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L-选择素含量。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血sICAM-1s、VCAM-1、sE-选择素、sP-选择素、sL-选择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s、E-选择素、sP-选择素、sL-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肾脏损伤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肾小球肾炎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及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入院时均查血小板活化指标PAC-1、CD62p和血小板聚集率(分别由AA或ADP诱导的),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治疗10d后重复检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变化及治疗后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程度.结果:入院时冠心病各组的PAC-1、CD62p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而AMI组最为显著.治疗10d后各组CHD患者上述指标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除SAP组患者CD62p对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CD62p及各组PAC-1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1、CD62p、血小板聚集率可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观察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及选择素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病情转归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以ELISA法分别检测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e-l;IL-1);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并探讨各指标与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1;CD62P、CD62E选择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L-选择素(CD62L)则无显著变化(p>0.05);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IL-1);选择素(CD62L、CD62P、CD62E)含量选择素水平的变化与颅内感染的临床变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大脑炎症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和预后判断指标,同时也为在脑炎发病早期使用抗粘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选择素(PS)在急性肺血栓栓寒症(PTE)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后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正常人群组、肺栓塞组二组人群的血浆中可溶性PS、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上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比较二组人群中PS、CD62p的区别,并比较急性PTE患者治疗前后二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TE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表达水平、血浆内PS含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PTE患者溶栓治疗后二项指标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急性PTE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血小板活性增强,P-选择素作为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标记,参与了PTE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可作为临床上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P选择素(CD62p)、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60例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将125例RA患者按疾病活动度分为高度活动期组(35例)、活动期组(42例)和缓解期组(48例)。分别检测各组受检者血小板CD62p阳性率及血清IL-6、hs-CRP水平。结果 RA组患者的血小板CD62p阳性率、血清IL-6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度活动期组患者3个指标均明显高于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组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组(P0.01)。选取活动期组和高度活动期组能随访到的患者52例,其中治疗有效者49例,在治疗后6个月时3个指标明显较治疗前下降(P0.01),在治疗后12个月时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后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1),且CD62p阳性率和hs-CRP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547,P0.05)。125例RA患者CD62p阳性率与IL-6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0、0.539,P0.01)。结论 RA患者血小板CD62p阳性率及血清IL-6、hs-CRP水平的高低与RA的病情变化相关,可为RA的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急性PT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41/CD61,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并比较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TE患者CD62p、CD41/CD61、vWF分别为(12.07±6.54)%、(18.3±12.2)%、(194.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各项指标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4.48±3.30)%、(6.6±4.0)%(、116.3±28.0)%(均P<0.01)。结论急性PTE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异常,这些变化与PTE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小板膜CD62p和PAC-1的阳性百分率。结果:脑梗死患者24内血小板表达CD62p和PAC-1[分别为(33.1±7.5)%,(73.1±11.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1±1.6)%,(8.5±2.1)%,均P<0.01],之后逐渐下降,第21天仍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增高,测定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为急性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90-892
选取2015年3月~8月我院收治的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CD41和CD62p、LPA水平。研究组CD62p、CD4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D62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其CD41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CD62p和CD41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LP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抑制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探讨CD62p在脑梗死中的作用及其CD62p水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动态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实验于2001-02/2002-09在湘雅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血球计数仪分别同时测定6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第48小时,第6~8天及第15天血浆CD62p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同期测定对照组为3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血浆CD62p水平。结果:①脑梗死患者血浆CD62p水平(9.25±1.82)μg/L较对照组(2.23±0.56)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27.42,P<0.001)。②脑梗死患者第48小时血浆CD62p水平较其他两时期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③血浆CD62p水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成正相关(r=0.51,0.47,P<0.01),与血小板计数成负相关(r=-0.32,P<0.01)。结论:CD62p参与了脑梗死并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变化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CD62p的变化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用三色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42例老年慢性肺心痛急性加重期患者及42例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GpⅡb/Ⅲ a、CD62p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并与3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及30例非老年健康对照者比较.结果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CD62p、hs-CRP均明显高于缓解期组、老年健康对照组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01).老年缓解期组Gp 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及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1),老年健康对照组GpⅡb/Ⅲa、CD62p阳性表达率亦高于非老年健康对照组(P均<0.05).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GpⅡb/Ⅲa与hs-CRP呈正相关(r=0.59,P<0.01)、CD62p与hs-CRP呈正相关(r=0.54,P<0.01).结论 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小板明显活化,其活化程度与hs-CRP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CD62p(P-选择素)、CD11b、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体(PMA)在恶性血液病不同病期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CD62p、CD11b及PMA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血液病初治时CD62p、CD11b、PM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P<0.05);急性白血病(AL)缓解时各因子的表达水平低于初治(P<0.05),部分缓解(PR)时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P<0.05),CR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发病时存在易栓状态;急性白血病各病期CD62p、CD11b、PMA的表达不同,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将2006年8月-2007年10月住院的TIA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奥扎格雷钠160mg,一组应用复方丹参20mL,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测定CD62p、CD63表达。