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介素1α(IL-1α)和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培养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不同浓度的IL-1α刺激成纤维细胞48 h;30 U/ml的IL-1α刺激成纤维细胞24~72 h;不同浓度的IL-1ra或/和30 U/ml的IL-1α处理成纤维细胞48 h;75 ng/ml的IL-1ra和30 U/ml的IL-1α处理成纤维细胞24~72 h.用MTT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刺激或抑制率.结果IL-1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而IL-1ra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IL-1α诱导的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刺激和抑制作用在GO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IL-1ra是IL-1α诱导的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强有力的抑制剂,可望用于GO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是否对白介素 1α(IL 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糖胺多糖 (gly cosaminoglycans,GAG)有抑制作用 ,探讨IL 1ra在Graves’眼病(GO)治疗及预防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以下述方法分别处理培养的GO患者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 :IL 1α 30U/ml或 /和不同浓度的IL 1ra孵育 4 8h ;用IL 1α 30U/ml处理后 ,再加入IL 1ra 75ng/ml共孵育不同时间 (2 4h、4 8h、72h)。用 [3 H]葡萄糖胺掺入法测定 [3 H]GAG的产量。结果IL 1α 30U/ml明显刺激GO患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合成GAG ,增加率达 4 6 .6 %~ 12 7.9% (平均 10 3.5 % ,P <0 .0 0 1)。与IL 1α 30U/ml克分子浓度比为 2 5∶1、4 0∶1和 10 0∶1的IL 1ra ,分别抑制IL 1α诱导的GO患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合成GAG达 (30 .93± 11.4 6 ) %、(5 9.34± 9.3) %和 (83.15± 8.5 6 ) % (P <0 .0 0 5 )。在 2 4h、4 8h、72h时 ,IL 1ra分别抑制IL 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GAG(2 4 .18± 6 .3) %、(6 0 .4 8± 12 .83) %和 (73.0 4± 7.14 ) % (前两组相比 ,P <0 .0 0 1;后两组相比 ,P =0 .15 9)。结论 :IL 1ra能够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IL 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合成GAG ,IL 1ra可望用于GO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对Graves眼病(GO)患者与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OFs)的作用,探讨GO的发病机制。方法取5例GO患者与4例正常对照者眼眶结缔组织与眼外肌进行OFs的培养,分别在其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干扰素γ(IFN-γ),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与放射免疫法检测GO患者与正常人OFs的增殖及分泌透明质酸(HA)的情况。结果IL-1与IFN-γ为5、50、500U/mL时,均能刺激OFs的增殖和HA的分泌,为500U/mL时,对GO患者OFs的刺激作用强于对正常人OFs的作用;TNF-α在50U/mL和500U/mL时能刺激OFs的增殖和HA的分泌,IFN-α在3种浓度均不能刺激OFs的增殖和HA的分泌。结论细胞因子(IL-1、TNF-α、IFN-γ)能刺激OFs的增殖和HA的分泌。细胞因子的紊乱可能参与了GO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Liu GQ  Wu ZY  Yang HS  Zheng JL  Lin Z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9):528-532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眼眶成纤维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黏附的抑制作用。方法 实验组标本为取自5例Graves‘眼病(GO)患者的球后结缔组织和眼外肌标本,对照组标本取自2例外伤引起的角膜葡萄肿行眼球摘除术者和2例斜视矫正术患者术中所取眼眶结缔组织和眼外肌标本。两组标本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IL-1α或(和)IL-1ra处理培养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IL-1ra对IL-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的影响;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预先标记的PBMC与培养的眼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能力。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中和抗体检测ICAM-1在IL-1α诱导的黏附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IL-1ra培养后,IL-1α诱导的两组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均减弱;且IL-1ra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IL-1α诱导的PBMC与眼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抗人ICAM-1单克隆抗体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BMC与眼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结论 IL-1ra可抑制IL-1α诱导的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及其与PBMC的黏附,IL-1α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可能在促进PBMC黏附到成纤维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ra可望用于GO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5.
