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炎症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支持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基本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体温波动、白细胞计数、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GAP]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P(v-a)CO2/C(a-v)O2,GAP ratio]等临床指标;记录2组患者28 d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总住院天数等预后指标。结果 最终研究纳入86例患者,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2组临床指标对比无差异;在治疗后第3,7天,他汀组临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2组不同组间与检测时间点对各临床指标的改善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越明显。2组预后对比,他汀组患者28 d存活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和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改善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和全身灌注情况,可提高患者28 d存活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平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且越早应用获益越多。  相似文献   

2.
宋玮  杨万杰  徐萍 《中国药房》2013,(48):4540-4542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单用美罗培南治疗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符合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和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美洛培南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7~14d。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第21天或脱离ICU时分别开展临床、微生物和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器官衰竭程度、中位退热时间、细菌学疗效、死亡率、患者住ICU和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中位退热时间和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8d和90d内死亡率、住ICU和住院天数及呼吸系统SOFA分项得分}匕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临床疗效确切,可以降低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并能缩短住ICU和住院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经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收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5例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32例和对照组(采用拯救脓毒症运动经典方法)3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的变化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人选后3d、7 d SOFA评分分别为(9.1±2.5)分、(8.2±2.8)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的(10.1 ±3.3)分、(9.5±3.1)分(=4.52、3.99,均P<0.05);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28.1%,低于对照组的48.5%(x2=12.84,P<0.05).结论 早期应用优化复苏集束化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笪伟  张泓 《安徽医药》2020,24(6):1171-1173
目的评估皮肤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CRT)在脓毒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 73例,根据脓毒性休克病人 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 35例)与死亡组( 38例),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病人 CRT,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 CRT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预后的阈值及其灵敏度与特异度等诊断试验评价指标。结果死亡组 CRT明显高于存活组[ 5.50(4.40,5.90)s比 2.20(1.90,2.80)s,P<0.05]。 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 AUC=0.83,最佳截断值为 2.4 s时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死亡,灵敏度高达 94%,特异度为 84%。结论脓毒性休克 6h液体复苏后 CRT可以预测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NEWS)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于该院ICU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0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A组(一般脓毒血症,26例)、B组(重度脓毒血症,23例)及C组(脓毒血性休克,21例)。比较3组血清PCT水平和NEWS评分,分析NEWS评分和血清PCT诊断脓毒血性休克的临床价值。结果 C组入重症监护室(ICU)后第1、3、7天时NEWS评分与PCT水平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入ICU后第1、3、7天时NEWS评分与PCT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ICU后第1天,NEWS评分诊断脓毒血性休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P<0.001),血清PCT诊断脓毒血性休克的AUC为0.887(P<0.001),二者联合诊断脓毒血性休克的AUC为0.927(P<0.001)。结论 NEWS评分联合血清PCT测定在脓毒血症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预测脓毒性血性休克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ICU的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对医护的临床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ICU住院时间和使用呼吸机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谢友华 《江苏医药》2015,41(2):184-185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例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0万U泵注,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7d);B组仅采取综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检测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及肺血管外肺水含量。比较两组ICU住院时间和疗效。结果与B组比较,A组ICU住院时间缩短[(8.7±2.9)d vs.(11.4±3.5)d](P<0.05),治疗有效率高(75.0%vs.62.5%)(P<0.05),病死率低(15.0%vs.27.5%)(P<0.05)。A组治疗后肺泡灌洗液TNF-α、IL-1β和肺血管外肺水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可减少感染性休克患者肺部炎症反应及毛细血管渗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红霉素治疗。观察两组肠内热卡达标(即达到50kcal·kg -1·d -1)时间、住院时间、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内热卡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 TPN 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大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早产儿胃肠动力,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变化及预后的临床评价。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00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静脉营养组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d)开始。静脉营养加微量喂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奶量从0.5~4.0ml/(kg·d)开始,观察两种方式新生儿喂养的不耐受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新生儿肝功能受损及黄疸的程度、新生儿体重的变化、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病例无退出者,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不耐受发生率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静脉营养组(A)和静脉营养基础上加微量喂养组(B)发生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及肝损害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营养加微量喂养组(B)黄疸程度低于静脉营养组(A)(P〈0.05);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均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1),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较静脉营养组(A)缩短(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的耐受性,减轻黄疸,缩短生理性体重的下降时间,缩短达足量经口喂养时间、肠外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天数,并不增加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主张危重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开始胃肠喂养的时间。