选取40名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血小板表达CD62P、CD63在TIA患者中显著增高,奥扎格雷治疗TIA患者效果显著,治疗后CD62p、CD63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患者在叶酸(folic acid,FA)、维生素B12(vitamin b12,VitB12 )治疗前后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P-选择素((P-selection,CD62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伴高Hcy血症患者140例,以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对观察组给予口服叶酸5 mg/天和VitB12 500 μg/天进行干预治疗。在入院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血清Hcy,叶酸,VitB12 浓度和血清HIF-1α,CD62p,hsCRP表达水平; 并应用超声仪测量其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在治疗前后的积分状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HIF-1α,CD62p,hsCRP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7,7.847,23.96,20.104,均P<0.05); 患者血清HIF-1α,CD62p和hsCRP表达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为r=0.683,0.588,0.501,P<0.05,HIF-1α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06,P<0.05,CD62p与hsCRP表达水平相关性为r=0.615,P<0.05,均呈正相关; 患者血清HIF-1α与CD62p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 叶酸和VitB12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清Hcy,HIF-1α,CD62p和hsCRP的表达水平,对相关患者进行叶酸,VitB12,Hcy,HIF-1α,CD62p和hsCRP等项目检测,对预防治疗和评估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血小板CD61和CD62p的阳性率,探讨并总结川崎病病程中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阳性表达率的变化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及冠状动脉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川崎病患儿和16例正常对照组急性期血小板CD61和CD62p阳性表达率。结果川崎病患儿全血CD61、CD62p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对照儿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冠状动脉异常者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更加显著,CD62p阳性表达率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CD62p的阳性表达率经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明显减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儿,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川崎病免疫性血管炎的病理损害过程中,CD61和CD62p均显著增高,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后能抑制KD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高表达,降低血小板的活化过程:川崎病病程过程中动态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阳性表达率,对川崎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对预测冠状动脉异常是否发生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郑邈  郑凯 《中国康复》2012,27(5):330-332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P-选择素(CD62P)表达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脑梗死患者62例(A组),脑梗死高危患者56例(B组),健康体检者40例(C组),A组在发病第3~5天药物治疗前,B、C组于清晨空腹采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周围血中FIBR、CD62P的表达;A组患者再进行颈部超声检测,观察血管有无斑块形成。结果:经检测,A、B组FIBR和CD62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C组(P<0.01),且A组更高于B组(P<0.05)。A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FIBR、CD62P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结论:血小板膜蛋白FIBR、CD62P有望成为预测高危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指导脑梗死抗血小板治疗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FCM测定36例ACS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血小板糖蛋白(CD62p)和血小板质膜蛋白(CD61)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并对两者在ACS时的变化作对比分析。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CD62p在ACS患者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其水平的变化与vWF、心绞痛和心电图缺血ST-T的改善相一致。CD61在ACS患者的表达与正常人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干预治疗后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62p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并与vWF、临床疗效有很好的相关性;FCM是检测血小板活化功能准确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糖蛋白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通过观察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动态变化了解川崎病患儿血小板活化及其活化程度。方法:用流式细胞术结合多种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克隆抗体(单抗),测定20例川崎病患儿发病1周(治疗前),2周、3周、4周时血小板膜CD41、CD42a、CD61、CD62p、CD63的表达及阿司匹林,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1-2g/kg)对其表达的影响,观察活化血小板膜CD62p与冠状动态损伤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川崎病患儿发病4周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42a、CD61、CD62p、CD63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阿司匹林,大剂量IVIG不能抑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的高表达,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结论:川崎病患儿血小板高度活化,血液呈高凝状态,血小板活化是川崎病病理生理的重要表现;活化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的明显增高可以作为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小球病变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和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对96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2P进行了检测分析,以30例正常献血员作为对照,同时比较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D44和CD62P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其中尿毒症CD44阳性细胞数增高极为显著,IgA肾病CD44和CD62P表达均较其他肾脏疾病降低(P〈0.05),CD44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CD44和CD62P的表达与肾病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病变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2P表达明显增高,但与肾病病理礁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CD25-PE染色阳性〉10^2为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治疗前ITP患者、20例治疗后患者及14名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的表达。结果表明: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CD25^highT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ITP治疗后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而在治疗有效后有所升高。外周血CD4^+CD25^highT细胞表达率与血小板数量呈正相关。CD4^+CD25^highT细胞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对ITP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效指标,并可以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及其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取ITP完全缓解患者及未达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hGM-CSF及rhIL-4诱导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IL-12p70.应用RT-PCR检测DC的TLR4表达.结果 21例ITP完全缓解患者治疗前DC的CD80和CD8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0±13.47)%和(61.50±15.93)%,15例未达完全缓解者CD80和CD86分别为(53.29±19.49)%和(62.91±18.43)%,均高于正常对照的(36.03±15.43)%和(40.28±11.49)%(P<0.01).治疗后ITP缓解患者组CD80和CD86表达率分别降为(36.48±15.19)%和(44.05±17.7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完全缓解组CD80和CD86分别降为(52.30±20.98)%和(49.79±20.28)%,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0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DXM)治疗缓解组患者治疗前DC培养上清IL-12p70为(67.52±14.43)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39.78±10.03)pg/ml(P<0.01),治疗后IL-12 p70的表达降至(43.90±8.49)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未缓解组患者DC培养上清IL-12p70则由治疗前的(65.35±12.52)pg/ml降至(48.45±9.68)pg/ml(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P<0.05).治疗缓解组ITP患者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69±0.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1±0.09(P<0.01),治疗后ITP患者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为0.35±0.11(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未缓解组DC的TLR4 mRNA相对表达水平由治疗前的0.65±0.09降至治疗后的0.52±0.21(P<0.01),但后者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DC可能通过其Toll样受体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