罗清礼  张学进 《眼科学报》2003,19(4):232-235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人及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增殖及合成透明质酸(HA)的作用。方法:取5例TAO病人眼眶组织与眼外肌进行OFs培养,另取4例无眼部病变的意外死亡者眼眶组织与眼外肌进行OFs培养作为对照。分别在其中加人不同浓度的IL-1、IL-1Ra,用MTT法及放射免疫法观察它们对OFs增殖及分泌HA的作用;然后用不同浓度的IL-1Ra与IL-1共同孵育,观察OFs的增殖及HA合成的变化。结果:IL-1在5U/ml浓度以上时均能明显刺激OFs的增殖和HA的合成,当IL-1浓度为500U/ml时对TAO病人OFs的刺激作用强于对正常人OFs.IL-1Ra单独使用时对OFs的增殖及HA合成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当IL-1Ra(5、50ng/m1)与IL-1(500U/m1)联合孵育时,能阻断IL-1对OFs的刺激作用。结论:IL-1能刺激TAO病人与正常人OFs的增殖和HA的合成,而IL-1Ra能阻断其刺激作用,因此IL-lRa可能是TAO治疗中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e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e 8,IL - 8)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nterleukine 1receptor antigonist,IL- 1ra)对 RPE细胞 IL- 6和 IL- 8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细胞分为对照组和 IL - 1ra组 (IL - 1ra,1、10、10 0 ng/ ml) ,用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 RPE细胞 IL- 6和 IL- 8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 RPE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L- 6、IL- 8分别为 2 0 0 0、5 0 0 0 pg/ ml。与对照组比较 ,IL - 1ra组 IL - 6、IL - 8分别为 30 0 pg/ ml(t=8.0 11,P <0 .0 1)、4 5 0 pg/ ml(t=11.4 4 6 ,P<0 .0 1)。经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e1β,IL- 1β)刺激后 RPE细胞 IL- 6和 IL- 8m RNA表达原位杂交表现为细胞浆中浓淡不一的蓝色着色 ,IL - 1ra作用组细胞染色较淡。 结论 在 IL - 1β刺激下 ,培养的人 RPE细胞可以表达 IL- 6、IL- 8的 m RNA和蛋白质 ,IL- 1ra能有效抑制其 IL- 6、IL- 8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家族与Graves眼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介素-1(IL-1)是Graves眼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治疗Graves眼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外有关IL-1a、IL-1β和IL-1ra在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中的进展,它们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IL-1ra在Graves眼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FN-γ和IL-6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眼眶成纤维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AO患者和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IFN-γ和IL-6,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眼眶成纤维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的TAO患者和正常对照眼眶成纤维细胞均表达ICAM-1,患者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IFN-γ以剂量依赖方式上调ICAM-1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的上调作用更强;IL-6对眼眶成纤维细胞表达ICAM-1没有明显影响。结论IFN-γ通过诱导眼眶成纤维细胞ICAM-1的表达在TAO的病理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3H-TdR掺入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TGF-β1(0.1、1.0、5.0、10.0、100.0 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放射性强度.结果 0.1、1.0、5.0、10.0浓度的TGF-β1作用后活细胞数增加,细胞3H-TdR摄入量增加.100.0浓度的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作用相反.结论 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TGF-β1的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是PVR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3H-TdR掺入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TGF-β1(0.1、1.0、5.0、10.0、100.0μg/L)对细胞进行处理,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放射性强度。结果 0.1、1.0、5.0、10.0浓度的TGF-β1作用后活细胞数增加,细胞3H-TdR摄入量增加。100.0浓度的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作用相反。结论 TGF-β1对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双相调节性,其不同作用的发挥依赖TGF-β1的浓度,TGF-β1的促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是PVR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白介素-1家族与Graves眼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介素 1 (IL 1 )是Graves眼病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用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治疗Graves眼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国外有关IL 1α、IL 1 β和IL 1ra在实验及临床前研究中的进展 ,它们在Graves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及IL 1ra在Graves眼病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地塞米松对培养的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及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与前脂肪细胞的诱导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13个TAO与7个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与前脂肪细胞;透射电镜检查超微结构;油红O染色,光度法检测不同浓度地塞米松、胰岛素、IBMX对脂肪细胞转化率和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 培养了TAO与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与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获得最佳的诱导浓度:地塞米松0.1μmol/L、胰岛素10μ/ml、IBMX0.25mmol/L。结论 TAO患者与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和前脂肪细胞在形态学上未见明显差异,但前脂肪细胞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眼眶前脂肪细胞在TAO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滴眼液对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为供体 ,Wistar大鼠为受体。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后行角膜移植。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 ,实验组分别用IL 1ra 1、3、5mg/mL点眼。同时设IL 1ra 1mg/mL结膜下注射组。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并检测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IL 1ra 3、5mg/mL组和结膜下注射组均可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P <0 0 5 )并减少植片中CD1阳性细胞的浸润。结论 IL 1ra滴眼液可以用于治疗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4.
