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年龄1h~10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占25.9%,其中6例合并肠旋转不良;其他型十二指肠闭锁3例,占5%;十二指肠周围异常索带3例,占5%;肠旋转不良22例,占40.7%;环状胰腺12例,占22%,其中4例合并肠旋转不良.伴发其他畸形17例.全组行Ladd's术31例,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13例,隔膜切除14例,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2例,异常索带松解术3例.结果 1例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广泛肠坏死患儿术后即自动出院;1例因胎粪性腹膜炎,术中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手术放弃治疗.其余52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环状胰腺,多伴发其他肠道畸形,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雷沺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Z):38-3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4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3例(其中1例伴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2例,环状胰腺3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术后痊愈19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5.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998年10月~2006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病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4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闭锁),十二指肠闭锁3例(其中1例伴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2例,环状胰腺3例(其中1例伴十二指肠前门静脉)。术后痊愈19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汪路  潘金木 《浙江医学》1998,20(4):235-237
十二指肠良性慢性梗阻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1975~1996年收治23例,现就病因和外科治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分析十二指肠梗阻原因及诊断治疗要点.②方法 76例十二指肠梗阻病儿(新生儿49例),年龄1d~13岁.内源性梗阻26例,外源性梗阻21例,复合原因性梗阻29例.全部病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因第一次手术梗阻解除不完全行二次手术;2例因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分别在2年和3年后行二次手术.术后给予保暖、吸氧及有效抗生素治疗3~5 d.部分病儿术后给予全胃肠外营养7~10 d.③结果 65例存活,11例死亡,病死率14.5%.死亡病儿均为低体质量新生儿.新生儿病死率1985年前为42.0%,1985年后为10.0%,差异有显著性(X2=6.88,P<0.01).④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原因复杂,确诊后应早期手术.术中应考虑到多种梗阻因素存在和并发其他消化道畸形的可能,应仔细检查,尽可能一次手术处理.术后应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杨红  陈德珍 《四川医学》2002,23(12):1319-1320
十二指肠梗阻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症状常较明显 ,但病因往往难以确定 ,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华西医院曾经手术或临床确诊的十二指肠梗阻的 6例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女 ,2 8岁。因上腹胀痛不适 ,反复呕吐 6+ 月入院。呕吐多于餐后 2~ 3h发生 ,呕吐物为胃内容 ,间有宿食 ,味苦 ,每次 5 0 0~ 10 0 0ml,近 3月体重减少 8kg。查体 :消瘦 ,贫血貌 ,心肺无异常。舟状腹 ,无肠型及蠕动波 ,无压痛及包块。胃镜检查为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腹部X线片见十二指肠充气扩张 ,内有液平面。钡餐见胃排空缓慢 ,十二指…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总结5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诊治体会.此病78%在生后3天内出现呕吐,X线腹部立位平片示"双泡征"可确诊,但有40%的腹部平片示正常,需作钡餐或钡灌肠检查.本病病因多因肠旋转不良及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所致,偶见于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中有一半伴中肠扭转,故需早期确诊早期手术.环状胰腺较少见,易漏诊,若十二指肠前壁见到胰腺组织就应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或胃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不同球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并测量、计算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阶差。结果 PTA术后下腔静脉内径由 (1.9± 0 .4)mm增至 (18.3± 6.3 )mm。下腔静脉压由 (3 .14± 0 .77)kPa降至 (1.50± 0 .53 )kPa。残余压力阶差聚乙烯 18mm球囊组、2 0mm球囊组分别为 (0 .77± 0 .3 2 )kPa、(0 .62± 0 .3 5)kPa ;Inoue 2 4mm球囊组、2 6mm球囊组分别为 (0 .3 4± 0 .2 7)kPa、(0 .2 4± 0 .2 5)kPa。结论 PTA是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以大腔球囊对病变部位充分扩张是提高疗效、预防再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CDO)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CDO的新生儿15例(单部位组),以及2017年8至10月采用传统三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CDO的新生儿20例(三孔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术后足量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无术中大出血发生。