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使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下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效果比骨折内固定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5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48例与B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治疗组患者VAS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佳等优势,适宜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8)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螺钉内固定组(37例)、股骨头置换组(45例)及全髋关节置换组(4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价术后满1年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股骨头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螺钉内固定组患者早期褥疮、晚期骨折不愈合及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股骨头置换组(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全髋关节置换组和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接近显著(P=0.060),提示有一定差别。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螺钉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65~80岁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应根据其年龄、骨折类型、身体耐受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于活动能力要求较高及预计生存期较长的老年患者,可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其效果优于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和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行手术置换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术后引流量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3.6±19.3)分钟、出血量(432.1±32.7)ml、收缩压(136±37)mmH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5.3±9.7)分钟、(213.5±28.7)ml、(123±2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132、6.835、7.95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为(93.25±4.5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82.76±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98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73,P<0.05);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值得在相对年龄小、体质强、对髋关节功能有较高要求的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对比两组患... 相似文献
9.
10.
徐仲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24):94-95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均分为A组和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等各临床指标。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且临床总有效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与输血量均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手段应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创伤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夏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4-55
目的探究应用微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我院收治的40例成人桡骨头骨折患者微型螺钉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 ,术后随访完成后根据肘关节功能的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分。结果肘关节功能的评分平均结果为95分。结论应用微型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成人桡骨头骨折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踝上骨折内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例新鲜股骨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Ender钉、L形踝钢板、动力踝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结果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垂直压缩性位移最小为0.61mm,显著低于L形踝钢板与Ender钉(1.22mm,3.30mm),P0.05;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的抗折弯力和抗轴向压缩力学性能最强,动力踝螺钉抗扭能力最强。结论 动力踝螺钉、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生物力学性能优越,广泛适用于各类型的股骨踝上骨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于彦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8):172-174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行舒适护理对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8年8月本院股骨颈骨折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500例),舒适护理组(50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髋关节屈曲活动度、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和常规护理组相比,舒适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舒适护理组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环境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舒适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50/5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8.0%(140/500,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行舒适护理较常规护理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 相似文献
14.
满玉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7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服务,对改善护患关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小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11-113
目的探讨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了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则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评估情况、关节疼痛程度、手术耗时、需要输血的量和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评估情况、关节疼痛程度、手术耗时、需要输血的量和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手术选择当中,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效果,其虽然手术耗时较长,输血较多,但可缩短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且可更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文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0):192-194
目的 评价骨科股骨颈骨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以提高骨科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同时进行护理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舒适组).对照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舒适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组间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龄患者骨质疏松,骨质结构脆弱,容易造成下肢粉碎骨折,加上伴有累积病变,很大一部分需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如何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是麻醉医生较头疼的问题,本院自2010年采用局麻+静脉复合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绽鑫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Colles骨折移位的患者426例,其中手法复位腕伸位固定230例,腕屈位固定196例。对所有患者随访,对比两组的骨折再移位率;评定骨折愈合后的腕关节功能,比较优良率。结果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于腕伸位的骨折再移位率20.9%低于腕屈位的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0%高于腕屈位的79.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腕关节不同位置治疗Colles骨折的再移位率低,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椎体前后边缘高度以及Cobb角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1.3%。结论在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板间植骨手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