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橡胶膏剂有溶剂法和热压法2种制备方法。溶剂法生产的产品黏性好、皮肤残留物少,但生产过程使用了溶媒,存在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热压法生产橡胶膏剂,取消了溶媒,安全、环保、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挥发性药物损失少、老化慢、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热压法代替溶剂法生产橡胶膏剂是发展趋势。橡胶膏剂的涂胶工艺分为直涂法和反涂法2种,直涂法对布匹要求高,生产时胶面容易产生黏连等问题;反涂法操作简单、含膏量稳定、生产效率高,可应用四面弹性布做衬材。降低橡胶基质软化温度并且保证其耐热性能是实现反涂热压法生产橡胶膏剂的关键,调整基质中软化剂、增粘剂、橡胶等用量比例,能够实现热压法产品在光泽度、初粘性、持粘性、内聚力等方面与溶剂法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药橡胶膏剂的生产工艺分传统工艺(溶剂法),新工艺(热压展涂法)两种,采用传统工艺(溶剂法)制造成本高、防暴防火措施要求严格、安全隐患大、在生产过程中药物挥发多、GMP达标厂房和设备投资大等诸多缺陷。近年来,由于各制药企业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在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制药企业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设备制造厂家对生产设备进行了科技改造,使热压展涂法在各制药企业中普遍推广和应用。下面就西双版纳制药厂有限公司在引进使用橡胶膏剂热压展涂工艺技术与傣药外用制剂生产方面的实践进…  相似文献   

3.
热压法与溶剂法含药橡胶硬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压法含药橡胶硬膏(以下简称热压法),同溶剂法含药橡胶硬膏(以下简称溶剂法)相比:成本降低,提高了药效,减少对皮肤的过敏反应,确保安全生产,消除了对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在橡胶硬膏剂方面研究了许多替代用汽油做溶媒的传统工艺的新方法,热压涂展就是其中之一,它不反弥补了以汽油做溶媒在生产安全和药品的成本核算上存在的缺点外,还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用松香做粘合剂易使橡胶膏剂易于老化的弱点,同时更好地保存了橡胶膏剂中的挥发性物质,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我们经过试验,对热压涂展进行了多次的研究,摸索出一些经验。在实验中,我们认为基质各成份的配比是热压涂展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基质中,在控制橡胶用量的基础上,氧化锌、凡士林、松香用量的多少对实验成功有较大的影响,软化剂过多,使成品易于脱胶…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2)
目的应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黏附力测定法第四法(黏着力的测定),检测贴膏剂的质量。方法研究了66批橡胶膏剂、19批凝胶膏剂和3批贴剂的黏着力,并考察了仪器精密度与通用性、温度、湿度及贴膏剂材料等因素对黏着力方法建立的影响。结果温度和湿度对黏着力影响相对较大,橡胶膏剂的黏着力差别较大,凝胶膏剂普遍存在黏着力低的问题。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准确性高,适用于贴膏剂黏着力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方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工艺导致的安全性、舒适性等共性技术进行研究,对影响到安全性的溶媒进行了单因素考察;以剥离强度、柔软性、膏体均匀性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中药橡胶膏剂制备过程中影响膏体性质的3个因素(溶媒、打胶时间、空白基质各部分的添加顺序)进行研究,优选最佳条件。结果: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正己烷为溶媒,用量50 mL,打胶时间2 h,橡胶匀浆先与软化剂混合,再加入增黏剂和填充剂。结论:优选后的橡胶膏剂过敏率低,舒适性好。  相似文献   

7.
张正启 《中成药》1996,18(10):22-23
通过TLC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对橡胶膏剂中蟾酥的2种炮制方法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浸泡法与回流法效果基本一致,但前法劳动强度小,生产成本低,具有实用意义。同时,用TLC方法对不同炮制品制成的橡胶膏剂的蟾酥有效成分进行了检测,为含蟾酥橡胶膏剂的质量评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变剂型将原傣医临床传统使用的“乳结消”外包散剂研制成橡胶膏剂。方法:采用传统和现代橡胶膏剂工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制。结果:通过多次工艺及质量标准实验研究。研制成质量稳定,携带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具有傣医特色的新剂型膏剂。结论:傣药乳结消膏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橡胶膏剂标准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经临床后复应用证明,本品粘性良好,疗效增强,无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且对各种痛症(如:骨质增生,牙痛,风湿痛,外伤肿瘤等)均有明显疗效,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增粘剂是硬膏剂中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尤其在以天然橡胶为基质,用溶剂法生产的硬膏剂中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大多数生产硬膏剂的厂家所使用的增粘剂,都为天然松香。1955年,英国人N.A.桑尼等详细研究了橡皮膏复盖下的皮肤反应,并用各类样品进行了临床试验。据他们对橡皮膏中各项单项成分的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松香、橡胶等是较强的过敏原。因此,用天然松香做增粘剂生产  相似文献   

