结合文献讨论。病人突然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无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各种深浅反射均消失。CT扫描见三脑室肿物阻塞monro氏孔,双颞脑疝形成,中脑受压。12小时后血压正常,体温34℃,肌腱反射恢复,窒息试验延髓呼吸中枢无反应,EEG大脑电波消失,宣布脑死亡。但18小时后病人出现自主运动症候群,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先双肘关节屈曲,然后双肩抬高内收伴手指屈曲,酷似随意去抓握气管插管。此种运动自发出现,或在屈曲颈部和刺激锁骨上区  相似文献   

9.
法国[Rev Neurol(Paris),1959,101:3] 1.深度昏迷,全身毫无反应; 2.自主呼吸停止,无肌张力,呈弛缓性瘫痪; 3.所有的反射都消失; 4.除非用人工方法,往往不能维持血液循环; 5.脑电图检查呈一直线,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相似文献   

10.
脑死亡病人的脑电图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死亡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32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在32例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的患中,27例在脑死亡12h后脑电图监测已呈静息电位。其余5例在脑死亡72h后脑电图监测也呈静息电位。结论 当患符合脑死亡临床标准,脑电图监测呈静息电位时,方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不是所有脑死亡后的脏器均有移植的必要。目前移植最多的是肾脏。从心功能和肝功能完全正常而且仍有心跳的尸体中,摘出功能正常的脏器,是试行移植必不可少的要求。在心脏和肝脏的移植大约已超过了1000例的今天,对于靠其他人的脏器而生存的患者来说,已不再认为是有损尊严的事了。  相似文献   

12.
作者测量了2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眼内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13例,开放性颅脑损伤7例.全部病人早期均有急性中脑综合症,伴瞳孔运动障碍,伸性抽搐及呼吸障碍.治疗采用巴比妥酸盐和地塞米松,氧气吸入.使用Gaeltec公司的硬膜外探头监护颅内压,同时记录桡动脉的动脉压.EEG用针头电极持续记录4个波段.用Schiotz眼压计多次  相似文献   

13.
脑死亡的电生理判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电生理检测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脑死亡时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死亡的概念及其临床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脑死亡作为临床死亡判定标准已被多数西方国家所接受,并以法律、法规等不同形式加以界定,以保障现代医疗实践顺利进行。因此,正确认识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标准,对推动医疗实践和社会进步十分必要一、脑死亡概念的演变及其含义1959年法国医生Mollaret和Goulon在研究23例昏迷病人时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昏迷过度”(LeComa Dépassé),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死亡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拟进行器官捐献的脑死亡患者26例,应用脉搏指示性连续心排量监测(Pi CCO)测定患者0h(入组时)的脑内血容量指数(ITBVI),根据ITBVI指标进行补液治疗,使其6h内达到正常。对比0h及6h时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每博指数(SVI)、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ITBVI、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水平。6h时行心脏彩超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LVEF50%的患者给予多巴酚丁胺5ug·kg-1·min-1持续泵入,对比6h和10h,患者的LVEF、CI、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血乳酸水平;统计48h患者的胆红素及肌酐的改善率及肝肾器官捐献成功率。结果患者0h ITBVI显著低于正常值,经补液治疗,6h时HR下降,CI、SI升高,SVRI下降,去加肾上腺用量降低,乳酸水平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h时76.9%的患者LVEF50%,给予多巴酚丁胺泵入,10h时患者LVEF50%的比例下降至30.7%,与6h时相比LVEF、CI增高(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下降,乳酸水平降低(均P0.01);患者48h胆红素及肌酐水平明显下降(P0.001),肝脏及肾脏的捐赠成功率分别为92.3%及96.2%。结论脑死亡患者前负荷不足,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外周阻力降低,给予优化血流动力学后可明显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改善供体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脑死亡标准研究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死亡的概念是1959年法国学者Mollaret和Goulon提出的,当时命名为“超昏迷”(le eoma depasse)。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正式制定了脑死亡诊断标准。但是,实际上“脑死亡”这一现象或综合征早在19世纪,自从开始用人工方法辅助停止的呼吸时就已出现。最早创用人工呼吸的是Hall(1856),他使用旋转推动患者躯体的方法促使患者被动呼气:1858年Silvester使用人工呼吸方法使患者维持生命数小时至1d。1898年Duckworth采用反复按压胸骨及人工呼吸抢救一些因脑部疾病所致呼吸停止的患者,使循环功能维持数小时。  相似文献   

17.
脑死亡患者脑电图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进行定量分析,寻找敏感可靠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 对17例确诊为脑死亡患者及5例临床脑死亡患者进行脑电图频谱分析,并与13例非脑死亡患者的脑电图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死亡组的脑电功率值显著低于非脑死亡组(均P<0.01).临床脑死亡组脑电功率值介于脑死亡组与非脑死亡组之间,脑电功率值高者预后较好,脑电功率值低者预后较差.结论 脑电图频谱分析可能对脑死亡的判断、特别是临床脑死亡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实验性脑死亡动物模型,首先借助箭毒使动物呼吸肌麻痹而导致心脏停搏,使脑血循环中断。用脑组织蒙受严重缺氧性损害的实验性病理资料对脑死亡的病理结构损害特点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脑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经典概念即“生命的停止”。即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功能停止活动,如循环,呼吸和对内外环境刺激的反应消失。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心肺功能已可人工维持,但脑组织若已坏死,其他器官则难免也相继自溶。因此,1957年就有人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近似熵(ApEn)和C0复杂度对脑死亡患者脑电图(EEG)进行非线性定量分析,期望寻找一种可靠而又敏感的脑死亡诊断标准。方法:研究对象35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16~85岁。根据其临床表现和EEG结果分为脑死亡组、临床脑死亡组和非脑死亡组。对每组进行ApEn和C0复杂度分析,并比较3组结果。结果:脑死亡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21~82岁。临床脑死亡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6~85岁。非脑死亡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17~84岁。脑死亡组的ApEn值约为1.0,非脑死亡组的ApEn值约为0.3,临床脑死亡组ApEn值介于两者之间。脑死亡组C0复杂度值约为0.17,非脑死亡组C0复杂度值约为0.06,临床脑死亡组介于两者之间。无论是ApEn还是C0复杂度,数值上越接近脑死亡组者预后越差,反之越好。讨论:ApEn和C0复杂度对EEG进行非线性定量分析都是判定脑死亡较好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