蝮蛇抗栓酶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蝮蛇抗栓酶(ahylysautiufarctetase,AF)对体外培养的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uman pterygium fibroblasts,HPF)增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进行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将传代的第4~第6代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蝮蛇抗栓酶(0.1U/rnl~0.00256U/ml)分别处理48h,并设对照组,通过噻唑兰比色法(MTT法),在酶联免疫测定仪上测570nm处吸光值,计算出在不同浓度AF条件下的净增抑制率。结果:AF在0.04U/ml以上使细胞增殖率显著下降;当AF浓度为0.1U/ml时,其细胞增殖抑制率达91.74%左右,镜下很少见到正常活性细胞。AF在0.00256U/ml以上使部分细胞生长受影响。其50%抑制率浓度(ID50)为0.016U/ml。结论:AF对HPF增生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型,但在高浓度(≥0.1U/ml)时可能存在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接英  张文华  潘志强  武宇影  王颖  李辽青 《眼科》2004,13(4):242-244
目的:研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病理变化和Fas/FasL的表达及IL-lra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用40只Wistar大鼠作为受体,20只SD大鼠作为供体,用缝线法诱导受体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建立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从术后第一天起用IL-lra 5mg/ml点眼治疗,4次/天,共30天。对照组用相同的方法生理盐水点眼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ra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术后不同时期角膜植片中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角膜移植术后Fas/FasL的表达明显升高,IL-1ra可对此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Fas/FasL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IL—1ra可以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Fas/Fas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IL-1ra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治疗角膜碱烧伤的免疫学机制。方法Wistar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每组30只。Ⅰ组为阴性对照组,Ⅱ~Ⅳ组为IL-1ra结膜下注射治疗组(1000、500、200μg/ml,2次/d)。在烧伤后不同时间段(3、7、21d)收集角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CD3、CD4、CD8阳性细胞计数。结果IL-1ra治疗组角膜水肿程度轻,CD3 、CD4 、CD8 细胞计数在各个时间点均少于对照组(P<0.05)。7d、21d时1000μg/ml和500μg/ml组之间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少于200μg/ml组(P<0.05)。结论IL-1ra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淋巴细胞在角膜的聚集和活化,下调角膜碱烧伤后免疫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7.
IFN-γ对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IFN-γ对体外培养的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测定rhIFN-γ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和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经0.05,0.1,0.2,0.4,1.0MU/L的rhIFN-γ作用48h后,正常人球后成纤维细胞的A值分别为0.221±0.013,0.260±0.016,0.274±0.022,0.299±0.016,0.288±0.012与对照组0.181±0.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0.05,0.1,0.2,0.4,1.0MU/L的rhIFN-γ作用48h后,TAO患者球后成纤维细胞的A值分别为0.231±0.017,0.269±0.010,0.291±0.020,0.318±0.019,0.303±0.016与对照组0.189±0.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范围内有浓度依赖性,并且以0.4MU/L的浓度刺激球后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最强。结论:rhIFN-γ有促进正常人和TAO患者球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西环素对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炎性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膜上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ICAM-1,CD54)、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混合消化液培养法培养人结膜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培养至第3代或第4代,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γ干扰素(IFN-γ)0U/ml、IFN-γ300U/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1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20μg/ml、IFN-γ300U/ml+多西环素40μg/ml、IFN-γ300U/ml+地塞米松100μg/ml,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CD54、HLA—DR及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D54的表达。72h后收集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学检测凋亡。结果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可以表达少许CD54和IL-1β,加入IFN-γ后表达明显增加,加入多西环素和地塞米松后CD54和IL-1β的表达下降(P〈0.01)。随着所加多西环素浓度的增加,CD54和IL-1β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未发现明显的HLA—DR的表达及凋亡的产生,加入IFN-γ及多西环素后HLA—DR的表达及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西环素可抑制培养的正常人结膜上皮细胞CD54和IL-1β等炎性相关因子的产生,提示多西环素对干眼等非感染性眼表炎性疾病的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中华眼科杂志,2005,41:842-846)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白介素石(IL-6)在眼球穿孔伤患者房水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眼球穿孔伤30例(30只眼)作为试验组,在眼球穿孔伤行-期缝合术后10d抽取房水200μl;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在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抽取200μl房水。所有房水样本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CP-1及IL-6水平。用t检验比较两组房水标本中MCP-1、IL-6浓度。结果试验组房水标本中MCP-1、IL-6浓度分别为(8103.18±1961.76)pg/ml和(161.35±37.34)pg/ml;对照组房水标本中MCP-1、IL-6浓度分别为(217.98±158.32)μg/ml和(2.48±5.19)pg/ml。试验组房水标本中MCP-1、IL-6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P-1:F=31.901,P=0.000,IL-6:F=29.302,P=0.000)。结论眼球穿孔伤后房水中MCP-1和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这提示MCP-1及IL-6可能是眼球穿孔伤后眼内炎症反应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重要介质,对眼球穿孔伤术后炎症和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根皮素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Graves眼病(GO)患者眼眶成纤维细胞(OFs)中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确诊为非活动期GO并行眼眶减压术的患者6例6眼的眼眶脂肪及结缔组织。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原代OFs并传代, 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OFs。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不同浓度根皮素处理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25、50、75、100和200 μmol/L根皮素处理24和48 h后OFs的活性。采用IL-1β诱导OFs模拟GO体外炎症环境。采用荧光探针H2DCF-DA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50 μmol/L根皮素组和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以及25、50、75、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6、IL-8和MCP-1质量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IL-1β诱导组及100 μmol/L根皮素组细胞内血红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