单部位组手术时间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为(90±10)min,拉德手术为(81±15)min;三孔组手术时间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为(85±9)min,拉德手术为(72±11)min,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部位组术后初次进食时间为(5.0±1.0)d,术后足量进食时间为(9.0±1.2)d;三孔组术后初次进食时间为(4.8±0.8)d,术后足量进食时间为(9.3±0.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住院天数单部位组为(11.2±2.5)d,三孔组为(11.5±2.8)d,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CDO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样安全有效,并且术后腹部切口更加隐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隔膜切除术和菱行吻合术在各年龄段十二指肠有孔隔膜状狭窄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患儿分为3个年龄组,即新生儿组(〈30 d)、小婴儿组(30~60 d)和较大婴儿组(≥60 d);将各年龄组按手术方法分别分为隔膜切除组和菱形吻合组,比较各年龄组中隔膜切除组和菱形吻合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胆汁样粪便排出时间)、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经口喂养达80 mL/(kg·d)-1所需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2月及6月的体质量(仅新生儿组和小婴儿组)、术后梗阻性黄疸的发生率、术后再发生胆汁性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新生儿组中,隔膜切除组手术时间、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低于菱形吻合组(P均〈0.05);小婴儿组中,隔膜切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2月体质量低于菱形吻合组,但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高于菱形吻合组(P均〈0.05);较大婴儿组中,隔膜切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胆汁性呕吐的发生率高于菱形吻合组(P均〈0.05)。结论:对于十二指肠有孔隔膜状狭窄的患儿,在新生儿期宜采用隔膜切除术,在≥60 d时宜采用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一组1992年1月至2003年4月间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32例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新生儿11例,婴儿及儿童21例。平均2.8岁,男:女=2.2:1。X线检查呈典型“双泡征”9例、回盲部位置异常20例。剖腹探查明确诊断4例。全部采用Ladd手术,另加回肠结肠倒侧吻合术1例、肠切除吻合术3例、肠外置术1例。2例新生儿死亡,其余全部治愈。结论: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起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新生儿病例,梗阻症状严重,诊断容易;婴儿及儿童病例,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间歇性腹痛应常规做钡灌肠检查。Ladd手术效果较好。早期诊治,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中较为少见。近十年来我们共收治21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榆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例行输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的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儿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岁,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膀胱颈后唇抬高。在8.0/9.8F输尿管硬镜直视下用电切杆在5点及7点处纵行切开,切除5点至7点间增生的膀胱颈组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5个月,6例患儿肾功能均维持正常,MFR(12.6±1.6)mL/s,肾脏B超检查示双肾轻度积液,无尿失禁,未再次出现膀胱颈梗阻。结论:输尿管镜下膀胱颈电切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膀胱颈梗阻的近期疗效良好,远期疗效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憩室 (duodenaldiverticulum)是局部肠壁向外膨出而形成的袋状突起性疾病。十二指肠是消化憩室常发生的部位 ,仅次于结肠占第二位。本病最早于 1710年由Chonel首先报道[1] 。近些年来 ,由于诊断技术及方法的不断更新 ,发现病例日渐增多 ,始认识到本病并非少见 ,其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颇大 ,一般约为 2 %~ 2 2 % [2 ] ,经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发现率为 2 % ,内镜检查发现率为 2 3% ,尸检发现率 2 2 %。十二指肠憩室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尤以5 0~ 6 0岁多见 ,30岁以下少见 ,男女发病机会国外报道女性多于男性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婴幼儿左室流出退梗阻(LVOTO)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选自我院21例LVOTO,年龄11个月-2.9岁,体重8.7-13kg,主动脉瓣上狭窄3便,瓣膜狭窄8例,瓣下狭窄6例,复合狭窄4例。结果 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9.5%,存活病例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LVOTO系进展型疾病,易并发主动脉瓣返流、细菌性心内膜炎,应尽早手术治疗。预后与术前左心功能、二尖瓣循环直径、主动阻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