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及血清癌胚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及癌胚抗原浓度。结果化疗后疗效达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D-二聚体阳性率26.47%,CEA阳性率38.23%;化疗后疗效为稳定(S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66.67%,CEA阳性率60%;化疗后疗效进展(PD)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78.57%,CEA阳性率64.29%。三组间比较,D-二聚体有差异P<0.05,CEA有差异P<0.05。结论测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有助评估临床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通过对9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Di浓度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根据患者血D-Di和CEA浓度变化与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并选取50名健康人检测血D-Di浓度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浆D-Di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胃癌无转移、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的血D-Di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发生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血CEA及D-Di相比,血CEA及D-Di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D-Di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DVT患者180例,其中男88例,女92例;健康对照组为216名健康体检者,其中男124例,女92例。分析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DVT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NLR和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淋巴细胞计数比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NLR、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两者在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5.6%和95.6%,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6.7%和96%,NL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小为0.871,D-二聚体的为0.963。结论 NLR和D-二聚体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诊断指标,NLR的阳性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冯世兵  王宇  刘青 《临床荟萃》2009,24(16):1423-1423
D-二聚体是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当有血栓形成或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其血液浓度会随之发生变化,主要与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肝病等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各种慢性肝脏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异常;纤溶活性增高是反映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发现D-二聚体在慢性肝病中存在明显增高表现。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患者伤情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外伤组)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120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检测,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GCS评分及GOS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60例外伤组患者中纤溶蛋白降解产物(FDP)阳性者123例,阳性率高达76.87%,D-二聚体含量>12.6 mg/L均死亡。患者的颅脑损伤越重,D-二聚体含量越高,FDP阳性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结论 D-二聚体含量增高及FDP阳性表明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及纤溶系统的激活,是判断患者的伤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对指导治疗、防治脑梗死及迟发性颅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敬权 《临床荟萃》2011,26(20):1796-1797
近年来研究证实,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是脑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FIB水平升高者,血栓形成、斑块破裂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D-二聚体(DD)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映系统血栓前状态,可能与局灶性血管壁相关纤维蛋白的形成和凝固以及不稳定动脉斑块的激活有关。本研究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和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对6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血浆Fi和D-D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分组法将55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分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浆D-二聚体变化、治疗前后GC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下降幅度、治疗后7天GC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缩短患者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应该与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纤溶状态,抑制脑循环中微血栓形成,阻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血浆D-二聚体在肺栓塞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定量检测D-二聚体在诊断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分析21例经螺旋CT或肺动脉造影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及19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栓塞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敏感性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检测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 二聚体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动态检测 90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 二聚体的含量 ,并与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 ,比较D 二聚体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的关系。结果患者组D 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与GCS、GOS呈负相关 ,且随伤情演变同步升降。结论动态监测血浆D 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颅脑损伤伤情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D-二聚体--颅脑损伤病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新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溶解参数(D-二聚体(是否能够成为颅脑损伤病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新指标。方法:选用30例单纯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研究,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当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6ug/mL,无论病人入院时意识是否清醒,89%的病人均死亡,D-二聚体浓度<2ug/mL时,病人均能恢复良好,结论:病人入院时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一种指标,应用该指标在入院时即可判断病人的伤情及预后,并在入院时也能分辨出进展型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防治脑梗死和评估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D-二聚体含量的最高值在手术组和保守治疗组、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检测D-二聚体,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对术后监测血液高凝状态、防治脑梗死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imer)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的APE患者,同时行超声心动图、NT-proBNP、cTnI、D-Dimer检查,排除可能影响NT-proBNP、cTnI、...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是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意外伤害,致死率及自残率逐年升高,除本身的因素外,尚与其并发症有关;由于脑组织含有比其它组织更多的凝血活酶,当脑组织受损时,循环血液凝血系统被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通过内、外激活途径激活纤溶系统,导致严重的获得性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DIC)。本文通过检测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DD和FDP的含量,探讨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患者伤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8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GCS>8分组(41例)和GCS≤8分组(40例),于入院后2 h内抽取血样,应用酶联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D.dimer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组D-dime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D-dimer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且D-dimer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病死率也越高.结论 D-二聚体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判断伤情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DI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DIC患者、20例可疑DIC患者及14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动态观察20例可疑DIC组中有8例发展为典型DIG,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二聚体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DIC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R)水平在加重期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le,CCP)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确诊为加重期CCP的64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DDR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Pa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DDR、Ⅷ:Ag及Ⅷ: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DR水平对临床加重期CCP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Wells评分≥3分的57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1周行下肢床旁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及静脉造影.以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超声检查、D-二聚体检测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结果,计算并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诊断静脉血栓的灵敏度(97.7%)、准确度(91.2%)和阴性预测值(90.9%)高于单独超声检查和单独D-二聚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3种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与D-二聚体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从而为临床早期治疗静脉血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D-二聚体乳(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利用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包被乳胶颗粒进行凝集试验,是对血中D-二聚体定性检测,定性阳性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增强,有助于重症肝炎并发DIC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血浆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病程进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血栓形成性脑梗死(C 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高凝性疾病。较多研究认为,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等异常,是本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而对凝血因子的深入研究少见报道[1]。D-二聚体是呈交联状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后的最小肽段,其在血浆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作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