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菌斑是一种寄居在牙齿表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环境 ,是细菌在牙齿表面上生存、代谢、致病的空间。菌斑内的致龋菌群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而产酸 ,使得菌斑微生物持续生活在酸性环境中。龋活跃菌斑的pH值经常低至4.3,这种低 pH值对菌斑菌群产生巨大的生态压力。只有那些能够在低 pH值环境中生存代谢的细菌———也就是耐酸菌———在菌斑这样的生态环境中较其它微生物有选择性的优势 ,并在致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固有耐酸性(constitutiveacidtolerance)之外 ,许多菌斑细菌还可通过发生耐酸反应…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别在3%蔗糖培养基,5%山梨醇培养基和含5%山梨醇的蔗糖培养基中培养变形链球菌,比较三种培养基中变链菌在多个环节上的致龋能力。发现变链菌经三种培养后,吸附能力无差别,但在山梨醇中培养时,变链菌生长缓慢,产酸少,特别是乳酸量远低于另两组,培养基pH值下降轻微。在蔗糖培养基中加入山梨醇后,细菌的生长和产酸都有所减弱。表明山梨酵致龋性低,代替蔗糖可减少龋齿。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人牙菌斑微生物致龋性的研究发现,龋病活动性增加与菌斑中富集较耐酸和产酸能力强的细菌有关。本文进一步探讨菌斑下牙面龋、几组菌斑微生物水平与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1,28(5):323-324
作者对人牙菌斑微生物致龋性的研究发现,龋病活动性增加与菌斑中富集较耐酸和产酸能力强的细菌有关.本文进一步探讨菌斑下牙面龋、几组菌斑微生物水平与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关系. 出版日期:2001年9月20日 请看PDF全文  相似文献   

5.
口腔微生态内酸碱代谢是调控口腔微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微生物群落组成和菌斑生物膜形成。菌斑生物膜的产碱代谢可能阻碍产酸耐酸菌在低pH值环境中获得优势地位,恢复并维持微生态平衡;同时也直接升高微生态内pH值,遏制牙表面脱矿。菌斑生物膜主要的产碱活动包括精氨酸脱亚胺酶系统介导的精氨酸代谢和尿素酶介导的尿素水解反应。精氨酸代谢可抑制生物膜中产酸菌生长,促进产碱共生菌生长,促进龋状态下的口腔微生态恢复平衡。尿素代谢可抑制龋病发生,含产碱底物的口腔卫生护理产品具有良好的龋病防治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菌斑生物膜的产碱代谢及其与龋病关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龋病是菌斑和其它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菌斑在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国外有报导认为,菌斑内细菌种类和含量不同,决定了它们致龋能力的差异。由于口腔环境复杂,影响菌斑致龋因素很多,研究困难,故对不同人群口腔牙菌斑致龋能力还缺乏全面了解。一些学者从菌斑内细菌分离,菌斑产酸,菌斑pH变化和菌斑其它代谢活动来阐明菌斑在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利用菌斑中分离菌观察产酸和脱钙已有报导,由于难以模仿菌斑生态环境和不能实现各种细菌间的相互作用,故难于  相似文献   

7.
甲壳胺复合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代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壳胺、荼多酚单一组分及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0.5%甲壳胺、0.25%茶多酚以及同等浓度的甲壳胺、茶多酚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进行抑菌实验、抗粘附实验、解吸附实验以及产酸抑制实验。结果0.5%甲壳胺可抑制变链菌对毛细管的粘附.并促进附着于粘附板上的变链菌脱落,产酸实验中,0.5%甲壳胺和0.25%荼多酚可减少终末pH下降和乳酸量生成,甲壳胺复合物对变链菌的抑制粘附和产酸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成分组。结论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均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甲壳胺及荼多酚作为天然抗菌斑附着剂,用于龋病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畸儿童与正常儿童龋活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本实验通过检测64例13岁左右正畸与正常儿童的龋活性,以了解矫治与龋活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方法包括变链菌菌落数的测定,菌斑产酸能力的测定和唾液缓冲能力试验,用团体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正常儿童组口腔内边菌数目明显少于正畸儿童组,而唾液pH值明显大于正畸儿童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粘附调节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形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之一。粘附是变链菌形成生物膜的初期阶段,也是必经阶段,是公认的细菌四大致龋条件(细菌的粘附、生物膜形成能力、菌细胞代谢碳水化合物能力及细菌对不断波动环境的适应能力)之一。分析与粘附相关的变链菌基因,将有助于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变链菌在生物膜环境中的致龋机理,为从基因水平探索和丰富龋病病因学及龋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牙菌斑pH值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牙菌斑中一些细菌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 ,导致牙齿硬组织脱矿 ,pH值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菌斑细菌的产酸情况。本文就菌斑pH的检测及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综述如下。一、牙菌斑糖分解代谢的基本情况菌斑细菌可以将菌斑基质中的纤维素、淀粉、寡聚糖、透明质酸等分子较大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或二糖。这些降解产物以及外源性的蔗糖、乳糖、葡萄糖、麦芽糖可通过透性酶转运系统、磷酸转运酶系统 (PTS)进入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细胞 ,经糖酵解 (EMP)、磷酸己糖旁路 (HMS)、恩特纳-道德洛夫 (EDP)等途径分解 ,产生大量有机酸 ,使菌…  相似文献   

