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sEMG-BF组、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常规吞咽障碍治疗方法,sEMG-BF组在此基础上增加sEMG-BF治疗,rTMS组增加rTMS治疗,联合组则增加sEMG-BF与rTMS的联合治疗。rTMS和sEMG-BF治疗均每日1次,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3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VFSS),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PAS评分和FOIS评分分别为(2.29±1.17)分和(4.95±1.15)分,显著优于sEMG-BF组和rTMS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和sEMG-BF联合干预,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的疗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A组给予单纯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C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采用肌力测定仪评定踝关节背伸肌力;表面肌电分析仪处理表面肌电信号,记录最大踝关节背屈时,胫骨前肌等长收缩状态下相关肌群的肌电积分值;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记录行走时的步态参数,主要评定指标:步速、患侧支撑相百分比、踝关节最大背伸角度。结果:通过8周的康复训练,3组患者的肌力、步态及胫骨前肌iEMG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B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C组(P0.05),A、C两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侧rTMS。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神经肽Y(NPY)]、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预后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39/41)]较对照组[75.61%(31/41)]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NSE、VILIP-1、NPY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SSA评分低、DOSS评分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高(P<0.05)。结论 双侧rTMS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疗效显著,能减轻神经损伤,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健侧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磁刺激组和联合组,每组患者20例。4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生物反馈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磁刺激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侧高频rTMS刺激,联合组则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健侧高频rTMS刺激联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进行干预。治疗频次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来评价4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记录和比较4组患者下颌舌骨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治疗后,4组患者的PAS评分、FOIS评分、SSA评分、下颌舌骨肌MEP潜伏期和波幅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PAS评分[(1.85±0.75)分]、FOIS评分[(5.45±1.05)分]和SSA评分[(22.45±4.4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生物反馈组和磁刺激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下颌舌骨肌MEP潜伏期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和生物反馈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治疗后下颌舌骨肌MEP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结论 健侧高频rTMS结合生物反馈下的空吞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其下颌舌骨肌MEP的潜伏期和波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 每组20例。每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磁刺激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rTMS, 生物反馈组接受虚拟设备中的生物反馈训练, 联合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 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口腔期、咽期及误吸状况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治疗后, 4组患者FOIS、SSA评分及口腔期、咽期、误吸VF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OIS[(6.10±1.07)分]、SSA[(21.00±5.15)分]评分及口腔期VFSS[(2.70±0.73)分]、咽期VFSS[(2.85±0.49)分]、误吸VFSS[(3.55±0.51)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磁刺激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双侧小脑高频(10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时间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脑刺激组和假刺激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治疗2例,故最终3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18例。2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小脑刺激组行小脑rTMS治疗,rTMS刺激参数为10 Hz,120% 静息运动阈值,间隔9 s刺激1 s,共500脉冲;假刺激组行假rTMS治疗(刺激线圈与头皮呈 90°),其余参数同小脑刺激组;然后在磁刺激结束后20 min,2组患者均由同一位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训练3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行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采用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估2组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渗漏或误吸风险,记录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及吞咽各时间参数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以及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咽传送时间、喉前庭闭合时间及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持续时间等吞咽时间参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S和FD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小脑刺激组治疗后的PAS和FDS评分较假刺激组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吞咽反应时间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其余时间参数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小脑刺激组患者治疗后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较假刺激组缩短更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侧小脑高频rTMS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患者吞咽的口腔转运时间和吞咽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分为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及抗阻训练等),磁刺激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肌电反馈组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则辅以rTMS及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3组患者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及观察组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观察组皮质潜伏期[(23.5±1.1)ms]、CMCT[(11.2±0.8)ms]亦较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上肢FMA评分[(39.8±6.3)分]亦显著高于磁刺激组、肌电反馈组水平(P<0.05),肌电反馈组上肢FMA评分[(33.8±6.7)分]亦显著高于磁刺激组水平(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腕屈肌MAS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腕屈肌MAS评级亦显著优于磁刺激组及肌电反馈组水平(P<0.05)。 结论 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rTMS或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受损功能,如rTMS与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有利于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Hz rTMS组12例、3Hz rTMS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3组患者在两侧大脑半球吞咽皮层代表区分别给予5Hz rTMS刺激、3Hz rTMS刺激和假性磁刺激。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估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sEMG)记录下颌舌骨肌振幅及时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SSA分值和sEMG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sEMG时程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EMG振幅和时程改善缩短(P<0.05),与3Hz rTMS组相比5Hz rTMS组sEMG振幅及时程改善更明显(P<0.05);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患者相比对照组SSA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但5Hz rTMS组和3Hz rTMS组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5Hz高频 rTMS作用于双侧大脑半球治疗单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序rTMS刺激联合常规吞咽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rTMS-常规组、常规-rTMS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常规顺序治疗以及常规-rTMS顺序治疗。rTMS刺激患侧运动皮质代表区,采用频率10Hz,治疗强度为80%的静息运动阈值,每次治疗2s,间隔10s,时间20min。3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d,连续治疗4周,治疗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以及表面肌电图检查(sEMG)。结果:治疗4周后,3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rTMS-常规时序组和常规-rTMS时序组相比常规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明显降低(P<0.05),与常规-rTMS时序组相比rTMS-常规时序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降低(P<0.05);3组的SSA评分数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RMS值较治疗前提高(P<0.05),rTMS-常规组和常规-rTMS组相比常规组,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RMS值明显提高(P<0.05),rTMS-常规治疗时序和常规-rTMS时序相比,RMS数值提高更明显(P<0.05),但是S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刺激联合常规治疗比单纯常规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的效果更好,其中rTMS-常规时序的治疗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靶向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直接进食法、间接疗法等。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资深针灸师进行靶向针刺,选穴风池、利咽穴等。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应用高性能磁刺激仪进行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3组WST及S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和针刺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更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及针刺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靶向针刺治疗及高频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MES组、综合组各20例,常规组接受吞咽功能训练,NMES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集3组患者的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进行营养指标测量,同时记录治疗前后3组患者胃管留置率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及各项营养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综合组的改善幅度更优于NMES组和常规组(P0.05)。3组患者治疗后的胃管留置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运用电热针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F-rTMS)在脑卒中伴屈肘肌痉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LF-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热针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偏侧屈肘肌肌张力改良Ashworth评级(MAS)、上肢Fugl-Meyer评分(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波幅。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级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U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EP潜伏期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波幅变化不明显,但观察组治疗后波幅增加,且明显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热针联合低频rTMS对脑卒中屈肘肌痉挛疗效更佳,可明显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行为认知障碍之一,以右侧大脑半球病变常见,预示着功能恢复的不良结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尚未有标准化治疗USN的方法,临床常采用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康复训练、棱镜适应、虚拟现实等进行治疗.随着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发展,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双侧对称运动训练(BI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MS组、BIT组和联合组,每组20例。3组均予常规康复,rTMS组增加健侧1 Hz rTMS,BIT组增加BIT,联合组增加健侧1Hz rTMS和BIT,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MA-UE、WMFT、UEFT和MBI评分均显著提高(|t|> 5.052, P <0.001),联合组各项评分最高(F> 9.834, P <0.001)。结论 低频rTMS和BIT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应用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训练,同时给予假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10Hz)rTMS联合认知训练治疗,共治疗6周。2组患者于治疗前后采用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汉诺塔测试(TOH)、连线测验A(TMT-A)评定患者执行功能,同时评估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AB评分、TOH评分、TMT-A评分、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AB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TOH评分及TMT-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FAB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TOH及TMT-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P<0.05),P300波幅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认知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