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根据TOAST分型标准,观察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2-11~2014-06收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入研究,记录他们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饮酒史等,完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检查,并与同期住院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相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引起青年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组相比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无明显差异,但是青年组以血脂异常者为最常见因素,而老年组则以高血压为最常见因素;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较老年组发病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仍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是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法对100例经头颅CT证实的脑血管病病人(脑出血26例,脑梗塞74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结果本组病人血浆HCY增高者52例,其中脑梗塞37例(37/74,占50%),脑出血15例(15/26,占57.69%),30例对照组有2例轻度增高(占6.67%),两组相比P<0.01,脑血管病患者中高HCY血症者和正常HCY血症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肥胖、吸烟、饮酒这些已知危险因素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有卒中病史的16例患者中,11例为血浆HCY增高,和血HCY正常的5例相比P<0.01,在无已知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19例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例HCY增高,与有其它危险因素的脑血管病患者(33/81)相比P<0.01。结论高HCY血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CY血症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比较严重,容易反复发生脑卒中。  相似文献   

3.
孙飞  马向红  李广平  黄群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3):1469-147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9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04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0,95%CI(1.152,4.43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77例,根据冠脉造影情况分为单纯高血压组84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93例;分析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不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结果: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青年卒中和中老年卒中患者的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住院青年卒中(18~45岁)患者100例的病历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中老年卒中(45岁及以上)患者100例,进行入院时一般情况统计(年龄、性别、出血性/缺血性、瘫痪部位)及既往病史、个人史。结果:两组的主要病因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分别为31例,30.7%; 51例,50.5%),青年组其它原因卒中(5例,5%)及不明原因卒中(2例,2%)均高于中老年组(0例,0%;0例,0%)。而青年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1例,1%)及心源性卒中(2例,2%)均低于中老年组(3例,3%;6例,5.9%)。结论:青年组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既往卒中病史。青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高于中老年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病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68例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庆深  付伦姣  罗成宏  朱东铭  冯泉 《广东医学》2008,29(12):2080-2081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对68例住院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有明确病因者60例,病因不清者8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5例,心源性脑栓塞12例,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炎、烟雾病、偏头痛等共3例;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80.9%),高血脂(73.5%),高同型半胱氨酸(44.1%),吸烟(32.4%),家族史(29.4%),饮酒史(26.5%),栓塞性血管病(17.6%),糖尿病(14.7%)。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糖尿病、高HCY等危险因素是促发中青年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导致中青年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青年脑梗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酗酒、心房颤动、糖尿病、血脂异常等.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脂血症为青年脑梗死患者的显著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了解黄花岗社区内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主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体检中发现的88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正常人群中随机抽取264例组成对照组,通过客观检查各项指标和生活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取得相关生活行为方式,用卡方检验分析对比各种危险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情况。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和经常服用维生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和体重指数在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越秀区黄花岗街地区,年龄、性别、吸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密切相关,经常补充维生素可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是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刘小团  黄铮 《中外医疗》2016,(22):51-54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常见病因。方法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共84例,对其进行TOAST分型,对可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情况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年龄相仿的患者85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以上指标,得出结论。结果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占同期全年龄组脑梗死患者的6.8%;其中男性占69.0%,女性占31.0%;18~34岁组占14.3%,35~45岁组占85.7%;不同TOAST分型患者所占的比例由高到低为:LAC 28例(33.3%),ATR 22例(26.2%), CEMB 15例(17.9%), OTH 13例(15.5%), UND 6例(7.1%);青年卒中患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小动脉闭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青年脑梗死患者为最常见的TOAST分型;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血症可能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敏  佘子瑜  梁顺波 《重庆医学》2013,(23):2730-2732
目的探讨18~45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的病因、分型,与同期同年龄组参加体检者对比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低年龄段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SOE)的比例与高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型中LAA29.2%,原因不明的脑梗死(SUE)25.4%,青年卒中组在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方面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原因未明的脑卒中是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酒、心脏病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