11.
口腔耐酸菌通常是指在低pH值条件下仍然可以生存并繁殖的细菌,因同时具备产酸和耐酸的特性而与龋病关系密切。我们针对纵向观察中新发龋的第一恒磨牙窝沟,研究窝沟优势耐酸菌的构成,了解与龋发生密切相关的耐酸菌。  相似文献   

12.
菌斑在龋齿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牙菌斑是引起人类两大口腔疾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多年来 ,对牙菌斑的形态结构、生化代谢以及牙菌斑的致病性有关问题有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菌斑在龋病中的发病作用作一综述。1 菌斑的细菌学牙菌斑是口腔细菌的微生态环境 ,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复杂的代谢活动 ,伴随着这些细菌活动 ,牙齿发生龋坏。菌斑内细菌种类和含量不同 ,决定了它们致龋能力的差异[1] 。现公认的主要致龋菌为变形链球菌。近年来 ,远缘链球菌 (又称茸毛链球菌 )的致龋性受到重视 ,它可能具有更强的致龋潜力 ,对龋病的发生和活跃性可能更为重要。动物实验[2…  相似文献   

13.
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分离株的产酸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确定儿童猛性龋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产酸性。方法:采用酸度计和自动气相色谱仪比较儿童猛性龋、非猛性龋、无龋变链菌(各6株)和远缘链球菌(儿童猛性龋6株,非猛性龋和无龋各3株)的临床株降低环境pH值的能力(ΔpH)和乳酸产量,并以此推测其致龋力。结果:远缘链球菌ΔpH及乳酸产量均高于变链菌,特别是在低pH水平下,二者差异更为显著(P<0.05)。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ΔpH和乳酸产量显著大于非猛性龋和无龋分离菌株(P<0.05)。结论:远缘链球菌的产酸能力强于变链菌;儿童猛性龋远缘链球菌分离株较非猛性龋和无龋儿童分离菌株产酸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龋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菌斑pH值密切相关.牙菌斑pH值为衡量菌斑生物膜致龋力的重要指标,通过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及菌斑pH值检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了解菌斑的产酸代谢情况,比较食物、菌斑的潜在致龋力、个体的龋易感性等,对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综述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以及菌斑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天然药物防龋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基于目前所广为接受的龋病病因学说,细菌及牙菌斑被认为是主要致龋因素,其中变链菌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病原菌,因此防龋中药的筛选及研究工作大多从抑制变链菌生长和菌斑形成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口腔的链球菌族属于微需氧菌,易受到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作者采用连续培养方法,观察血型链球菌(以下简称为血链菌)34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Ingbritt(c)在有氧情况下的生长状态,得出血链菌34的耐氧能力高于变链菌Ingbritt(c)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血链菌为牙菌斑的先锋定殖菌的现象相一致。而变链菌的耐氧能力差使其生长,以及致龋作用对牙菌斑的内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口腔的链球菌族属于微需氧菌,易受到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作者采用连续培养方法,观察血型链球菌(以下简称为血链菌)34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Ingbritt(c)在有氧情况下的生长状态,得出血链菌34的耐氧能力高于变链菌Ingbritt(c)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血链菌为牙菌斑的先锋定殖菌的现象相一致,而变链菌的耐氧能力差使其生长,以及致龋作用对牙菌斑的内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生长产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玉洁纯、硫酸锌对口腔主要致龋菌的影响,确定抑制细菌所需的浓度。方法: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及pH电极检测不同浓度的药物及两者相对配伍使用时对口腔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玉洁纯、硫酸锌均能有效地抑制变链和远链的生产和产酸,硫酸锌不能增强玉洁纯的抑制效果。结论:初步认为玉洁纯可作为龋病预防用药,硫酸锌在配方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粘性放线菌 (Actinomycesviscosus,AV ,简称粘放菌 )是最早粘附于牙面上的细菌之一。目前研究[1] 认为 ,粘放菌与根面龋的发生有关 ,粘放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在牙面的粘附有关。细菌在牙面的初始粘附 ,就是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上的粘附。研究[2 ] 证明口腔中早期定植的先锋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sanguis,S .S ,简称血链菌 )产生对氨基苯甲酸(para_aminobenzoicacid ,PABA) ,且PAB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粘放菌的生长。本实验旨在研究PABA处理粘放菌对该菌在唾液…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浸出液对变链菌致龋作用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探讨含蔗糖外甜味素的天然植物果———罗汉果对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致龋作用的影响。方法用实验室比浊法观察罗汉果浸出液对变链菌的生长、玻棒粘附和产酸的影响,并设蔗糖、甜菊糖、果糖和葡萄糖实验组与其比较。结果显示变链菌在罗汉果试验液中的生长及酵解明显低于其它实验组,包括甜菊糖组(P<001);变链菌对玻棒的粘附在罗汉果组中最低。结论罗汉果甜度高、粘度小,其抑制变链菌致龋作用优于甜菊糖,提示了它可能作为无致龋性甜味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