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蒙莫珂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97-3098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予病因治疗及常规西医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两组均明显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联合西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张青 《临床荟萃》2009,24(16):1416-1417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COP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干燥、寒冷,其发生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脑利钠肽(BNP)主要由左心室分泌,与心室壁的张力和压力增加有关。进入血循环的BNP具有扩张血管、利尿、利钠、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并以此降低升高的患者血压,本研究主要探讨重组脑利钠肽(rhBNP)在高原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中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邵华  袁高辉 《临床荟萃》2009,24(18):1626-1626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高龄患者由于其生理特点,往往存在多脏器功能减退,容易对利尿剂、扩血管药物不敏感,对洋地黄类药物易发生洋地黄中毒等,导致心力衰竭不易纠正。因此,高龄患者顽固性心力衰竭一直是心血管病治疗工作中的难点。我科近年采用小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高龄顽固性心力衰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00例患者接受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比较2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促生长因子1(IGF-1)、肌钙蛋白T(cTnT)、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结果2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IGF-1、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1.21±1.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8±1.65)分(P 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1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洋地黄、利尿剂、ACEI、血管扩张剂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疗程4周。疗程结束评定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56.6%、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4%、81.1%(P〈0。01);观察组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及6min步行试验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及预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CHF有效、安全的辅助用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CHF患者,按NYHA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BNP.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对NYHA级别均有改善,但rhBNP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治疗CHF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与临床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级别)的相关性。方法对188例6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初期根据临床表现进行NYHA分级,检测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随着NYHA心功能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0.05),与LVEF值呈反向相关,与临床心功能分级相关性较好。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老年失代偿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老年CHF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传统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能减轻HF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存率,但HF治疗前景仍不容乐观,因此探索缓解症状及改善预后的其他治疗途径刻不容缓。研究发现,短期缺乏卡尼汀即可引起心肌功能异常,包括收缩功能紊乱和收缩储备力下降,长期缺乏左卡尼汀,尤其是心脏处于高负荷状态时,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均受到影响。文献报道,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可以客观定量反映HF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BNP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28例,测定血清BNP浓度、LVEF等指标,分析其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总体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F在治疗后明显低于HF在治疗前(P〈0.01)。结论:血浆BNP的水平对HF的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约有2 000万以上的CHF患者,总发病率约为0.3%~2%,其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CHF正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CHF发病机制较复杂且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有关。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已成为临床公认的重要的CHF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1],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住院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6例,LVEF正常心力衰竭组和LVEF降低心力衰竭组各28例,2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在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BNP)浓度的差异。结果 LVEF正常心力衰竭组和LVEF降低心力衰竭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而BNP水平在LVEF正常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及LVEF降低心力衰竭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有心力衰竭症状而LVEF正常者血浆BNP和血压均高。  相似文献   

12.
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50例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原发病基础治疗上治疗组给予芪参益气滴丸0.5g,3次/d,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安慰剂,治疗12个月,观察显性心衰发生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显性心衰发生率和再住院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芪参益气滴丸可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陈健  陈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6):564-565,568
脑利钠肽(BNP)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BNP是由心室分泌的多肽类神经激素,其释放受心室壁张力的调控。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引起血浆BNP水平增高。诸多研究表明,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价值,现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CHF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心血管事件组65例,非心血管事件组50例,将心血管事件组进一步分为死亡组(21例)与非死亡组(44例),比较不同组间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随着心功能下降,Nt—proBNP水平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血管事件组的Nt—proBNP基线水平高于非心血管事件组(P〈0.05);Nt—proBNP水平在死亡组高于非死亡组(P〈0.01),Nt—proBNP与是否发生事件明显相关。结论老年CHF患者Nt—proBNP水平增高,且随着心功能下降递增;血浆Nt—proBNP是预测老年CHF患者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B型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中医辨证为阳气虚乏、血淤水停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数字表格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餐后0.5 h服用,1袋/次,3次/d,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20 mg,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NP、TNF-α和IL-6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SD、LVEDD、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LVESD、LVEDD、LVEF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BN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TNF-α、IL-6、BNP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疗效(51.06%)明显优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中医辨证为阳气虚乏、血淤水停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BNP及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对慢性左心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慢性左心心力衰竭病人142例,测定病人NT-proBNP、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随访出院1年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肺动脉收缩压≥6.67kPa组较肺动脉收缩压〈6.67kPa组1年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χ2=17.045,P〈0.05);NT-proBNP浓度≥2 218ng/L组较NT-proBNP浓度〈2 218ng/L 1年期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χ2=54.685,P〈0.05);终点事件组和非终点事件组肺动脉收缩压、血浆NT-proBNP浓度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t=-9.804、5.940,P〈0.05);NT-proBNP和肺动脉收缩压预测慢性左心心力衰竭1年期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95%CI=0.912-1.000,P〈0.05)和0.784(95%CI=0.691-0.878,P〈0.05)。结论 NT-proBNP和肺动脉收缩压是慢性左心心力衰竭病人1年期预后的危险因素,NT-proBNP及肺动脉收缩压均可用于慢性左心心力衰竭病人1年期预后的评估,但NT-proBNP较肺动脉收缩压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贫血的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患者抗贫血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慢性心衰并贫血患者43例,均予以抗心衰治疗。其中予促红素和(或)铁剂抗贫血治疗23例为观察组,未抗贫血治疗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衰并贫血患者,有效抗贫血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8.
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75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和2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NP和ANP浓度,同时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浓度为(1 794.1±724.5) ng/L、ANP浓度为(948.5 ± 520.7) ng/L,与正常对照组BNP(90.5±55.8) ng/L、ANP(121.7±71.1 )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心功能Ⅱ级为(552.9 ±339.6) ng/L、Ⅲ级(1 303.9±566.4 ) ng/L、Ⅳ级(3 625.5±1 069.2) n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浓度Ⅱ级为(518.8±376.3) ng/L、Ⅲ级(1 061.9±521.3) ng/L、ⅣV级(1 264.7±798.1) ng/L,Ⅱ级与Ⅲ级、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BNP为(1 096.7±656.6) ng/L、ANP为(931.6±320.9 ) ng/L,LVEF<40%的患者BNP(2 659.4±743.5 ) ng/L、ANP(974.3±555.6 ) ng/L,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和ANP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7和 0.85,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比ANP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BNP与超声心动图反映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标LVEF及NYHA分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良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朱平  冯青俐  姚爱琴 《临床荟萃》2011,26(16):1422-1423
脑钠肽(BNP)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心肌纤维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作用。BNP作为反映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指标,已得到临床医生广泛认同,但心力衰竭发生过程复杂,通常伴有各种各样并发症,其中肾功能不全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该类患者,BNP是否也能反映病情变化呢?目前同时研究心肾功能与血清BNP水平之间关系的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与BNP的相关性,旨在为对临床医生合理评估治疗患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脑利钠肽检测对无症状心力衰竭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BNP)对无症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微粒子免疫定量检测法,检测132例无症状的CHD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进行比较分析。并于治疗后2周检测102例CHF患者血浆BNP水平。结果 132例CHD患者中BNP异常有102例(83.61%),其中超声心动图异常的92例,占90.18%。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性(P〈0.05)。治疗后2周BNP水平下降,而LVEF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监测提高了无症状心衰的检出率,可作为较可靠的CHF早期诊断参考指标,对CHF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