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随机抽取康复期出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IPRO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定。并与未采取综合干预的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综合干预的康复期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分数、症状自评量表分数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护理措施,可提高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掌握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变化,对症施护。方法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结果精神病患者适应环境能力增强。结论精神病患者的抗复发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薛润萍 《临床医药实践》2006,15(10):780-781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负担很多,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是多种多样。笔者调查了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负担,并给予相应心理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黄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61-762
精神病不同于普通疾病,影响精神病患者重新融入正常生活的因素会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来自患者自身的主观健康意识。为了帮助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快速、顺利适应正常生活、回归社会,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少。本文对如何进行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提出了部分看法。  相似文献   

5.
康复期精神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期的精神病住院患者常有度日如年之感,当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情绪稳定,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期盼出院与家人团聚,渴求重返社会,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患者自认低人一等,担心家人、亲朋好友及社会歧视等;如何解决患者这些现实的心理问题是康复期患者早日全面康复的关键。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应用人文关怀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200例进行调查,调查时间选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100例应用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100例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病状况、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情志状况、生活状态、睡眠情况、干预配合度、干预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参照组和观察组的精神病状况、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情志状况、生活状态、睡眠情况进行对比后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精神病状况、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均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的情志状况、生活状态、睡眠情况均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干预配合度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病状况,提升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良情绪状况,维持良好生活状态,增强干预配合度,提高干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上海两所精神病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治疗药物状况。方法:采用一日法、自行编制的调查表对北京、上海两地病情稳定的19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两地单一用药、联合用药比例总体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上海氯氮平使用比例较北京高(P<0.01),奋乃静使用比例较北京低(P<0.05);两地单一用药治疗方案中最常用的五种药物均是: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利培酮、舒必利,上海氯氮平单一用药使用比例也高于北京(P<0.01);联合用药方案未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所精神病院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精神药物治疗部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地医师用药习惯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120例女性精神病病人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及干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性精神病病人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12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病病人,采用(SAS、SDS)量表对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结果 影响因素怕被歧视,担心出院后影响生活、影响婚姻、影响工作、住院次数等。干预前后的焦虑发生率为40.0%和23.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5%和18.3%,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期女性精神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家庭支持与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精神病康复期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两组均施行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家庭支持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水平,干预后患者依从性、社会功能及家庭支持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依从性、社会功能及家庭支持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居家期间施行延续性护理联合家庭支持与心理护理,可有效增强家庭支持功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纪建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99-200
目的:调查精神病患者的经济状况与医疗费负担情况,让更多的人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职业状况、经济收入和住院费用等进行调查。结果:完全由精神病患者个人支付费用的比例比较大,原因主要为精神病患者服务项目没有纳入医保目录,精神病属于慢性疾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患者就业困难,经济困难。结论: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提供医疗保障体系,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早日康复,融入社会,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健康教育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作用。方法以教育的内容,教育方式。结果患者对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减少了患者的复发率。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乔玮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0):259-260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心理治疗对精神病恢复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结构性访谈、个案分析和心理测量的方法,对接受心理治疗的精神病恢复期患者35例,进行具体分析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治疗的策略和心理治疗的效果。结果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治疗在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后,采用科学的心理治疗的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恢复成效。结论精神病恢复期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人文关怀是其回归社会的必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康复训练,让社区精神病患者恢复社交、生活、学习和工作技能,降低疾病复发,避免人格与社会功能下降,达到职业康复与社会复归。方法在训练中以集体心理、行为治疗、场景模拟、角色转换、自我管理、实际运用、工娱治疗活动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娱乐休闲、学习工作等技能进行训练。结果通过康复训练,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疾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康复训练对社区精神患者回归家庭、社会,降低疾病复发,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原因和方式,制订全方位的预防护理对策及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加强心理护理,优化防范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组67例患者,65(97.01%)例自杀未遂,2例(2.99%)自杀后被抢救成功。患者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好转。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得到患者自杀行为的原因,并制定出护理对策。结论通过全面观察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心理,分析其自杀原因,制定更好的预防护理对策,降低患者的自杀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经常遇到的心理冲突,为精神病患者制定人性化护理以及心理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冲突调查问卷,对精神病患者下发调查表,统计精神病患者存在的心理冲突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存在出院要求、医院管理、被尊重、被家人朋友关心、要求良好饮食等多方面的冲突,所占比例大小不一。结论精神病患者存在着多种心理冲突,提醒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人性化护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应有新思路,满足患者多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旭光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40-141,144
目的探讨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常规。采用精神病病耻感量化表、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测量表进行测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病耻感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病耻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病患者的病耻感,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为其及早融入社会提供了理论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7.
林琳  陈小寒  吴开文  胡晖晖 《中国当代医药》2012,(5):152+155-152,155
目的了解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心理状况,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77例处于恢复期无主精神病患者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无主精神病患者恢复期SCL-90的因子分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显著高于常模。结论无主精神病患者经治疗后虽病情处于恢复期,但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重视其心理的康复,以达到减少疾病复发,促进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康复。同时呼吁全社会重视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和总结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在我院长期住院治疗的83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结合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对其药物治疗、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进行护理,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其住院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治疗后,83例患者中有50例痊愈,25例有效,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36%。结论针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可提高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首发未婚精神病患者父母焦虑情绪因素,采取护理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2009年2月至2009年5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78例首发未婚精神病父母的焦虑状况进行分析。结果首发未婚精神病父母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分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父母经济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性别是影响其焦虑的主要原因。结论首发未婚精神病患者父母存在一定焦虑,应对其进行心理指导,以减轻焦虑,为患者提供更好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并分析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在精神病治疗以及康复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护理措施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精神类疾病的86例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以及康复期的护理中除了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还应加强沟通交流,对照组患者仅在治疗以及康复期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对比,分析该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精神病患者在采取有效沟通的护理措施后,其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BPRS、SAS以及SDS的评分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有效地沟通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增强其自主生活能力,减轻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增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