方法对新生儿科收治的38例早产儿(出生体重1100~1950g),随机分为早开始(≤6d)胃肠喂养组和晚开始(≥7d)胃肠喂养组,用同一配方乳喂养。记录达足量喂养日龄、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的结果。结果早开始胃肠喂养组达足量喂养日龄犤(28.6±10.8)d犦和住院天数犤(39.6±11.8)d犦与晚开始胃肠喂养组日龄犤(40.6±15.8)d犦和住院天数犤(53.8±16.5)d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早开始胃肠喂养较晚开始胃肠喂养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出生后6天内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常规实施集束化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联合CRRT应用为治疗组(18例),单纯CRRT组为对照组(14例)。比较两组入住ICU天数及临床病死率差异;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的变化,并比较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入住ICU天数(12.5±6.2dvs14.1±5.7d)及临床病死率(38.9%vs42.9%)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第4、7天血乳酸、C-反应蛋白、IL-1及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RRT应用于感染性休克疗效确切,抗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 143例行PCT的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气管切开术(E组,n=65)和延迟气管切开术(D组,n=78)二组,记录二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APACHEⅡ和昏迷评分,ICU留滞时间,28 d ICU病死率,在院病死率等;同时记录二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致病菌类型、呼吸机支持天数等。结果 E组的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的时间明显短于D组[分别为(13.6±5.2)d比(18.8±6.3)d;(18.6±3.3)d比(26.4±4.3)d,P均<0.05],但两组的28 d ICU病死率及总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同时,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且两组患者细菌性肺炎的发生率也相近(P>0.05),但D组肺部真菌感染却明显多于E组(35.0%比52.9%,χ2=5.029,P<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对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肺部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可缩短危重患者ICU留滞时间和呼吸机支持时间,并可减少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从而为护理意识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与行为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死亡4例,病死率为26.7%;治疗组死亡1例,病死率为6.7%治疗组的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日平均换药次数和日平均更换床单次数与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高,积极的心理与行为干预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有创通气早期拔管后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需要机械通气的36例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8例。开始时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A/C方式,然后改为SIMV+PSV方式,逐渐减少SIMV和PSV,序贯组到SIMV和PSV分别在10次/min和10cmH2O左右,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管应用无创通气。而对照组则将SIMV和PSV分别减少到5次/min和5cmH2O水平时直至脱机。观察两组中ICU留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的发生情况、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7)d和(22±15)d,(P<0.05),ICU留住时间分别为(14±7)d和(25±15)d,(P<0.05),VAP的发生分别为0、9例(P<0.05)。撤机成功例数分别为16、14例(P>0.05)。病死分别为2、4例(P>0.05)。结论对COPD急性加重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治疗,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留住时间,以及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危重冠心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博(1ABP)的经验,分析IABP置入的时机与临床治疗结果的关系,为提高IABP在危重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1999年7月-2009年7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385例,其中21例病人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将21例分为预防性主动置入组(主动组)8例和紧急被动置入组(被动组)13例.观察两组病人IABP使用的临床效果,包括围术期死亡率、IABP置入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辅助时间、血压改善情况、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本组IABP应用占同期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人的5.5%.21例病人中,存活15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71%,主动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被动组(P<0.01).两组的血压上升幅度、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ABP辅助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术前评估为危重冠心病患者,术前预防性主动置入IABP能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术后死亡率,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充分发挥IABP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病原学检查的变化,探讨两者结合应用在感染性休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医学病房(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53例,选取同期非感染性休克病人37例.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清PCT检测、病原学培养,对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APACHEⅡ评分.比较不同分组中血清PCT水平和病原学检查的差异,分析感染性休克PCT水平分布与病原学检查的关系.结果 与非感染性休克病人血清PCT阳性率(35.14%)及病原学阳性率(16.22%)相比,感染性休克组血清PCT阳性率(86.79%)及病原学阳性率(75.47%)明显升高(P<0.05).生存组血清PCT阳性率80.00%、病原学阳性率65.71%及APACHEⅡ(21.56±4.28)分,死亡组血清PCT阳性率100.00%、病原学阳性率 94.44%及APACHEⅡ得分(26.49±4.65)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等级的升高,病原学阳性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阴性病人血清PCT(0.68±0.27) μg·L-1,明显低于阳性病人(3.85±1.32)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检测结合病原学检查可用于评估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感染状况,对预后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血浆 NT-proBNP 的动态变化在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收集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 NT-proBNP 指标纳入研究。入选患者于入住重症监护室第0、1、3天测定血浆 NT-proBNP 水平。△NT-proBNP1以及△NT-proBNP3、△NT-proBNP3-1被定义为第1天、第3天分别与第0天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变化值以及第3天与第1天比较血浆 NT-proBNP 水平的变化值。根据住院28d 死亡情况在死亡组与生存组之间比较。ROC 曲线下面积比较评价△NT-proBNP1、△NT-proBNP3、△NT-proBNP3-1、NT-proBNP0、NT-proBNP1、NT-proBNP3及 APACHEⅡ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 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3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预测的可靠指标。结论血浆 NT-proBNP 动态测定可能成为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王兰 《安徽医药》2018,22(8):1614-1616
目的 观察集束护理对预防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使用呼吸机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集束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祛痰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的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VAP感染率.结果 干预组的祛痰效果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7.82±1.03)d,明显短于对照组(9.24±0.98)d,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平均住ICU时间(10.51±1.27)d也短于对照组(13.68±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VAP感染率12.5%,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护理干预有效预防综合ICU患者的VAP感染,祛痰效果良好,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