10.
巴布剂又名凝胶膏剂,系指提取物、饮片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背衬材料上制成的贴膏剂。巴布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机溶剂或其它有毒试剂,对环境无污染;质量稳定可控。与传统的橡胶膏、软膏、黑膏药等外用膏剂相比,巴布剂具有无残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新材料在镇痛灵粘贴膏中的应用及制订出镇痛灵粘贴膏的质量标准。方法 :进行粘性强度测试、抗老化试验、剥离强度测试、含膏量试验、耐热试验、耐寒试验。结果 :粘性强度为 2 .3 7g/ s;温度在( 3 0~ 60 )℃ ,相对湿度在 85 %区间内粘性不变 ,此后每增加 10℃或 10 %湿度时 ,粘性呈下降趋势 ;剥离强度值为 0 .5± 0 .1kg/ cm2 ,比橡皮膏剥离值小 ( 1.8± 0 .2 kg/ cm2 ) ;每 10 0 cm2 含膏量不低于 1.6g。结论 :镇痛灵粘贴膏采用高分子胶粘剂作基质 ,可达到反复粘贴 ,药物释放快 ,透皮吸收好 ,疗效确切。通过质量控制试验 ,该粘贴膏质量可控 ,具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正交试验法优选颈痛舒贴膏水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颈痛舒贴膏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和芍药苷的得率为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及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评分法优选颈痛舒贴膏的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2倍量水回流提取3次,每次1.5h.结论:该优选的提取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颈痛舒贴膏的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最佳制作工艺。方法:通过在特定环境温度(35℃),采用两种下丹方式,三组下丹温度进行黑膏药制作实验,探索、确定其最佳制作工艺。结果与结论:通过6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在环境温度35℃,油量为1 000g,下丹方式为火上下丹,下丹温度为290℃,丹量为400g,制作出的黑膏药稠度适当,油丹化合反应完全,粘性适中,且色泽黑亮,光泽度好。  相似文献   

15.
痛风贴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风贴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尿酸钠晶体(MSU)及角叉菜胶诱发大鼠足肿胀,采用热板法及压尾法致小鼠疼痛,研究痛风贴的抗炎、镇痛作用,并作MSU诱发大鼠足肿胀的病理学观察。结果:痛风贴能明显抑制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热板法及压尾法所致疼痛的痛阈值;对MSU大鼠模型病理观察见用药部位水肿充血明显减轻,浸润细胞减少,胶原纤维断裂减轻。结论:痛风贴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外治大师吴师机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析吴师机的学术思想,将其外治法中的三焦分治、膏统百痛以及针灸膏贴通用等内容进行整理、总结.结果表明吴师杌外治方法汇各代医家之所长,内容丰富,应用方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外治的临床研究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7.
在中药橡胶膏剂的处方中,多含有薄荷醇(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等挥发性成分,文章通过对这类成分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本身具有的杀菌、消炎、止痛、镇痛的作用,以及在制备橡胶膏剂的过程中,起到了软化橡胶的作用,进行文献总结。针对其含量的多少对中药橡胶膏剂舒适性和成型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微囊化技术等控制此类成分的挥发,达到控制其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氧化锌代替铅丹制备无铅膏药基质,分步提取丁桂膏处方中的有效成分,最后混合滩涂制成无铅丁桂膏。方法按L9(34)正交试验表优选膏药基质的无铅化工艺,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丁香、肉桂、白芷中的挥发油,以6080%的乙醇提取川乌、草乌药材及丁香、肉桂、白芷药渣中的醇溶性成分并浓缩成稠膏,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直接粉碎成细粉最后加入。结果正交试验显示无铅膏药基质最佳工艺条件为麻油于330℃下熬炼3h,氧化锌与麻油高温聚混物配比(g/mL)为1∶5,反应时间为20min。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4.5h。醇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60min。结论药物有效成分与基质混合后制成的无铅丁桂膏,软化点和持黏力适宜,能代替黑膏药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黄上清微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牛黄上清微丸提取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大黄素、大黄酚及黄芩苷为指标评价大黄和黄芩的醇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以栀子苷为指标评价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工艺。结果:大黄、黄芩的醇提取部分最佳工艺为加5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等其余药物水提取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提取工艺设计合理,方法可行,对大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